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彬:策展人要常【琢·磨】,从内容到内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业余琢磨 Author 王伟彬
众妙之门
从内容到内容:重构我们的展陈语言
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何出发
—纪伯伦
图|豫商博物馆序厅
图释|整个效果以“鼎”“钱币”符号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回看数年前某大学的商(业)文化博物馆方案后,发现忽略了该项目展陈的重要核心:“商”的起源。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相对于数千多年后当下的唯物观,商代“天命观”得以让“玄鸟生商”的神话传说深入人心,成为追溯商民族历史渊源的重要叙事主题。但是做方案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个核心内容,且混淆了“商”“鼎”的主次关系,因为我就工作生活在郑州(商都),并且城市还有一条主干道是以商鼎命名的。所以从构思时就错将“商”等同于“鼎”,并将其作为整个博物馆叙事的出发点。加之这个方案是为了表现“商”“商业”“商文化”,在效果设计时又很自信的加上了各种钱币的符号,因为在已有的认知里商业等同于交易,交易等同于钱币。从表现的角度来看上边这张效果,整体表现还算绚丽,但是回到展陈叙事的角度:差强人意。
读到“玄鸟生商”这个典故,已是完成方案的数年后了。在唯物观的今天去看“吞卵生子”是有些难以置信,但是“玄鸟生商”却是“商”这个展览绕不开的内容,更是整个叙事的出发点。回顾当时方案,整个展厅却无一展示。原有效果图顶部的的钱币造型,刀币、半两、铜钱酷炫的表现效果也未展示出钱币的雏形——贝壳(币)。以上这两点确实值得反思。
图|贝币
图释|贝币是指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
玄鸟生商:(上文已经着重讨论,不再赘述)
革故鼎新:商汤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造的九个铜鼎搬到了商王都,这九个象征国家政权的铜鼎易主,即意味着夏王朝的彻底灭亡,商王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革故鼎新的历史翻开了第一页。鼎的元素在画面中得以保留。
商汤建立商王朝后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所谓易服色即把衣服颜色由夏朝的尚黑变为尚白。这一点可以定位画面的主题色——白色。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我尝试以手绘的形式进行展现。
图|豫商博物馆序厅手绘草稿
图释|整个序厅设计以玄鸟生商、革故鼎新、“在祀在戎”等内容作为展陈叙事的出发点
通过分解“玄鸟生商”的节点叙事情节,我试图把整个展陈内容的起因(天命玄鸟)——过程(吞卵生子)——结果(降而生商)做了舞台剧的接续性展示。
图|娀简吞鳦卵生契叙事性草图
图释|融合场景及多媒体手段展现“吞卵生子“的传奇故事
图|“商城穿越”叙事性草图
图释|“商城”,从上古至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通过穿越这数千年的时空感受赫赫“商”文明
我们可以把目光放的更广一些,跳脱出展馆设计去看下以“神话”“传说”这些世俗性的故事源作为创意出发点的建筑设计——广州歌剧院。
圆润双砾
图|广州歌剧院手绘草图
图释|扎哈的圆润双砾方案暗合了“珠江”的美丽传说
以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为例对我上述的观点进行简略比对求证。该项目位于广州,坐落在美丽的珠江之畔。在应标的设计公司中皆是世界知名设计团队,雷姆·库哈斯与扎哈·哈迪德这对昔日师徒作为竞争关系也赫然在列。
在此我以应标团队去构思除功能属性之外的方案设计过程。
提炼
“广州”的主题叙事元素,大致可以从历史、地理、人文、现代等方面进行逐一选择。
历史元素:南越羊城
地理元素:云山珠水
人文元素:岭南文化
现代元素:前沿激情
筛选
明代梁储《海珠石》:是谁驱石到江心,天为羊城镇古会。
关于珠江这个名称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史记载,古代岭南属于百越地带,那时候有个南越王,叫赵佗,他有一颗镇国之宝——阳燧宝珠,那颗宝珠晶莹透亮,璀璨夺目,是个无价之宝。赵佗十分珍爱它。可惜在赵佗死的时候,臣子们见他如此喜爱宝珠,竟把它一起殉葬了。这颗宝珠其实是天宫之宝产,不知什么原因流落到人间。多年后有个读书人叫崔炜,有一年中元节,他在三元宫看大戏,见到有个讨饭的老太婆撞翻了酒贩的酒被人捉住而没有钱赔,他就做了好心人,脱了自己的外衣帮老太婆赔酒钱。
