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韩打工者:大家花钱回国时,我成了逆行者

李晓璇 GQ报道 2020-08-26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困境得到了大量关注,相比之下,海外劳工在疫情中的处境却鲜为人知。事实上,这一群体规模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二月末中国在海外的劳务人员就有77.8万人。他们需要面对潜在的停工与失业,且身处异国,他们的社会关系更加脆弱。

本文的主人公扶德旺今年25岁,2018年底通过正规渠道前往韩国京畿道的一家小型家具厂打工。今年春节前,他返回老家探亲,在国内滞留两个多月后几经波折返回韩国。于国内疫情转好时出国,他最怕被打上“要钱不要命”的标签,这种担心恰恰提醒我们“流动”在当下的意义:流行病中的风险分配并不均匀,人流动与否、何时流动,以及流动的方向并不是简单的选择问题。

 

 

···············



在隔离点,我错过了冰箱

住进韩国的集中隔离点已近两周,马上要结束隔离了,窗外的樱花一天比一天繁盛。我的隔离点安排在了我打工的金浦市市郊,这里原本是一间青少年修炼所(类似于中国的青少年宫),手机地图显示旁边就有野外泳池和雪橇场。


几天前,工作人员提出要给我换个有冰箱的房间,我不知道要冰箱有什么用,心里想着这窗户和花,就没答应。后来我才明白冰箱的用处——隔离点不再收房间的垃圾,屋里有地暖,剩的盒饭放在地上馊了会难闻,放冰箱则好一点。没有冰箱,我就给剩盒饭套几层袋子,密封好放到卫生间的角落里,目前倒也还好。我猜大概是住进来的人慢慢多了,垃圾收不过来。头几天我开门取饭,同楼层看不到几个盒饭,这几天房间门口的盒饭数量明显多了起来。


送来的盒饭样式变化不多,最常见是腌小菜和炒肉片,偶尔会有炸虾和煎鲭鱼。我在一家家具加工厂打工,会社提供的午饭也经常像这样,我就用腌菜拌饭,随便拨拉两下,其他的菜就都剩下了。韩国人吃饭不忌冷,干活时午饭也常是冷的,我吃完总是想吐,但因为下午还要工作,不吃也得吃。回家几个月我的肠胃没事,这几天又犯起了老毛病。我下了决心,回宿舍后要给自己买个微波炉,以后午饭就热自己的炒菜,不能干几年回去把胃弄坏了。


隔离期间的伙食,下面这张是吃的比较好的时候。


我依然保持着工作时养成的早起习惯,六点一准睁眼。玩一会儿手机的功夫,屋里的广播就响了起来。我懂一些韩语,广播的基本内容就是通知我们取饭。吃完饭我就刷刷抖音,看看微信和QQ空间,困了就又睡了过去。


有时候我会到B站上学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办公软件的使用,之前我不知道B站上有这些,还是表哥推荐给我的。回国时我买了个笔记本电脑,想着在韩国有时间就多学一些。出国打工几年,最怕的就是和国内脱轨,信息化时代,我也要跟上才行,不然人可就废了。


住进来的第二天我做了咽拭子测试。两个全副武装的韩国医生进门,我仰头,他们拿着一个细长条模样的东西塞进一侧的鼻子,接着又拿一张薄薄的试纸伸进了口腔。塞鼻子很不舒服,但好在整个过程很快,三五分钟就好了。我是健康的。


病毒测试免费,如果收费,我的健康保险也许能用。我们来韩国打工前必须通过体检,来了之后要强制购买健康保险,每月大约从工资里扣600人民币,但我一次也没有用过。我不敢生病,语言不通,影响工作,不报销的部分还要自己花钱,平时照顾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虽说检测结果是阴性,每天还是要汇报体温。得知我没来得及办韩国手机号,工作人员给我留了一部手机,告诉我可以用中文编写短信联系防疫部门。可我总怕那头的韩国人理解错,就还是用韩语,拿手机软件先翻译一遍,自己再检查一遍。不过韩语发过去,收到的回复还是中文,明显也是用了翻译软件的。总体来说我感觉韩国的防疫做得可以,比较细致体贴。


上图是工作人员留给我的纸条和手机,
下图是发的防疫装备。


韩国集中隔离是自费,收费大约240块人民币一天。得知比通报的600块要少,我稍微松了口气。这次回国,我把挣得韩元都存了定期,身上没什么钱,和工作人员解释,他们告诉我这笔钱不着急交,他们会通知会社的老板让他付,但我的老板到底愿不愿意付这笔钱,或者他会从我工资里扣,谁知道呢?


