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丨和政桦林古生物化石埋藏原址馆策展浅析
一、策展背景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园区内发现的古动物化石以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化石最为丰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认为:“中国很难再找到像和政地区这样的,在同一地区同时发现多个动物群、保存得如此丰富完好、地层出露既好且年代连续的化石。”
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万兽谷景区的核心之地,距和政县城16公里。展馆位于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保护用地内,总用地面积42亩。桦林馆总用地面积2800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67.9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711.3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56.58平方米,建筑高度最高为23.48米。
二、策展分析
2020至2021年,和政桦林古生物化石埋藏原址馆进行了为期2年的展陈提升改造,在提升改造过程中,无论是对展馆定位、展陈理念创新、展陈主题提炼,还是展陈形式出新、展陈新技术运用等,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古生物化石埋藏原址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是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为前提,全方位展示古动物化石原始埋藏状态和采掘过程,集科考、体验、娱乐融合为一体的古动物化石主题博物馆。
我们在策展中,立足于埋藏原址的化石自身特点,对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对展陈内容知识构建、设计规划、空间承载和呈现做出一系列创新与实践。
(一)双向定位——展览定位的策划与研究
在研究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定位时,我们采用了双向定位的方式——从横向纵向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进定位。
一是横向定位,与和政地区同类同等级博物馆进行类比。1号馆重点展示地质变迁(地质背景),展示青藏高原隆盛变迁的原理,以及临夏盆地形成的地质历史发展延续的概况。2号馆重点展示生命进化,展示地球演变,生命进化。整体以古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化为主要展示内容。3号馆为专业性主题馆,重点展示四大动物群。4号馆即本馆,是甘肃唯一的专业埋藏原址馆。
通过对4个馆进行对比,可发现各馆的展示主题和内容方向均有不同。4号馆(本馆)展示的是埋藏原址馆的特点,重点突出三趾马化石遗址世界之冠的重要地位,突出化石原地埋藏遗址馆功能,从而推动中国原址馆建设、青少年自然科普、古生物化石研究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图1 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
因此从横向定位的角度来讲,本馆的定位在于:甘肃地区唯一的、权威的、专业的埋藏原址馆(图1)。
二是纵向定位,在和政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博物馆体系中,本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博物馆共同组成了世界地质公园——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主馆)——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分馆)这样一条垂直、系统、完整的博物馆纵向结构体系。
(二)深度推导——策展主题的深化与研究
对于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的策展主题,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专家团队与策展人一起,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和反复论证,最后确定本馆的策展主题为:生命之椎,世界之最。“生命之椎” 取意为生命的进化与演变,演示和政地区新生代哺乳动物从起源、发展、繁荣、灭绝,到最终形成化石的全过程。这是一场揭开生命演化之秘的探索之旅。“世界之最”意指和政地区内世界最大三趾马动物群(三趾马、和政羊、鬣狗、披毛犀)化石遗址,化石埋藏的数量及保存的完整性世界第一,这是展示和政地区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建设独一无二的化石埋藏原址馆的基础。
(三)双线叙事——展陈内容的创新与研究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本馆的展陈内容,我们在展陈主线的梳理时,采用了不同的视角进行策划。一方面以时间为线,展品为基,“生命的足迹”为主线,揭秘三趾马动物群的生活状态,生命的进化,物种的灭绝以及化石的形成。从而揭示青藏高原自3000万年以来的演变历史、生态环境变化和古动物群的演替过程,重点突出原址馆的藏品。另一方面以化石的展示与研究为主题,设计“化石的神奇”展示主线,构建发现(遗址)——发掘(化石)——揭秘(科研影响力)的展陈故事线。
图2 世界地质公园概览展区——数字立体沙盘
图3 哺乳动物演化史展区
此外,根据双线叙事的展陈逻辑,我们将整馆的展示科普内容规划为:科普陈列重点区、化石科研区、科普研学区、多元互动区、“探秘寻踪”主题互动体验区、辅助功能区等六大展示区域。同时将其中重点区域科普陈列重点区细分为:“世界地质公园概览”(图2)、“哺乳动物演化史”(图3)、“和政古生物化石遗址”(图4)、“化石资源保护”4个主题单元。以期达到展示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展示主线合理有序,构建独具特色的展览体系。
图4 和政古生物化石遗址展区
