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22年09月第38卷第9期参考文献:郭秦炜,白露,桂鉴超,等. 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J]. 中华创伤杂志,2022,38(9):769-775.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20224-00135.
2020年11月由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联合发起,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和足踝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按照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方法和工作流程,由包括方法学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际,制订了《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
该指南在外踝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与康复锻炼方面,共提出12条指导意见,供临床医生参考。
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特殊投照位置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位和跟腓韧带(CFL)位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证据质量:3b;推荐强度:强推荐)。
对于可疑外踝撕脱骨折患者,行踝关节 CT检查(证据质量:2b;推荐强度:强推荐);不宜接受CT检查的特殊人群,行踝关节B超或MRI检查(证据质量:2b;推荐强度:强推荐)。
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常为扭伤所致,而腓骨下小骨被认为是异位的骨化中心,主要根据有无明确外伤史及影像学形态来鉴别。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但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证据质量:3b;推荐强度:强推荐)。
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初次损伤的患者;对于慢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无明显关节不稳,首选非手术治疗(证据质量:3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5:
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需要进行外固定,既可使用传统石膏,也可使用新型踝关节支具(证据质量:3b;推荐强度:弱推荐)。
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应用石膏或支具将患侧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持续3~6周(实际时间可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并在去除固定后应进行康复练习(证据质量:5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尤其是非手术治疗 3 个月后踝关节不稳、疼痛等症状难以改善时,应行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行手术治疗(证据质量:2a;推荐强度:强推荐)。
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对骨折块复位固定,术中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固定方式:骨折块较大者(直径>10 mm)可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较小的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带线锚钉修复(证据质量:2b;推荐强度:强推荐)。如果骨折块不适合复位固定,常选择切除骨折块后行外侧副韧带修复手术(证据质量:2b;推荐强度:强推荐)。而对于陈旧性撕脱骨折,骨折块直径较小者,通常建议直接切除并采用Broström 术等方法直接修复韧带;直径>10 mm 者,可尝试与急性损伤类似的方法进行复位内固定;陈旧性撕脱骨折块较大、切除后导致韧带缺损明显,难以直接修复韧带者,则可考虑行韧带重建手术(证据质量:2b;推荐强度:强推荐)。
相比于切开手术,关节镜下切除外踝撕脱骨折块同时行韧带修复术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种手术方法在其他功能性评 估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证据质量:2a;推荐强度:弱推荐)。
外踝撕脱骨折手术治疗后负重时间与手术方式及愈合情况有关:急性撕脱骨折固定术后4周开始负重训练,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陈旧性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建议 6~8 周开始部分负重,之后过渡到完全负重(证据质量:4 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根据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如发生骨折块未愈合或患者不能耐受负重,需要适当推迟负重时间(证据质量:4级;推荐强度:强推荐);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后 4 周左右开始部分负重,根据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证据质量:4级;推荐强度:弱推荐);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韧带重建术后2~6周开始部分负重,6 周后可完全负重(证据质量:4 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外踝撕脱骨折术后去除石膏或支具后逐步进行相应的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练习和本体感觉训练(证据质量:4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
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伤后1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伤后6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水平;行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者,术后3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术后6个月可重返高强度运动;行撕脱骨折块固定术者,术后6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证据质量:4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非典型股骨骨折(Atypical Femur Fractures)的诊断标准与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