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的尖,是祖传的超能力

给大榜打钱 青聚锦官城 2021-12-05


歪果的精灵都有一个特点:耳朵是尖的,鼻子也是尖的。但要比「尖」,没人比得过我们成都人。
三星堆、金沙的古蜀先民,他们有肉眼可见的「尖」;几千年以来,我们成都人、四川人的「尖」,更是深刻为一种超能力。

「眼睛尖」,「耳朵尖」,「鼻子尖」,「牙尖」……「豌豆尖」。
每一个「尖」都相当致命。「尖」,往往意味着异于常人的灵敏,能察觉别人不能察觉的一切。


视力起坎5.0,目光如同锥子,成都人能够洞察任何不经意的痕迹。杂乱的菜市场地上,有一枚5毛的硬币闪闪发光,只有你发现,并捡起来;
晚上八点,远远地看着双楠伊藤的阿姨开始贴打折的标签了,“走,过去得了”。



地铁2号线上,两个太婆正在私聊头发哪里烫的,怎么染的。对面的太婆,听到了。
要么,默默记下,自己也去同一家烫染同个花色;要么,直接加入对话询问起来。明明刚才大家都是陌生人。
不要在公共场合喧哗,尤其当你旁边有一个成都人的时候,再小声的对话我们都会听见,并记下来,然后广而告之。



小时候回家,走廊里会闻到别人炒菜的味道,然后成都人便顺嘴说,在炒回锅肉,在卤肉,在炖鸡汤……自动开始报菜名的表演。
长大了。成都人也拥有了这个能力:只闻味道,就知道同事带了什么菜。
成都人的「鼻子尖」,还是闻得出你昨晚是不是吃了火锅;是不是又喝得烂醉;海椒面是现舂的,还是机器打的;这家串串店到底加没加飘香剂……
也是能够警觉,哪里的电线烧坏了?一股胶味;锅头是不是烧糊了?提醒赶快去厨房看一眼。结果,并未异常。
在家里转了两圈,猛吸空气,定位可疑味道的来源。最后的结论是:“可能是隔壁子煮的稀饭蒲(溢出来)了,烧干了”。


成都人的嘴,不尖。只是「牙尖」。
全国著名的牙尖舌怪艺术家。尤其是成都的乖妹儿些,动不动就用语言弯酸你两句。
以前「牙尖」的意思可能比较偏向于贬义词。说一个人喜欢搬弄是非,喜欢嚼舌根子。
但我觉得,现在说一个人「牙尖」,这更像是一种朋友玩笑、调剂的方式。刻意的阴阳怪气,只会发生在关系足够亲密的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
对陌生人的牙尖,不能叫牙尖,只能叫吃饱了,一天没事找事,看别人打不打你嘛
正因为如此,成都人的「牙尖」也像是假牙的尖,看起很凶,其实毫无攻击性。
“哈呀,今天这个的藤藤菜炒得好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你品,你细品。这样的「牙尖」,甚至有装疯迷窍的、乖张的效果。


五官包括眉、眼、耳、鼻和口,成都人的尖就能在其中的四个器官得到体现。眉毛尖?本身就没有这种说法,但如果你说一个成都人是「尖脑壳」,那肯定要出事。
完全不是头脑清醒,脑壳聪明的意思。这个平常成都人不太用的脑壳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贬义词。
川西地区,「尖脑壳」是指偷奸耍滑的人。



没有人喜欢「谄尖」的人,这也是成都众多尖中,为数不多,偏向于贬义的一个词。谄媚到极致,谄媚人群中的尖子生。
从小喜欢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长大,没事就喜欢叉起嘴巴搬弄是非,无论好事还是坏事,生怕别人不知道。
咱也不知道这些喜欢「谄尖」的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其实也不必纠结这些小细节,成都人对「谄尖」的人,无论男女,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谄尖婆。
态度极其鲜明。


成都人有「打尖」的说法。意思甚至都差不多,特指吃东西。

这种吃,一般都很简单。吃的效率、速度优先,价格便宜优先,味道都是其次。麻饼,凤梨夹心饼干……曾经一度都是成都人喜欢拿来「打尖」的工业食品。
上街赶场,饿了,买个锅盔,要串糖油果子,吃碗粉儿……吃完,再回家,也叫「打尖」。
现在这个词在成都都用得很少了。过于接地气,不如下午茶优雅。

在成都,四川,还有一种尖,叫「豌豆尖」。这种尖,尖得鲜嫩,尖得清香……我相信没人会反对「豌豆尖」。豌豆尖的尖,也才是最能代表成都的尖。


不服?

那我只能牙尖地说:你不服,又抓子嘛,就嫩们大回事。

本文授权转载自成都big榜



推荐阅读:

成都,一个听地名就惹不起的城市!


四川发布重要通知!对高风险地区来(返)川人员实行集中隔离14天


国家卫健委提醒:生肉别用水龙头直接冲


微信悄悄上新,冲上热搜!新增的这些功能你都知道吗


端午来咯!“粽子一条gai”开街啦!卤肉粽子、鸡汤粽子、奶味粽子...想吃



主编 / 青聚锦官城 

投稿邮箱 / cdqjjgc@163.com

微信号 / cdqjxtt2

微博账号 / 青聚锦官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