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驰 | 宋江是流窜犯,方腊像洪秀全——真实的大宋黑道生态

2018-01-12 孟驰 搜历史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造反,或者说起义,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但从秦到清,纵向地看下来,好像宋代还相对太平,虽然也是匪寇层出,但起码没出过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这个当量的大反贼,如果一定要推出几个名气差不多的,大概就要数宋江、方腊了。虽然要说造反事业的成就,这两位远不足以跟上述的前辈后辈比肩,但有赖于《水浒传》的宣传,起码知名度上不输。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宋江和方腊是什么样的,宋江真的曾经啸聚水泊称霸一方吗?方腊又真的是一代魔教教主吗?


1、宋江:没有水泊梁山,只有流窜作案


宋江是什么人?

看过《水浒传》的,相比都能如数家珍,但要想根据史料,为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整理一份档案,恐怕两三行之后就写不下去了——

姓名:宋江

绰号:呼保义

职业:反贼

生卒年:???

籍贯:???

民族:???

血型:???

出身:???

宗教信仰:???

这一堆问号,不是笔者故弄玄虚,实在是关于这个人的历史记载太少太少了,通过有限的资料,我们只能整理出一个大概,那就是:宋江起事的时候,算上他自己,共有36个骨干——这就是《水浒》36天罡的原型。起义时间大概是宋徽宗宣和元年以后,也就是公元1119年之后。

至于起义过程,史实却和《水浒》大相径庭:小说中宋江一伙以梁山泊为基地。然而从《承议郎王公墓志铭》和《左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蒋公墓志铭》等资料来看:尽管梁山泊历史上确实是个反贼窝子,但宋江一伙人和此地的联系上并不紧密,很可能只是刚起事时在这里停留了一阵。而且,他们的规模也并不大,是典型的“流贼”模式:今天跑南明天窜北,瞅着机会狠狠干上一票,然后立马开溜。

忠义堂一百单八将歃血为盟,电视剧《水浒传》

尽管“梁山好汉”并没多少人,但宋廷自1004年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以来,山东、河北一带便再未动过刀兵。百余年的和平,宋军的作战能力退化。宣和四年,童贯来到高阳整顿征辽事宜的时候,发现河朔边军一无储备之粮、二无精利兵甲、三无军用物资。边军尚且如此,州郡厢军可想而知。加之起义军用的又是机动灵活的流动作战,难以捕捉。因而,宋江等人才能在数年时间里横行齐、魏,先后转掠十郡,数万官军竟“无敢抗之者”。以至于亳州知府侯蒙认为这伙流贼“才必过人”,建议招降,让他们去对付更厉害的“青溪贼”。“青溪贼”,就是方腊。

宋江一伙的“强”,是建立在官军的“弱”上。徽宗时代文恬武嬉的大环境,让好汉们很是得意了几年,但朝廷一旦启用能吏,宋江的戏就唱不下去了。在兵部尚书赵期建议下,各州郡加强据点守备,将“防劫掠”列为重心,义军没有根据地,根基不稳的弱点立即暴露无遗。由于补给断绝,他们落得面带菜色。不得不劫持船只,南下海州,就是今天的江苏连云港。没想海州知州张叔夜早已通过间谍了解到他们的动向,故意用羸弱部队前去挑战。宋江一伙这些年见惯了地方官军的腐败懦弱,完全不疑有他,提起刀就一气追到海边。被张叔夜抄了他们的后路,围困在海边。

起义军的副帅被擒,史籍没提名字,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玉麒麟卢员外。宋江见势已去,干脆弃械投降,这股起于山东的“剧贼”就此被平定。

宋江投降之后,有没有去打方腊呢?我们后面再说。


2、方腊:借壳摩尼教,宋版“洪秀全”


那再来说方腊,方腊也是确有其人,关于方腊的发迹,施耐庵老先生说,他本是歙州(安徽徽州)的一个樵夫,一次去河边撒尿,尿着尿着出现幻觉,看见自己水中的倒影,竟是身穿龙袍,于是逢人便说自己有天子命,忽悠了一大批人,最后竟真的在江南一带建起了自己的行宫、政权。

在江南一带自立称王的方腊,电视剧《水浒传》

这个故事,励志得有些离谱:须知造反是诛九族的买卖,江南人也不是傻子,凭什么你方腊一张嘴别人就信了你真的是帝星下凡?

那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是怎么起家的呢?