哪知这个老太婆是个神仙,叫鲍姑。鲍姑见崔炜是个忠厚老实的读书人,就赠送给他一束神药。崔炜用神药救治了仙女玉京子,被允许进入越王古墓,得到阳燧宝珠。崔炜得珠之事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久就有一个波斯商人,远涉重洋而来,说他们的国王丢失了一颗摩尼珠,也是镇国之宝,和崔炜得到的宝珠一模一样,愿以十万贯重金购买。
崔炜不是见钱眼开之人,多少钱都不愿出卖。波斯商人无奈之下,就出重金买通一盗贼,将宝珠盗出。波斯上任得到了宝珠,就满心欢喜赶紧启程回国。
他的航船沿着江流徐徐而行。明净碧绿的江水像一条彩带,两岸的稻田,蔗林,一片青葱。波斯商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连声叫好。他忽然想起他带着的这颗宝珠,就打开珠宝箱,取出来放在掌心上,仔细欣赏起来。只见它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和周围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正当他爱不释手的时候,突然间,狂风骤起,白浪翻腾,航船颠簸摇晃起来,波斯商人刚想把手中的宝珠放回箱中,一道白光从他掌心冲天跃起,箭一般地射入江中,激起了一朵巨大的浪花。那宝珠在水中转着,后来便钻到一块长满青的巨石下面去了。从此,阳燧宝珠潜入江中,谁也找不到了。那块藏着宝珠的巨石,每到晚上就闪闪放出光来。
这个虽然是传说,但是在珠江中确实有一个巨大“海珠石”。这原是一个石岛,因为长期被江水冲刷,所以变得圆润光滑,形如珍珠,所以被人们称为“海珠石”,这条河也便成为“珠江”了。
图|《海珠石》叙事性草图
图释|珠江中的巨大“海珠石”成为整个展陈叙事的出发点
扎哈·哈迪德圆润双砾方案很像珠江边被流水冲刷着的两块石头。早在方案设计阶段,扎哈就对广州的历史进行了研究。正是珠江水的涌动与珠江“石”的传说给了她设计圆润双砾的最初灵感,扎哈最初的想法是两个物体在空间上如何重叠相互交流。这两个物体可以是两块石头也可能是两条河流,这样的思考使得产生了广州歌剧院的设计。
定案
图|广州歌剧院蓝天组设计方案
图|广州歌剧院库哈斯设计方案
从整体的方案来说,诸位大家的设计都能表现广州的城市气质,但扎哈的方案从历史内容与心理归属出发更加夺人心魄。
礼崩乐坏
作为张烈教授的铁粉,我拜读过孔子博物馆以及应天门博物馆。抛开其大手笔的造型艺术创作,我相信背后的策划及文字执行团队对内容的把控水平亦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在一次准备行业分享会材料的时候我挑选出了下图这张照片,其实我在展馆现场的参观并未发现设计构思的巧妙之处,但是在电脑上回看、挑选照片的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此处的创意点:设计造型源自“玉琮”,“玉琮”作为礼天的祭器,再次凸显寓礼于玉的主题。
图|孔子博物馆主展区入口造型
图释|整个设计以“玉琮”创意,无不体现“寓礼于玉”
图|玉琮
图释|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询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官于郯子...在社会管理、伦理道德层面孔子努力重新恢复“礼”“道”“仁”“义”的秩序。
我想设计团队对《大哉!孔子》的解读一定是在我所述的内容之上。在序厅与主展区的设计中恰当的运用“玉琮”进行创意,同时采用铜质材料落地,既厚重典雅又实用美观。
在一次交流会上我与朋友探讨这个设计的初衷,朋友根据门的形式推测设计出自《易经》,其实从形式或者造型来说,确实跟八卦中的卦爻很相像。
图|《易经》坤卦
图释|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坤卦展示像“坤”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形象说明当前主客关系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河南省脱贫攻坚成就展作为展现河南省脱贫攻坚取得的辉煌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新高地,在整个展陈设计构思上除了要保证政治的严谨性为第一要位之外,更多的是要从平凡的精微叙事中体现整体叙事的博大。