被隔离前我见过一次老板,他乐呵呵地跟我打了招呼,口罩也没带。我赶忙跟他解释自己为何一直没能过来上班。他没说什么,我也猜不出来他怎么想,他可能觉得无所谓吧。我工作时只管干好自己的活,没想着要留老板联系方式。这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滞留国内后,就成了个问题。联系不上他,没法跟他解释是一方面,怕的是不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就把我辞退了。

 


别人花钱回国,我花钱出国

我工作的会社没有年假。去年11月,我心想一年没回家了,就订了腊月二十五的机票准备回家看看。我向韩国老板请了15天假,连返程的票也一并买好了。


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部一个小县城,距离武汉只有两小时车程,这次回家我自然选择落地武汉。登机前我听说了武汉的疫情,当时没觉得有多严重。第二天回到乡下老家,很快国务院通报了疫情,接着就是武汉封城,我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是途径武汉的返乡人员,我居家隔离了14天,每天向街道汇报健康状况。眼看武汉情况越来越糟,我先是把返程机票从武汉改到了郑州,但县城很快也封路了,我不得不退票。

 

知道自己不能如期回韩国后,我开始尝试通知老板。但因为没有老板电话,只好在facebook上联系他的侄子。他的侄子刚大学毕业不久,之前假期会到我们的车间干活,毕业后就顶替了办公室的文员。靠着翻译软件,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帮我转达给老板。隔着一个人,又隔着一个语言,我有些摸不透老板的态度——我害怕他已经把我辞退了,而我自己都不知道。

 

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签证,我听说有些签证滞留海外超过三个月会有影响,我拿的是E9劳务签证,专门给外籍劳工的。为了弄清楚状况,我向县城的劳务局求助。我能成功去韩国合法打工,就是依靠县劳务局的派遣。他们和韩国签有协议,在韩国有办事处,知道怎么联系两边的商务部和人力资源部门。

 

还没等到劳务局的回复,我就开始琢磨怎么返回韩国。2月23号我再次购买机票,准备一周后从北京回首尔。当时虽说县城还没解封,但县里可以统一安排外出务工。买好机票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办各种证明文件,包括健康证明、外出务工证明、复工证明,我还在一份承诺书上按了手印——承诺我在疫情结束前不会返乡。这些材料我只用了一天就办好了,可第二天下午县里发出通知,26号开始禁止入京。没办法,我只好退了机票。

 

与此同时,韩国的疫情开始恶化。

 

大概是因为韩国疫情加重,向劳务局咨询的人多了,他们就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都是持E9签证在韩务工的河南老乡,有三百多人。大家面对的困难各不相同。有不少工友情况比较惨,回国后收到了辞退通知,要么是因为疫情影响生意,老板决定裁员;要么是因为不能按时复工老板找到了新人。往常被辞退可以通过韩国的雇佣中心重新找工作,但人不在韩国,也不知要怎么办。


我们在韩国打工一般是干三年,期满可以续签一年10个月,不允许超过五年,有的老板只愿意一年签一次劳务合同,这样有人手里的登陆证(相当于外国人身份证)只能每年更新。眼看登陆证要过期,如果不能及时赶回韩国更新,就怕再也回不去了。

疫情期间劳务局给在韩打工的河南人建了一个联络群,我们有问题随时可以在里面询问。


劳务局不久后收到了韩国方面的回复。按照韩国的规定,如果没有被辞退,我们的签证即便过了三个月也还是可以回到韩国继续工作。如果被辞退,就必须在一个月内赶回韩国,但这时候交通还不畅通,想回也没有办法。为了能出国打工,我们前期都投入了不短的培训时间,对那些刚到韩国就被辞退的人来说,还没挣到多少钱,很不划算。


我工作一年,存了点钱,但也怕这时候被辞退,要知道,过完春节后就是招工淡季,最难找工作。通过老板侄子的只言片语,我得知老板不想让我立刻回到疫情严重的韩国,让我再等等。有他这么一句话,我猜,他应该还没辞退我。

 

返程的事暂时搁置,我每天的生活要么是下地帮父母砍柴、锄地,要么就是睡觉玩手机。弟弟妹妹一个五年级,一个初三,都需要上网课,但家里只有父亲和我有手机。没有Wi-Fi,临时买的流量套餐一不小心就欠费。县城解封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又买了一部手机,临走前又急急忙忙装了网线。因为父母常年务工早出晚归,没精力管弟弟妹妹,两人虽然很懂事,但学习成绩并不好,我担心不能及时上网课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学习不好,就要走我的老路。

 

