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宏观 | 春节消费环比明显改善,同比温和复苏

段玉柱 张文朗 中金宏观 2023-02-15

税务数据、地方样本数据都显示,今年春节消费同比温和增长,但环比改善明显。从结构来看,商品消费中饮食、居家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长较快,服务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往年,观影、演出等线下文娱活动,文旅、出行、住宿、跨境等相关消费同比大幅改善。从地域来看,今年返乡规模进一步增长,部分省份务工人员提前返乡,带动务工大省、低能级城市的消费改善更大。不过和疫情前相比,有一些线下消费活动仍未完全恢复,比如春运旅客发送、假期旅游收入、连锁酒店收入,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53%、73%、80%。未来伴随疫情影响减弱和复工复产推进,我们预计消费改善仍有“后劲”。


防疫优化调整和疫情达峰回落,为春节假期消费恢复创造了条件。2023年春节是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节假日,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1]。此前的元旦假期受疫情达峰影响,消费仍阶段性承压,而春节假期全国疫情已经从高位回落。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介绍,各省已经度过了三个高峰(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截至2023年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94%,已经回落到2022年12月7日前的水平。全国急诊就诊人数、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分别在1月2日和5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2]。


2023年春节消费呈现同比温和复苏、环比大幅改善的特征,样本数据显示消费的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但大幅好于2022年底。国税总局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略低于去年的3年复合增速12.5%。各省、城市披露的样本企业零售数据也显示,各地方的消费增长中位数在7.6%左右,比去年统计的样本中位数8.5%低0.9个百分点。税务和地方数据都是样本数据,以往经验来看,样本增速水平会显著高于全国总体消费增速。以假期增值税发票数据为例,去年春节的3年复合增速为12.5%[3],去年端午假期的增速为9.5%,2021年国庆假期增速为9.9%,分别比当月社零总额的同口径增速高8.2、6.4、5个百分点。地方样本数据也是如此,去年春节增速中位数为8.5%,比1-2月社零总额增速高1.8个百分点。从增速变化来看,这两个样本增速较去年春节都略有回落,显示出今年春节总体消费同比增长并不出色。不过即使样本数据高估总体消费的增速,也还是可以看出总体消费同比应该是温和增长,明显好于去年底全国社零总额负增长的情形。这意味着环比来看,消费应该有明显的复苏。





商品消费方面,饮食、居家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长较快,体现了春节阖家团聚的消费特征。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商品消费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同期的复合增速为13.1%。其中,粮油食品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果品蔬菜、肉禽蛋奶、酒水饮料分别同比增长39%、28.6%、18.7%。居家相关消费也增长较快,文体用品、家具、五金分别增长20.9%、15.2%、8.6%。



服务消费方面,市内活动好于往年同期,观影、演出等线下文娱活动改善明显。在疫情影响趋于减弱的背景下,此前受压制较大的服务消费恢复弹性更强。春节假期期间,23个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长13.7%,恢复至2019年的94.1%;31个省会城市平均出行强度为3.9,同比增长1.7%[4];全国百城平均拥堵指数也高于2019年和去年同期。城市活动的增长带动假期文娱消费改善,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6亿元,同比增长11.9%;观影人次为1.3亿,同比增长13.2%[5]。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6]。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3.5%,较2019年同期的复合增速为8.1%。






旅游出行规模较去年同期也出现大幅增长,跨境人员流动翻番。截至1月27日(正月初六),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7.9亿人次,同比增长54.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2%。其中,公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60.6%,增速较快;铁路、民航运输恢复至2019年的78.4%和70.4%,恢复水平较高。此外,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已达到2019年同期的113.8%,同比增长21.2%,反映出“后疫情”时期更多人选择驾车出行。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这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恢复最好的一个假期。跨境人员流动受防疫优化的支撑涨幅更大,春节期间全国出入境人员287.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同比增长66.1%[7]。






出行规模的增长带动文旅、住宿、餐饮等相关的服务消费改善,热门旅游地增长更为明显。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8]。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民宿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74.2%,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113.3%,呈现较快增长。热点旅游目的地增长更快,冬季传统旅游旺地海南、云南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8倍和30%,昆明、海口、西安等城市的出行强度同比增长15.0%、11.8%、8.3%。




从地域来看,受大规模返乡的拉动,务工大省、低能级城市的消费改善更大。2022年受“就地过年”政策边际放宽影响,返乡规模已有所恢复,今年“乙类乙管”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返乡人流增长。参考百度迁徙数据,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省份,在节前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员净流出,比如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大省,以及新疆、内蒙古、青海等西北地区。节前人员净流出最大的5个省(市),累计流出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0%[9]。在节前第4周累计净流出增速一度超过50%,反映出有部分人群可能提前返乡。主要的人员流入地包括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务工大省,其中河南、河北等省累计流入规模增幅较大。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广西、江西、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9%、22.3%、16.1%,增速高于全国总体的12.2%。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一线、二三线、四五线城市的电影票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11.5%、15.6%,低能级城市更高的票房增速,也反映出人们返乡后对当地的消费拉动。







当前一些线下消费较疫情前仍偏低,伴随疫情影响减弱和复工复产推进,未来消费改善仍有“后劲”。从绝对水平来看,当前一些线下活动较疫情前仍有差距,春运旅客发送、假期旅游收入、连锁酒店收入,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53%、73%、80%。文旅、住宿等数据尚未完全恢复到2019年水平,春运旅客发送量同比增幅也低于此前交通运输部的预期(预期增长99.5%[10])。参考海外经济体的经验,Omicron第一波疫情后的消费恢复通常会经历1个季度的时间,我国目前还处于疫情达峰回落之后的消费恢复期,未来还会有进一步改善的“后劲”。从高频数据的逐日表现来看,票房收入、春运规模、地铁客运量等,同比增速在春节假期期间呈现上行趋势。从人员返工情况来看,截至1月27日(正月初六),5个省(市)净流入规模达到节前净流出规模的11.7%,比去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反映出今年节后复工返岗进度也略好于去年,有助于经济和消费改善。




[1]http://www.gov.cn/xinwen/2022-12/27/content_5733672.htm

[2]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509&gecstype=1

[3]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0128/c1004-32612895.html

[4]城内出行强度:该城市有出行的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口比值的指数化结果。数据来源为百度迁徙。

[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1/28/t20230128_38363167.shtml

[6]https://zmgr.chinanews.com/gn/2023/01-27/9942211.shtml

[7]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1/28/t20230128_38363197.shtml

[8]https://zmgr.chinanews.com/gn/2023/01-27/9942211.shtml

[9] 累计流出规模的起算时间是春节前70天开始。

[10]http://www.gov.cn/xinwen/2023-01/10/content_5736076.htm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23年1月29日已经发布的图说中国宏观周报《图说宏观周报:春节消费环比明显改善,同比温和复苏》

段玉柱  分析员 SAC 执证证书编号:S0080521080004

张文朗 分析员 SAC 执证证书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中金宏观 

中金公司宏观组全新打造的深度研报微信推广平台,旨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宏观重点报告。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