图|《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图释| 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六十多篇重要文献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一、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
二、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三、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四、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
五、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六、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七、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八、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汇报方案时候,我着重讲了八个柱子对照的八部分内容。这个想法与现场主管领导的思路还是比较一致的。回到内容上说,二〇二一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折。脱贫攻坚的胜利更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兑现初心的见证;脱贫攻坚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基。脱贫攻坚的胜利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梁柱”作用可见一斑。
图|序厅“四梁八柱”叙事性草图
图释| 八个“梁柱”造型对应《摘编》八个“章节”
图|《河南省脱贫攻坚成就展》序厅实景照片
图|展区“风起桐林”展陈叙事性草图
图释| 以“风起桐林”唱响“兰考之变”,奏响“脱贫凯歌”
我选择了产业扶贫,以泡桐树的“前世今生“”去窥探“兰考之变”,串联泡桐叙事性节点。从一九六二年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在兰考带领群众翻淤压沙、种树固沙,到新时代泡桐的深加工,兰考生产了全国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族乐器音板。“风起桐林”足以能展现我们党在各时期带领兰考人民的奋斗史,“兰考之变”也足唱响以展示一个民族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富强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当然这样的想法获得了甲方的肯定与支持。在后续的深化设计中我们还努力通过VR、AR等先进手段加上现场的演出,情景感代入使得参观群众真切感受到扶贫所带来的巨变。
图释|开展时,有淑女端容理古琴,忽闻须臾响急冰弦绝,又闻大珠小珠落玉盘
— 05—秉笔直书
在《档案看河南——档案固定陈列展》之前,我曾完成过一些别的档案馆(展)项目,面对这个展览设计上还是想从参观者的角度营造一种物理空间到历史空间再到心理空间“转换”的叙事节奏。特别是序厅空间,作为开启档案之门物理维度的中转节点,我想设置一个解密的节奏感——观众可以踩着“历史节拍”走入档案,触摸档案,进而接受档案叙史的陈展思路。
图|展区“档案之门”叙事性草图
图释| 通过“门”去承载“档案”。设置一种历史仪式感的 “档案”之门,当观众触动“机关”大门便会轰然洞开
图|序厅效果图-
图|序厅效果图二
图|序厅效果图三
图|序厅效果图四
档案之门无可厚非的要成为这种仪式感的承载。竹简作为一种档案的载体,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一种叙事的元素。我们在设计中通过“门”去承载“档案”。设置一种历史仪式感的 “档案”之门,当观众触动“机关”大门便会轰然洞开。因为我是做过一些档案馆的,所以竹简的运用我觉得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回看“档案”之门的对于“档案”一词的运用确实不甚考究。图|展区“兰台之门”叙事性草图
图释| 通过“档案”之门到“兰台”之门的内容转变,提升了对整个展览的可读性和延展性
