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郦波讲解丨薛涛《牡丹》:唐诗中的女性声音
牡丹
薛涛·唐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01
赏析
牡丹
薛涛·唐
去春零落暮春时,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泪湿红笺怨别离。
我的眼泪滴在飘落的牡丹花瓣上,怨恨与牡丹离别。
✦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
常担心这样离别,就像那巫山云雨那样一散不复聚,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因何重有武陵期。
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馨香得,
牡丹花散发芳香,表达了她的情意,
✦馨香:芳香。
不语还应彼此知。
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席,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
✦枕席:泛指床榻。
夜深闲共说相思。
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02
解读
《牡丹》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与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缀,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03
作者
薛涛(约768~约834),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有《锦江集》五卷,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往期回顾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