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航天博物馆正式宣布开馆。该馆以中国航天事业组织机构沿革和重要历史成就为时间轴,首次全系统展示中国航天全貌,将择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参观渠道。中国航天博物馆坐落在中国航天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其前身为中华航天博物馆,于1992年建成开放,是国内成立最早,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天科技大型专业展馆。
博物馆旨在展示我国航天科技成就、传播航天精神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0月16日,中国航天博物馆正式批复设立。2020年10月,博物馆完成事业法人登记备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博物馆。中国航天博物馆部分展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供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转运发射模拟平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供图自今年7月份起,中国航天博物馆启动了展厅升级改造工程,系统梳理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展陈内容包括中国航天历史和精神、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人物、未来展望、天问书苑、多功能厅十大板块。一是首次全系统展示中国航天全貌。以中国航天事业组织机构沿革和重要历史成就为时间轴,系统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管理机构和工业部门的组织实施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把中国航天历史纵深和时代经纬直观呈现在观众眼前。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
二是首次全方位展示航天历史与成就。展示内容力求从航天历史、航天组织机构、航天产品、航天人物、航天精神文化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中国航天各相关方及各业务领域。创新采用“历史变迁表和重大成就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示机构发展过程,又展示历史阶段成就,使观众“立体化”感受中国航天全貌,让大家全景式、沉浸式感受航天发展。“两弹一星”元勋和航天精神展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供图三是首次全景式展示。通过丰富的实物、模型、文献、音视频等方式,采用多媒体、VR体验、互动设备等多种手段,增强展示效果,确保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常展常新,最大限度同时满足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观展需求。中国火星探测和探月工程展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供图四是首次举航天全领域之力。展陈方案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等多家单位和科研机构的鼎立支持;航天系统多家研究院、公司、协会捐赠了大量珍贵文物、档案;数十位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对展示内容贡献智慧力量,提出了数百条修改完善意见。可以说,博物馆的开馆,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体现了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图为中国航天博物馆展出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以沙盘的形式,搭建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转运发射模拟平台,配合大屏演示长五火箭出厂、转运、发射各个环节,沉浸式体验火箭发射现场,感受发射带来的震撼。此外,还设置了航天服及数字交互系统、中国空间站VR漫游系统、太空生活展(含工作服、可试穿的睡袋等航天员生活用品,太空自行车),为社会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中国空间站VR漫游系统和太空生活展(含工作服、可试穿的睡袋等航天员生活用品,太空自行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博物馆供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博物馆馆长姜杰表示,中国航天博物馆作为航天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为展示我国航天科技成就、传播航天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支撑。中国航天博物馆将大力赓续传承航天系列精神,以开馆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航天文化宣传与科学技术普及紧密结合,打通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普及之间的通道;做航天历史成就的忠诚记录者、做航天精神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做航天强国建设的坚定推动者,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中谱写航天博物馆的绚丽篇章。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欢迎转发,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