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耀申:关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耀申 博展联盟 2023-10-07



关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耀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作出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行业各领域制定宏观政策、确定发展思路的一项根本要求。提升博物馆效益,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势将成为 “十四五”时期及未来文物事业及博物馆发展规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应有之义。

一、立足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现实方位,分析研判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站在21世纪第3个10年刚刚启幕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来时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的艰难启程算起,70多年来,博物馆事业经历了由小到大、曲折发展(1949-1977),改革开放中宗旨更加明确、领域不断拓展、水平显著提升(1978-1999),步入21世纪快速发展、日益兴盛(2000-2011),奋进新时代 “热度”高涨、势头强劲、在前进中迎来发展新机(2012-)四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 “让文物活起来”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引领,以及免费开放政策、行业评估等措施的激励下,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博物馆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一大批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当代中国发展气质和标志国家、行业、区域文明形象的博物馆陆续新建或改扩建,文物藏品保护研究与展示开放水平、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从近期各路媒体平台陆续刊发的文博行业“十三五”期间一系列收官数据、成果盘点看,尽管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及“后疫情时代”诸多“不确定性”的深刻影响,但我国博物馆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界公众广泛关注,机构数量由快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门类布局日益丰富多元、社会作用不断提升,以及由弱渐强、由冷趋热的基本趋势仍将稳中持续;以一级博物馆为龙头、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区域博物馆、重要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内容多样、特色鲜明、分布渐广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并将更趋完备。

从有关统计数据看,“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的3个5年(2006年至2020年),是全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15年,即由2005年末的2248个增加到2010年末的3415个、2015年末的4692个、2019年末的5535个(2020年末的数字尚在统计中,预计将达到5700个左右),年均净增长200余个(个别年份甚至达到了日均新增1个博物馆的超高增速),这种高度的增长速率,当属同期世界各国博物馆发展中所仅见的孤例。

理论上讲,一项事业的增长速度与质量提升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奢谈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量”和“质”的并重与同步。

就博物馆事业而言,其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应体现在、但不限于以下主要方面:(1)从注重机构数量、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2)从关注事业总盘子增长的单一维度,转向关注事业发展、社会贡献、公众获益等多个维度;(3)从单方面强调机构数、观众量的高增长,转向全面关注涵盖藏品、研究、展览、服务等在内的协同发展,直至构建适应公共文化需求、文化强国建设目标要求的高品质博物馆体系;(4)从关注博物馆增长的资源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等。也就是说,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且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博物馆产品生产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

然而,毋庸讳言的现实情况是,若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特征和要求,我国博物馆无论是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奉献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宏观层面着眼,还是从博物馆行业自身的体系、结构、布局考量,抑或是从单个博物馆品质建设和发展质量的个案来讲,我们都不难看出一些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短板与不足。譬如,博物馆基本家底、规模总量与世情国情、时代需要的不适应,行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整体发展不全面、不均衡,“质”的提高与“量”的增长不协同,尤其是体制僵化、活力缺乏、服务效能不高等,不仅困扰着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更制约了博物馆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率的提高。因此,步入“十四五”时期的博物馆事业,的确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兼顾发展的“质”与“量”为基准,以转换机制、激发活力为着力点,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社会价值和作用。

二、从社会需求的宏观层面看,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应指行业整体上持续稳定增长,人均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和服务趋于均衡,让博物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增长的稳定性。在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保持适当的规模和中高速增长的优势依然现实而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公众文化需求是持续增长的,决定着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行业增速的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式的波动。譬如,单从最基本的博物馆机构数增长值看,今后5年,即便不能延续前面15年间年均新增逾200个的势头,仅达到低于150个、高于100个的水平,也将是正常的、合理的;但若真的年均新增跌破100个甚至持续停留在50个左右的更低位,则是行业态势不够稳定的征兆,也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其他如藏品、展览、观众、社教活动、文创研发、网络传播等年度数据究竟能够保持在怎样的量值量级?其涨落、增降的区间幅度又会如何?诸多“不确定性”将给博物馆行业能否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带来诸多“不可预见性”。即便不敢奢望“大起”,也须力避“大落”。

二是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博物馆数量的增加仍旧重要,但同时要更加强调在更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就博物馆体系而言,博物馆的等级、门类、区域分布等比例关系要更趋合理,需优化藏品、人才、经费等资源配置,实现藏品保护、实体展览、网络传播、技术创新、智慧化建设的协同发展,不断推动事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推动全国人口与博物馆之比从目前的每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向“十四五”末每2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的目标迈进,推动博物馆行业向与国情国力更切合、结构更合理、分布更均衡、资源承受力更持久、社会贡献率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是社会的公平性和服务的均等化。高质量发展要兼顾博物馆的数量、质量与发展需求、发展动力相协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把丰富民众文化体验、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针对少年儿童、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以及城乡不同社区、不同受教育程度乃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习俗的人群,进行分众化传播与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从博物馆行业自身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博物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品质提升和服务升级,显著提高行业发展效益。

一是行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博物馆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藏品资源、陈列展览、社会服务和人才队伍、学术研究、科技支撑、发展环境、保障条件等不断完善,形成高位运行、日趋健全的博物馆行业规模。尤其是要更加注重人才、科研、技术等能力的培育提高,使之成为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和研究型博物馆的重要基石。

