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的市场,与真正的市场,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不止一个读者点名要听王家卫新作《繁花》的剧评。
我特意看了第一集,本来想两倍速看下去的,实在,唉,最后只拉着看了五分钟。
王家卫50年代出生于上海,后来去了香港,他似乎对上海有一种情结,这种情结可能是他父母带给他的。
你从出生年龄就能猜到,他的父母描述给他的,是30年代的上海。
所以他镜头下的上海,你不能说细节有问题,上海部分位置延续了昔日的繁华,但是那种整体氛围感,他拍的是不对的。
如果放在30年代这个背景下,氛围就没有问题,就非常有怀旧的感觉。
我理解这一点,因为我的父亲也是50年代出生于上海,他对上海的理解,源自我爷爷奶奶,太爷爷那些人。
那些人描述给他的,本就是30年代的上海。
所以我一看到王家卫现代剧的镜头,就有一种我老爹审美的即视感。就是那种咋说呢,国军审美。
不是这一部,他以前的电影,都那样。
无论是常凯申常用绿罩铜底,还是剧中和平饭店里那种彩色玻璃顶铜底的台灯。
80年代我做作业的时候,桌子上就摆着此类玩意儿。
所以我小时候去看电影就已经觉得很奇怪,我们家那个摆设的审美风格,怎么和国军一样。
在我看来,那属于loser审美。我去过我们院子其他小孩家,包括我外公家,都是那种winner审美。
小孩子看问题的逻辑很简单,你打败了,那你就是loser,loser的审美当然属于loser审美。
当然成年后再看问题,会全面,因为你发现,那也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30年代,也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王家卫如果坚持拍他的历史怀旧片,是没有问题的,但他这次,居然把镜头挪到了90年代。
这个咋说呢,非常二。
刘禹锡有句话,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很显然,老王不懂。
王家卫虽然生在上海,但真的不懂咱们内地。
你看他电影里面桌上摆的是茅台,实际上那会子我们讲究的是人头马,XO,红酒兑雪碧。
一看就知道老王九十年代没来过内地。
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也不懂投机。
是的,他完全不理解投机生意,他展现的那种投机,有一股子无法形容的傻,或者说尴尬。
在这件事上,他是个彻底的外行。
他一个好端端的电影艺术家,拍什么题材不好非要拍投机,给你的感觉就像我来教大家织毛衣。
真是让我连脚趾头都忍不住尴尬。
第一集一开始,胡歌这个弄堂里的小青年,随便就听信一个提篮桥监狱刚放出来的老爷叔的说法,花光自己身上所有钱,用80美金一天的价格,租了和平饭店某个套间一天。
就为了听这个爷叔给他讲投资。
爷叔的第一课是什么呢?是让他去借钱,一天之内务必借到6000块,胡歌把自己好兄弟结婚的钱都掏空了。
然后爷叔让他去买一支股票,不要问价格,拿两星期,时间到了不管什么价,都卖掉。
他照做,结果一星期后就大跌,亏了3000块。
他去找爷叔,人家告诉他,第一课就是让他学会亏损,不会亏,怎么会赚呢?
然后是第二课,让他继续去借钱,借到1万块,再去买一支什么什么股票,再如何如何。
........
就这种尴尬到脚趾头缝的剧情,然后他就发财了,就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爷叔教胡歌,要穿什么面料的衣服,什么款式的皮鞋,要梳什么发型,其实这一段看得超尴尬,感觉好像我爷活过来了,我爷当年就这样,你让他给你讲解如何吃,如何穿,他能给你讲三天,因为他是大少爷出身。
然后胡歌就摇身一变,经过爷叔的捯饬,从小瘪三,变成某总了。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他和生意场上各种人的恩怨,以及与各种女郎之间的N角恋。
好烂,真心好烂。
整个第一集,只有一句话是靠谱的,爷叔让胡歌去买股票,不要管价格,重点是买入和卖出的时间。
这句话是靠谱的,我自己也跟读者讲过无数遍,重点是时间而不是价位。
剩下的台词,全是胡扯。包括电影中对这句话的执行,也是胡扯。
这种类似于《天道》里丁元英指点别人买了一支股票,如何如何发财的段子,和古代的说书艺人写段子,什么赵云临走诸葛亮送给他一个锦囊妙计,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用陈佩斯的话说,本以为只有长成我这样的,才能演反派,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样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王家卫一个好好的艺术家,这样的剧情,实在是,晚节不保。
很多剧情是适合装B的,比如东邪西毒那样的武侠,我就喜欢看你装B,因为我知道,武侠是假的。
既然是假的,当然越装越好看。
再比如谈恋爱,梁朝伟抽烟,张曼玉换旗袍,扭来扭去,我知道你们俩都在装B,但就是好看呀。
投资这件事,装不来的,你胡扯什么呢,又不是周润发来演赌神续集。
而且我说句实话,别说剧中的投资,哪怕剧中的谈生意,搁在今天,都是非常老套,落伍,毫无价值的。
装这件事的数学定义是什么?
