查看原文
其他

56.蒙曼讲解丨李白《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国学雨滴 2021-11-17

北风行

【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词句注释】


        ⑴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⑵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⑶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⑷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⑸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⑹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⑺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⑻“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⑼“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⑽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白话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蒙曼赏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有点难度的诗:李白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

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


先说题目吧。《北风行》是乐府旧题,南北朝的时候鲍照等诗人都写过,一般就是写北风雨雪,行人难归的哀伤之情。更早的出处是《诗经·邶风》中的《北风》篇,开篇不就是“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嘛,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奠定了北国冬天肃杀的基调。李白最擅长用乐府旧题推陈出新了,那他怎么写这个题目呢?先看前六句:

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六句话在写什么呀?在写北国的风雪苦寒。怎么写呢?“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一开篇诗人就先讲一个关于北方的神话故事。说有一种人面龙身的神灵叫烛龙,就住在极北方的太阴之地,烛龙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

那问题是太阴之地没有光亮,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呢?烛龙有蜡烛啊,到了白天它就衔着蜡烛照亮,这是《淮南子》里头写的一个神话,那李白用这个神话干什么呢?这就是起兴啊。所谓“起兴”,就是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注意这个“犹”字,“犹”就是还能啊,烛龙栖息在如此阴冷的寒门,但白天还能有光亮,这是一个让步句式啊。

那它所引出的那个彼地一定还不如此地,是不是呢?看下两句,“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怎么这个地方无论是太阳还是月亮都照耀不到啊,只有北风怒号从天而来,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所在呀!日月不及是色,北风怒号是声,天上来是势。这样的色彩,这样的声势,比烛龙所呆的寒门还要恐怖,还要严酷啊!


那这个地方究竟在哪呢?看下两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呢则是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北怀来。原来这个地方是幽州啊,燕山的雪花和席子一样大,一片片飘落在轩辕台上,这就是李白笔下的雪花啊,它不像梅花、不像梨花、不像柳絮、不像我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它比那都要大。大得让人恐惧,它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的在风里翻腾着、翻腾着,最后落下来,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夸张吧?当然是夸张,但是夸张的多绮丽、多传神哪,就像“白发三千丈”或者“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样,谁都知道是夸张,但是谁都觉得感同身受,仿佛非如此不可。所以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完整的这首诗,但是却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就是夸张的力量。“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诗多壮阔,又多恐怖啊!

黑白两色的背景、铺天盖地的风声、席子一样的大雪、冷峻的燕山、曾经做过古战场的轩辕台,把这几个意象放在一起,不仅幽州冬天的风景写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写出来了吧,什么感情呢?看下四句,“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就在这寒冷阴森的十二月天,幽州的一个思妇停歌罢笑,紧紧皱起了一双蛾眉,她不顾风雪依在门边,看着一个个过往的行人,她为什么愁苦啊?她又在看什么呀?“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她在想她的丈夫啊。她的丈夫到更北方的长城边上去当兵了,幽州城尚且如此寒冷,丈夫那里又该是如何苦寒呢。那到这儿,长城风雪又是如何?诗人还要不要去写?不用写了,因为前面已经铺垫足了,“烛龙栖寒门”已经够阴森寒冷了吧,可是呢,幽州比寒门还要阴森寒冷,那幽州是不是苦寒的极致呢,还不是啊。

长城还在更北、更荒凉的地方,这就好比北宋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芜”已经需要极目远眺了,可是呢,“平芜尽处”还有“春山”,“春山”已经远在天边了,可是“行人”呢却还在“春山”以外。远到不可思议也罢,冷到不可思议也罢,这不可思议怎么表达呀?与其直接描摹不如相互对照,一旦把参照物写到极致,那诗人要说的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

少妇倚门望夫而夫不归,愁绪难遣,怎么办呢?看下八句,“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望不见的夫婿,解不开的愁肠,万般无奈之下,少妇只好拿出丈夫遗留的物件寄托相思,什么物件呢?“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当年边疆告急丈夫提起宝剑慷慨奔赴战场,只留下一个绣着虎纹金线的箭袋,“提剑救边去”,这是何等决绝呀!“虎文金鞞靫”,又是何等威风,何等漂亮啊!


中国古代有借物喻人的传统,所以《孔雀东南飞》里贤惠的刘兰芝一定要“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那曹植《白马篇》中的英雄少年也一定要“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箭袋的华美、箭羽的洁白,都代表着主人公的威仪与高贵,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丈夫啊!

那少妇当然珍视丈夫留下的东西,可是呢,她怕自己睹物思人,又不敢轻易动这些东西,日久天长,蜘蛛都在箭上结网,洁白的羽毛都沾满尘埃了,那少妇什么时候又重新拿起了这一双白羽箭呢? “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丈夫奔赴边疆,白羽箭成了少妇的精神寄托,她觉得箭在那儿,丈夫就还在。

可是呢,忽然有一天噩耗传来,丈夫战死了,一切担心惦念、一切相思相望都已落空,少妇的精神坍塌了,她拿出珍藏的白羽剑一把火把它烧成灰烬。箭羽成灰、心事成灰,这是何等痛苦,何等绝望啊!那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少妇的丈夫已经战死了,为什么开头还要写“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呀?

这才反映了少妇痛苦的绵长啊,丈夫已经死了,可是每次有行人从大路走来,少妇还会觉得那是丈夫回来了。丈夫已经化作白骨,每次刮起风、下起雪,少妇还会想丈夫会不会觉得寒冷啊?一把火可以烧掉白羽箭,却烧不尽少妇的痛苦,正是这无尽的痛苦,才让少妇觉得幽州城是如此暗无天日。


所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既是冬日幽州城的写照,更是思妇内心的写照啊,那就是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之下,最后两句诗才如火山喷发一样冲口而出,“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用的是《后汉书·朱浮传》的典故。

本来是说黄河的孟津渡口是不可能用土塞住的,但是呢?在这里,李白却说“黄河捧土尚可塞”,连滚滚东流的黄河都能用一捧捧的土来塞住,可是呢,少妇这种生离死别之恨,却如同漫漫风雪一样无边无际,难以消除,两相对照,这是多么强烈的感情啊!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这怒号的北风、漫天的风雪,既呼应了开头那一段景物描写,又贴切地反映出了思妇的忧愤,这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是“泪飞顿作倾盆雨”,惊天地而泣鬼神,充满了李白式的情感和力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往期回顾

蒙曼:41李白《采莲曲》

蒙曼:42白居易《采莲曲》

蒙曼:43孟郊《游子吟》

蒙曼:44张九龄《望月怀远》

蒙曼:45李白《关山月》

蒙曼:46王维《竹里馆》

蒙曼:4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蒙曼:48柳宗元《渔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