首先,真实的方腊并不是歙州樵夫,他是睦州青溪县(今杭州淳安)人氏,按照起义亲历者后人所撰的《忠义彦通方公传》介绍,方腊先生是佣工出身,但数年之后翻了身,雇工变成了雇主,不但在当地建起了一大片漆园,还当了里胥,也就是乡村公务员,地位仅次于昔日的老东家。

他是怎么做到的?《独醒杂志》、《泊宅编》等记录方腊事迹的文献并未明言,但从其他史料中却可以发现蛛丝马迹,比如《宋会要辑稿》中就有这么一条:“两浙贼方腊、福建贼范汝为皆因私贩茶盐之人以起”。

这条信息很重要:它告诉我们,方腊起义军的主力是宋代的私盐、私茶贩子。

古代茶盐的销售权,绝大多数时候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有宋一代,私盐和私茶问题一直十分严重。以产盐和茶的福建路为例,民众贩私盐者达十之五六,茶叶的情况也差不多。宋廷为了打击走私,制定了异常严厉的刑罚:贩私盐1斤便要论罪,50斤以上要流放,120斤以上判处绞刑。

所以在当时,走私盐、茶和今天走私毒品一样,是玩命的营生,盐、茶走私团伙都是全副武装,心狠手辣,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人没啥两样。方腊起事后,能让这伙终日刀口舔血的强人为他卖命,这说明他与盐茶走私团伙过从甚密,并且很可能是团伙成员,甚至头子。

盐茶走私的暴利,或许可以解释方腊短时间内的暴富。

而方腊还有一重更特殊的身份:宗教领袖。

就像宋江有《水浒传》为之传名,方腊也得到过一本书的加持,虽是近世之作,传播度却不容小觑,这就是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倚天》的主角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之后,有资深教徒为补他历史课,提到“北宋的方腊教主”,把他列入了明教序列。

明教,本名“摩尼教”,公元3世纪兴起于萨珊波斯,创立人叫摩尼。不过摩尼教不算是百分百原创的宗教,它的基础世界观脱胎于更古老的祆教,也就是拜火教,认为世界是由“光明”与“黑暗”构成,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这种二元论,也是祆教跟基督教之类的一元神教最大的区别。摩尼教完全照搬了祆教的设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祆教的关系的关系有点类似基督教和犹太教,但同时摩尼又吸收了很多基督教以及佛教的元素,比如基督教的灵魂救赎之说,佛教的转世思想,以及提倡的吃素和禁欲,另外虽然号称反对犹太教,但摩尼教的“明王降世”理论,活脱就是犹太教“弥赛亚”的翻版。总之是把百家所长,一通“乾坤大挪移”。

摩尼教在波斯和罗马都火过一阵,甚至一度被波斯皇帝赏识,风头压倒了贵为波斯国教的祆教。可惜新君登基之后,对摩尼不感冒,祆教煽风点火,最终摩尼被处死,他的宗教也在波斯式微,转而向境外流散。再后来到了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了萨珊波斯,伊斯兰教一统西亚,什么祆教摩尼教统统歇菜,然而流入中国等地的摩尼教仍然保存下来,并且实现了本土化。因为摩尼的摩字跟魔鬼的魔谐音,太不好听,所以又称明教,这也跟他们崇尚光明的教义有关。

宋时摩尼教在东南沿海一带极为盛行。他们的教义强调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而底层出身的教徒对应现实一看,朝廷分明就是“黑暗”的代表啊,所以摩尼教简直就是斗争哲学,激起造反无数。为了与朝廷对抗,摩尼教提倡信徒友爱互助,还发展出严密的内部组织:“……有宗师。宗师之中,有小又大……大者或数千人,小者或千人……”。宋代,教会在乡村地区设立斋堂,日夜讲道,招揽人心。此时的摩尼教,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一种隐秘的民间结社。因为吃素,拜摩尼,所以民间称其为“吃菜事魔”。《容斋逸史》里提到:方腊起事时“托左道以惑众”、“以鬼神诡秘事相扇摇”。一般认为,这所谓“左道”、“鬼神诡秘事”,指的就是“摩尼教”。所以,方腊,很可能就是摩尼教青溪堂口的一个负责人。

摩尼教宇宙观

这么看来,方腊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明面上是种植园主+乡村公务员,暗地里又是走私集团和会道门的头子,黑白两道、教俗两界通吃,所以后来起事,才能一呼百应。

那如此吃得开的方腊,为什么要造反呢?这就是宋朝的中产阶级之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号人物,是被赵官家剪羊毛剪得最狠的一类。恰逢奸宦童贯在江南开造作局,制造御器,一应材料都向民间征集,拥有漆园的方腊自然被重点关照。纵使方腊有点家底,也架不住搜刮无度。于是新仇旧恨在宣和二年十月一起发作,方腊杀牛置酒,在当地召开诉苦大会。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后,方腊领着乡亲们暴动了。他先是杀了老东家方有常全家42口,而后以当地的险峻之地帮源洞为基地,正式举起造反大旗。

宋朝东南地区的厢军比河朔的军队更弱,对上拥有丰富走私亡命经验、又有宗教信仰加成的方腊起义军,根本不够看。方腊等人势如破竹,连克数州。

当时的江南地区,正饱受“花石纲”之苦,方腊起义的口号直指花石纲弊政的首恶朱勔,大快人心,远近州县的民众纷纷来投,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方腊索性自己建立政权,设置官吏,还起了个年号,叫“永乐”——论起来朱棣该给他版权费的。