同时,根据双线叙事的展陈主线,领略展馆的建筑特点,充分发挥引领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与参观动线的规划。平面布局分主展线与辅展线,在主展线重点表现展览的主体内容,推进式展现参观理念。在展项设计中汲取地层形态和古脊椎形态特征,将自然地质的设计符号贯穿其间,将结构融入展项,科普知识解读简单直观,深入浅出,一目了然。空间构建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与质感肌理,从而使展览富于视觉张力和隐喻性,达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理感受。
(四)动静结合——活态化展示形式的创新与应用
在整体展示形式应用中,结合多种现代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手法,巧妙穿插三维立体景观展项、沉浸式动态空间、声音体验点、艺术场景、现代演绎装置展项、高科技展项、“光影”视效点、动作体验点、复合型多功能展台等形式融合、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展览体系。
以内容为本,在展项设计中,“虚实结合”“动静融合”互为补充,构建步入式展览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艺术模型、专业照明、服务保障、运营等技术。探讨静态展示点,重点强化地质学术内容与遗址化石科研价值展示点;在设计中动态化引入以“视觉”“听觉”“动作”等手法互为补充,结合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维度展项,以光、影、游、声、动等方式传递,全方位传达学术信息与科普创意融合,带来多维度化石观展体验。
三、创新与实践今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手段,而新时代的观众也已经习惯于接受新形态,陈展技术不断更新,始终处于研发迭代的状态,导致应用视、听等多维度信息制作成本不断叠高。为追求可及性,我们要坚持技术与艺术融合创新之下的精准传递。“技术”负责吸引眼球,引领观众的注意力,“艺术”承担走入内心、加深观众印象的作用。
(一)复原三趾马动物群生活数字立体综合场景
将多种科技展陈技术融合为一体,采用“传统场景化展陈+数字沉浸式演绎+动态机械+现代光影科技”的多元融合方式。(图5)
展项在整体设计上,为打造沉浸式三维立体景观体验空间,全方位在技术上集合3D Mapping投影系统、现代光影科技系统、场景复原、艺术绘画背景墙、古动物艺术模型、古动物机械模型、舞台动态自动追光系统等多种现代展示科技,从而融合汇聚成大型立体场景复原展项。场景复原分为近景、中景、远景相结合的立体式陈展结构,近景体现三趾马动物群的多样性,展示动物群内的各个具体物种;中景体现为物种的生活环境情景营造;远景体现为各种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在场景内容构建上,表现了距今约1200万至500万年的晚中新世古环境:动态演绎临夏盆地的气候环境已演变为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环境,并开始有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动物群面貌也发生显著的变化,适应于稀树草原环境的三趾马动物群得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政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森林消失,草原广布;通过远景、中景、近景有层次结合机械模型来丰富场景内空间承载,尽览三趾马动物群盛世美景并形成与原臭鼬、獾、剑齿虎、后猫、鬣狗、四棱齿象、三趾马、大唇犀、无鼻角犀、板齿犀、额鼻角犀、弱獠猪、弓颌猪、麂、祖鹿、长颈鹿、和政羊和各种羚羊等等动物组合。优美的环境以及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发展变迁,古生物变异进化的各个阶段,富有节奏感并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其感受、感悟、感动。
(二)“探秘寻踪”主题大型互动体验空间
全感官沉浸式体验三趾马动物群生活展项,让数字体验区活动来。
图6 “探秘寻踪”主题大型互动体验空间
展项针对人群为青少年,融合化石采洞区、时空漫步区、洞穴沉浸体验区三大主体区域,组成流畅贯穿数字沉浸体验空间(图6)。以探秘寻踪—感受生命光辉为出发点,强化沉浸感和场景内容的叙述性。
在展项的情节设计上,把内容构建体验划分为三大阶段,分别为:探秘寻踪-探寻、时空交错-穿越、情景再现-感知。展项运用“三个空间、三个阶段、一个大主题”的设计思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起三趾马动物群生活盛景,不断探索推动情节、情绪不断递增,使真实美好的体验在精神层面达到共鸣,突出“探秘寻踪—感受生命光辉”的总体设计目标,使观众真正与大自然对话,亲近自然,探寻史前生命辉煌的灵光,感悟生命延续的脉搏,读懂生命的真谛,解开千古沧桑之谜。
四、结语
当前,我国博物馆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展陈内容不断丰富,新颖的展陈形式不断涌现,收获了广大观展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在现代博物馆策展中,尤其是地质类科普博物馆的策展,也面临着策展理念创新、策展内容细分、场馆自身特色探索与研究、展陈质量提升等难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埋藏原址馆策展创新与实践,展示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4号馆)的策展思路、策展内容和展项设计,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黄婉琴/华艺博展装饰有限公司
本文刊载于《策展研究》2022年第1期
-END-
策展研究丨吴诗中:守初心方能行更远策展研究丨高万娥:好的展览必须先感动自己策展研究丨叶蓉:建设更接地气的博物馆
策展研究丨杨玲:以专业水准赋能博物馆建设
《策展研究》2022年第1期新鲜出炉策展手记丨“丝绸之路”展览在科技馆新的“打开方式”——谈“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热门回顾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来 源|来自网络、展馆设计、清尚张振华分享等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欢迎转发,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