是当年的信息流通慢。
我没有办法一瞬间来评估盈亏比,就只能通过你梳个大背头,穿个小马甲来猜你的实力,间接下决断。
所以过去做生意的关键就是装,别说90年代,一直到10多年前,我带队市场部门的时候,首要责任也是装。
装B。
技术也很懂,口才也很好,带着一堆名校硕士起,大厂五年以上的帅哥靓女,到处拜访客户。
用这种方式来展现其实压根儿不存在的成功率。
当年我第一次创业,我和其他高管争论过很久,我觉得他们都OUT了。
思想上OUT了,他们还在用90年代的商业手法,去从事2010年以后的生意。
当然没用,因为那些人都是60后,70后,包括我们真正的幕后老板50后,他们没人听得懂我这个唯一的80后高管在说什么。
我的观点很简单,生意已经不可能靠装,靠抱大腿,靠认识几个人就能做成了。
因为大家都是有资源的,明白不?
说难听点,西游记里面哪个妖怪没点背景?是黄眉没有背景,还是红孩儿没有背景,还是青牛精没有背景?
连个蜈蚣精都是有背景的好不好。
那怎么轮不到他们取经呢?为什么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组队呢?怎么就不可以是孙悟空,黑熊精,牛魔王组队呢?
答案很简单,游戏到后期了,大妖太多了,都混到妖了,除了个白骨精,谁还没个爷叔了?
90年代你靠个爷叔也许像斗破苍穹戒指里的药老一样开了挂,都2010年以后了,戒指早就在服务器里烂大街了。
明白这意思么?儿子太多的时候,那也得分嫡出,庶出,亲的还是干的,你光指望大腿有什么用,这年头敢创业的,谁还没个大腿了?
这帮老家伙听不进去的,非要让我带着队伍里最能打的资源,一天天把时间都耗费在各种觥筹交错里。
所以后来我们没有做成,公司卖了,我得出的唯一教训就是那句话。
竖子不足与谋。
后来我自己做事,我说了算。
我对事情的理解很简单,2010年之后,无论是生意还是投资,重在系统。
你系统得是对的,系统错了,啥都白搭。
二战时德国人用潜艇袭击欧美商队,群狼战术,怎么破呢?
数学家告诉军方,不要分散,他的潜艇是分散的,你的船只也是分散的,那么相遇的概率就大,你要把商队集中起来,海洋那么大,它的潜艇上哪儿找你?找到你的概率就会下降到原来的1/25。
从此盟军损失大减。
你的系统要是对的,否则干啥都白干。
拼多多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是什么?
仅退款。
买家里面当然有奸人,但是从概率的角度讲,买家里的奸人是卖家里的1/10都不到。
因此策略全面倾斜买家,是数学系统计算出的优势决策。
阿里用了那么多复杂的互联网术语,成天开会的时候这个名词,那个名词,最后怎么样?
被人家仅退款三个字,打得满地找牙。
现在阿里,京东,都开始支持仅退款了。
这就叫系统的威力,你要能理解那个系统,就像二战时,你要听得懂那个数学家在给你讲什么,你要让他去做决策,你自己去执行。
而不是反过来,把他当花瓶用,让他去给你撑门面,让他给你装B。
装B谁不会?问题是,在今天这个年代,过时的东西有啥用?能打么?
不能的,传统的那种一次次参加产品交流会的交易成本太高了,商业命中率太低了。
今天拼的是系统。
黄峥已经用数学给你证明了,装B纯粹是找打的,这个年代,无论是生意还是投资,你这个系统决策本身要在数学上立住脚。
所以我经常讲,投资三要素是点位,仓位,风险管理三位一体,不是押方向。
很多读者是听不懂的,他们是把我当个神棍用的,他们是用70后,甚至60后那种老掉牙的思路在理解我说的东西。
这不叫欣赏。
就像当年第一次创业时那些50后,60后,70后,他们看似是前辈,欣赏我的才华,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懂我,他们甚至不理解我的才华究竟是什么。
我给了你一个三体里的水滴,可惜你维度太低,居然把它当装饰品。
这年头做事情,要用系统的思路,而不是老套路,如果你实在理解不了新时代,你就要让自己的脑子先升级一把,升级到能理解。
就像Pony说的那句话,你什么错都没有,你就是太老了。你OUT了。
实在跟不上,就让自家的后人上,好像康熙跟佟国维说的,跟得上就跟,跟不上就让你们家小多子上吧。
人,总会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