方腊起义,得益于摩尼教的组织背景,但随着越闹越大,起义的宗教性质也越来越淡薄。

前面说过,摩尼教有一整套完备的宗教学说,“二宗三际说”(“二宗”就是光明与黑暗,三际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起义军从头到尾都不曾把这一学说搬出来,也不曾搞过祭祀摩尼的仪式。

摩尼教禁荤酒,但起义军攻入钱塘后,却宴饮累日。摩尼教禁杀生,起义军不但大肆杀戮,还喜欢用各式各样残酷的手段玩虐杀。他们的理由是:人生太苦了,俺宰了你是让你脱离苦海,等于是在度你。度人度得多了,俺就可以成佛了——这跟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倒挺像。

方腊建立的政权,也并不按传统摩尼教模式那样,将教众分为“教师”、“教蓝”等五等。反而建号封官,走起了中国皇帝的路线,区别只在于他没有称帝,而是自称圣公。摩尼教崇尚白色,但方腊的妻子邵氏,也和皇帝后妃一样一身红妆,还拿面镜子揣在怀中,远远望去,光芒耀眼,像极了“红灯照”的红莲圣母。

更奇怪的是,方腊等人以摩尼教而起,却在教义中掺杂了大量其他宗教的内容。例如道教的教徒互助模式,北拜张角模式。你说他们是道教中人吧,他们偏偏又口诵《金刚经》。你说他们是佛门子弟吧,可他们在攻打州县时,又把佛寺和道观、儒学学宫一并算作异教道场,烧个精光,把和尚、老道、学官一块抓来宰掉。理由是:俺们的信仰是真理,你们的信仰是狗屁。

总而言之,方腊的教义是什么都像一点,却又什么都不像。

看到这有没有觉得一点眼熟?这跟洪秀全那个半土半洋非驴非马的“拜上帝会”何其相似!都是借洋宗教之壳,行土皇帝之实,如此说来,方腊起义简直就是宋版的“太平天国”。


3、宋江到底有没有打过方腊?


下面要回答前面留的悬念了,宋江和方腊,这北宋两大黑恶势力,到底有没有过交集?

宋江打方腊,电视剧《水浒传》

方腊起义横扫江南,徽宗慌了神,一面宣布罢朱勔、废花石纲,一面调集军队讨伐。征讨方腊的部队堪称全明星阵容,王禀、刘延庆、杨惟忠、杨可世等一方大员,折可存、姚平仲、韩世忠、刘光世等未来名将。刘延庆、杨可世等人都来自当时最精锐的西军,跟鲁智深早年的老板“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是战友同僚。此外童贯还征调了东南诸路的数十万部队。为了对付一个方腊,宋廷可谓是动用了倾国之力。

方腊的队伍闹得再凶,毕竟跟前线调来的边防军不在一个段位,义军先后打下的六州五十二县逐一失陷。宣和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决战在帮源洞展开,起义军失利,两天后,方腊被俘,后送往东京斩首。

方腊起义就这样被摆平,值得注意的是,《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里,征讨方腊的宋军将领名单上,出现了“宋江”的名字。

这么看来,《水浒传》的故事还是有所本的,宋江在投降之后,可能确实参加了征剿方腊,不过只是行动中的一个小配角,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担纲主力。而根据成书于南宋孝宗年间的史书《东都事略》记载,方腊被平定后,宋江也很快“就擒”,而且是“奉御笔”,也就是赵官家直接下令办他。这似乎也对应了《水浒传》里宋江等人兔死狗烹的命运。

《东都事略》的史料价值,历来很受认可,所以这条记载,被认为是宋江参与征方腊的铁证。但书中对宋江“被擒”的原委,则没有多交代,让人一头雾水,似乎内情有点见不得光。我们开篇说过,宋代关于宋江的记载,无论官史还是私家档案都寥寥无几,这在史料车载斗量的宋代,极为反常,尤其是对照从《宣和遗事》到《水浒传》关于宋江起义经久不息的传说,更显得不成比例,不免也让人怀疑,有些原始材料是不是被故意抹去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阴谋论的观点。

那这个阴谋论为什么还是不能坐实?因为仍有一个问题待解决——此宋江是否就是彼宋江?

其实,这个还真不好确定,因为按照前述的宋江起义规模,他似乎还不够资格,一投降就获得朝廷的信任去带兵打仗;而宋江投降和方腊被镇压,时间上离得太近,也不大对得上;更有民间传说,宋江投降之后,就被张叔夜杀了。因此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三朝北盟会编》里记载的宋江,跟造反的宋江,其实是两个人。只不过这样一来,同一时代就有了两个事迹相近的宋江,这也太巧了,不免让人觉得这个推断有点偷懒。所以究竟是不是,也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所以,谨慎起见,所谓“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还是姑妄听之吧。


-  推荐阅读  -

孟驰 | 卖酒卖盐搞房地产——南宋中兴四将的生财之道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68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100 38833 100 38833 0 0 5553 0 0:00:06 0:00:06 --:--:-- 9590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bod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