二是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博物馆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布局合理、类型均衡的博物馆体系,各级别、各门类、各行业博物馆的结构日益优化,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应规划支持一批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的新建、改扩建;努力实现地市级博物馆建成率的全覆盖、无死角;倡导激励县级博物馆展示开放的常态化、正规化和乡村博物馆服务公众的个性化、便利化;引导扶持专题特色博物馆特别是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规范建设和品质提升。

三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益提升是实现博物馆发展效能的重中之重和最终体现,要以尽可能小的质量成本产出最大可能的质量效益,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富集城市、村镇规划建设区域性、特色化“博物馆城”“博物馆镇”“博物馆聚落”,或结成帮扶联盟,或实行总分馆联手共建,促进地域相邻、门类相近的博物馆发挥聚合效应,实现协同发展。

四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研究制订《博物馆法》提上议事日程,强化行业治理、法治规范的顶层设计,完善博物馆年报及信息公开制度,畅通博物馆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渠道,推动博物馆由系统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促进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由局部、初创走向普及、健全。要重点发挥好行业评估的标杆引领作用,不断壮大三级以上博物馆的数量和占比。要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博物馆定级评估指标并增强其对不同门类博物馆适用性的基础上,发挥评估系统网报网审的便捷性优势,把评估周期由每3年一期缩短为1年一期,可随时申报、当年评定,激励三级以上博物馆“质”与“量”的同步提升,力争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由目前的1224个增加到“十四五”末的3000余个,在全国博物馆中的占比由22%上升到50%以上。通过调整优化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办法,在评估结果的运用上动真碰硬,严格兑现奖优罚劣措施:对运行评估“优秀”博物馆给予相应奖励和倾斜扶持,对“不合格”博物馆取消或降低其相应等级,督促运行质量滑坡的博物馆整改再升级。

五是大幅提升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化水平,彰显应有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文物大国,要在国际人文交流舞台上负起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国博物馆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断、指示,更加坚定地秉持民心相通、开放共享的全球视野,把工作重心更多地倾注于积极推动中国博物馆发展成果的国际传播上。相对于以往国内外双向交流中侧重引进、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成果,要更多致力于锤炼博物馆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向世界讲好博物馆领域的“中国故事”,为国际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除继续参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框架下的交流合作外,还要积极牵头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引领国际间博物馆藏品保护、展览、教育、学术等方面的研习培训和交流互动,把国内博物馆界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做法经验、理念智慧推向世界,努力提高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为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自信提供强力支撑。

四、从博物馆个体看,高质量发展应包括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竞争力,资源配置、资金来源的社会化、多渠道,专业品质保障和优质品牌优势,以及创新驱动与活力迸发等。

一是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导向地位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应具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其中,竞争力应体现在博物馆能够建立基于文化或自然多样性的收藏策略和藏品体系,在设施条件、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竞争中不断展现独特优势、创造不凡业绩、实现持续发展;影响力应体现在博物馆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在规模实力、成果水平、辐射作用、品牌影响等方面处于行业的前列,在行业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拥有话语权,并成为全行业某些业务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带动力应体现在博物馆作为国内外同行业创新发展的先导、旗帜,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社会贡献能前瞻性地把握行业趋势,具有导向性和指引性(譬如,发起举办跨国性重要原创展览,牵头推动国际国内博物馆学术、理论、技术交流活动等)。

二是保持专业品质的可靠性与持续性。从国际视野看,博物馆的专业品质主要体现在馆舍建筑的标志性、藏品量的丰富性和质的上乘性、陈列展览的经典性、学术研究的支撑作用、运行管理的现代化、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从国内视角看,我国博物馆行业则要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服务产出、社会贡献等,以及由此涉及的博物馆组织管理、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观众数量、公众评价等诸多细分领域的品质强弱。

三是具有优质品牌优势。从品牌价值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应当具备区别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独特品牌优势,其中包括:(1)政治站位上的高度、历史眼光下的深度、文化情怀中的温度,以及思想文化方面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引领气质;(2)肩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职责使命,把文化与自然遗存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准确、科学的挖掘阐释出来,生动、永续地传承发展下去;(3)以人为本、“人与物结合”的文化传播哲学和教育服务理念;(4)纪实而不虚妄、高雅而不深奥、轻松而不浅薄、平和而不庸俗的文化品格。

四是创新驱动与活力迸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针对众多国有博物馆单纯依赖政府财政供养和人财物配置的传统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以及普遍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特别是政策措施不配套、不连贯,奖优罚劣、绩效激励不到位, “大锅饭”“慵懒散”弊病不断加剧等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博物馆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活力迸发,最迫切、最关键的举措应包括:(1)构建以松绑赋权、激发活力为导向的博物馆管理体制;(2)架构以理事会、管理层为依托的博物馆法人治理体系;(3)创新以考核分配、竞争激励为抓手的运行机制;(4)形成以岗位管理、评聘分离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5)丰富政策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先行先试,广开多元筹资渠道,更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总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博物馆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博物馆运行机制和治理体系,实现博物馆行业社会贡献率的最大值。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应在稳固保持博物馆发展基本速率、总体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其质量、效率的变革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让博物馆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上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END·


作  者|李耀申

排  版|博小二

来源:文物之声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往期回顾

【展陈学习】|一个以“刀、剪、剑”为主题的展览
【展陈学习】这个展览的空间设计、版面设计及工艺材料都很有讲究
【场景专栏】博物馆场景艺术| 平面与立体的交融:关于单片的风格
【行业思考】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展柜专栏】2021年先来聊聊近两年博物馆专业展柜发展的现象与问题
【行业思考】2021年从十个维度来判断展陈企业是否站在了前面的竞争梯队?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