关于 “ 兰台 ” , 先秦时期楚国已有 “兰台之宫”的说法 , 而汉代的兰台作为一种机构的名称 , 或许只是文雅的修饰 , 如 “ 桂掉兰枪 ” 、 “ 菌阁蕙楼 ”之类 。当然这些仅仅是历史与文学等学术范围所争论的。抛开这些我们回归到“兰台”本身。东汉明帝、章帝时期的兰台 , 是汉代重要的官方艺文机构之一 。兰台文人的成员主要有班固 、贾迪 、杨终 、傅毅等 , 其创作的繁荣局面出现在明帝永平五年至章帝建初中, 共约二十年。《汉书》这部巨著也是班固在这个时期完成。同时兰台作为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馆藏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章等,具体主官为兰台令史。班固曾任兰台令史。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兰台”成为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兰台人”。“兰台”之门不再是形式上的附庸,从“档案”之门到“兰台”之门若没有甲方对内容深度的挖掘,我想到现在不一定有机会去对整个展览的可读性和延展性有任何提升。
回归这个展览,理性的考量展陈手段的运用,我想对“门”的开启在现有基础加以探索。甲骨作为档案最早的档案载体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展示意义。并且河南安阳是“文字之都”“甲骨文之乡”,本次展出的又是河南省全省的档案,所以甲骨亦是重点。但是甲骨文离现在人的生活又是如此遥远,其行文、语意与现代汉语言真的是相差千里。怎么能把甲骨文毫无违和感的切入到互动叙事意境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尝试过设置一个展项:让参观者以甲骨文去写类似一个人到展的参观游记。但是我发现实施起来极其困难。因为甲骨文记载的最为多的是祭祀与占卜内容。而我们现在人的生活几乎不太能涉及这两个主题。后来我想到了可否以“十二属相”甲骨文为切入点去构思,无论是历史人物档案文献还是世俗生活中属相的内容量还是极其丰富的。所以我以此作了深入的探析。
图|展区“甲骨档案”甲骨属相文字叙事性展览草图
图释| 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甲骨属相文字”下方二维码,破解属相甲骨文字进而唤起观众对数千年前的求知欲
以二〇二二虎年为例,我们在观展群众中抽取虎年出生的参观者,让他从甲骨文中选取“虎”字。这个互动过程可通过现场甲骨档案实体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选取,然后“虎”所对应的档案内容、历史文物、典藏文献即可一一呈现,同时甲骨属相档案复制品可作为预售纪念品。整个互动过程对于参与者来说是需要一个先前认知的文化储备,比如汉字象形造字法则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这个互动的设置在一定程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在功能性满足的前提之下又加深了参与者与展览的联系,观众也变成了叙事的一个本体,而不是孤立在外的客体,被动的去接受已有的展陈宣教。
图|展区“兰台”外延性展览草图
图释| 通过查阅预制“档案”,“兰台”之门可通过捕捉预制档案上的二维码,形成一种历史之门轰然洞开的仪式感,观众也变成了整个展陈叙事的一个本体
图|手机端甲骨文互动界面预制草图
图释| 通过手机客户端,参观者可依自己兴趣在档案时空里穿梭,可浏览“秉笔直书”的兰台故事,亦可探索自己与档案的未解之谜
这个互动涉及了一些关于界面逻辑思维的研究。在此我也想与从事多媒体行业的朋友共同写一篇关于展陈互动多媒体运用的文章,欢迎由此想法的朋友指导以共同进步。尽管多媒体数字手段是当下展陈乃至所有设计行业都极力追捧的,但是怎么适度、适量、适时运用,是每一个展陈建设者所应当考究的。我觉得就互动而言应该也是需要构建在扎实的内容基础之上,而不是一味的去堆砌。此方面的考量及论述我后续将另起构思就不再赘述了。
此文谨以鄙人作为设计师的角度及现有认知偶感而发,面对行业领域的顶尖先行者仰之弥高。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END-
策展研究丨吴诗中:守初心方能行更远策展研究丨高万娥:好的展览必须先感动自己策展研究丨叶蓉:建设更接地气的博物馆
策展研究丨杨玲:以专业水准赋能博物馆建设
《策展研究》2022年第1期新鲜出炉策展手记丨“丝绸之路”展览在科技馆新的“打开方式”案例分享丨和政桦林古生物化石埋藏原址馆策展浅析
热门回顾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来 源|来自作者投稿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欢迎转发,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