在家里的菜园务农中的母亲。


大约3月20号后,韩国的新增确诊数量明显放缓,各种信号都显示韩国内部慢慢控制住了疫情,我开始犹豫是否要回去。一方面,父母非常担心我的安全,他们听人说现在国外疫情严重,中国人都往回跑,希望我不要为了挣钱去冒险,还安慰我如果真的回不去也不要紧。韩国打工的工资虽比国内高一点,但我是万万不敢在那边情况不明朗时回去。硬着头皮回去,我怕别人心里会想“怎么中国安全了你还往外跑?”,有种“要钱不要命”的感觉,让人笑话。

 

手机上的行程记录了我一波三折的返程。


另一方面,韩国防疫政策也开始像中国一样转向控制境外输入。4月1号起,韩国开始实施所有入境旅客一律隔离的政策,我怕对外国人的管控越来越严,到时候想回也回不去。哪怕隔离14天,我也要回去,早回去就能早隔离。


和我情况一样,年前从韩国回到县城探亲的有八、九个人,我拉了一个微信群,方便大家商量回去的安排。23号,我和两个朋友买了30号从上海飞首尔的机票,这已是我第三次买票,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航班起飞前三天,中国这边开始限制国际航班,我的航班又一次被取消了。


后来,我终于花了三倍的价格买到票,我在心里自嘲,别人都是花钱回国,而我这是花钱出国。买好票我就开始准备回韩的材料。韩国入关需要上报一个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因为没有老板电话,他的侄子又不愿给,我只好通过县里劳务局联系到了韩国的外国人劳动者支援中心。这个中心是韩国政府设立帮助外籍劳工的,他们帮我打通了老板侄子的电话,成功要到了老板的联系方式,但最重要的,我终于在临走前三天确认了老板没有辞退我!



出国打工,曾是我们县的传统

我25岁,来韩国打工快一年半了。在国内时,我高中没毕业就去学了厨师。本来想学工地用的挖掘机,因为听说工资高,但是我爸说挖机学会了还是给人打工,自己单干的话,一台挖掘机进价就要几十万上百万,投资太大。再说如果不认识人接不到工程,买了挖机就要白搁着。


我就学了厨师,辗转干过几家饭馆。虽说厨师行业福利不怎么好,但自己以后能受益,开个小店,做个早餐夜市,累是累,手艺好也能赚钱。我想着出国打工,就是希望自己手头能宽裕一些,几年后能给家里把新房子盖了,剩下的钱自己再闯一闯。


这次离开家之前,朋友给我写的寄语,卡片上的文字是我想对自己说的话。


在我长大的县城,出国打工是特别常见的事。县城在中部山区,这几年搞旅游开发有些起色,往年没什么支柱产业,就靠出国打工的人挣外汇。听说三十年前老一代出国时工资能是国内的十几倍。


在我家,表哥和嫂子比我早两年通过同样的中韩雇佣制去了韩国。走正规出国打工,花费很少,只需要先在县里的培训中心学三个月的韩语,结束后参加韩语考试,考试通过,就在家等韩国雇主网上选人。


韩语成绩有效期是两年,雇主一年选三到四次,选中后劳务局就会公布在网上。韩国招外籍劳工主要是制造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但这几年没有服务业,几乎都是制造业。应聘时可以选自己偏好的方向,我当时选了很少人选的金属制造。不过我们的意愿只是参考,最终还是韩国老板挑我们,很少有人干到自己想干的活儿,大家来了韩国抱怨一段时间也就接受了工作。


记得刚到韩国的第一个月,我被拉去了老板媳妇的厂子帮忙,学到不少关于开料、排钻、打磨和抛光的知识。但后来回到老板自己的厂子,干的活就比较死板,也比较简单,全部都是机器操作。日常的工作就是盯着机器不要出错,机器做好了我们再用叉车打包送到仓库。在这里干,可能只有修理机械的知识以后回国能派上用场。


如今在韩国打工,工资比国内高不出太多,但和国内相比,少了人情礼节和娱乐消费,钱更能存得住。我们外国人只要每周干满48小时,就能享受本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去年这个标准是每月174万韩元(约人民币1万块),比前一年涨了不少。今年我还没领过工资,不知道又会涨多少。


出国打工只要厂子效益还可以,就都能拿到最低工资。大家最后工资差别主要靠加班多少拉开,毕竟加班的工资是平时的1.5倍。我知道最多有人一个月能拿到基本工资的两倍。我的厂子效益还可以,加班不算太多但也不少,扣除交的税和保险,一个月打到卡里的钱稳定在两百万韩元,和其他在韩国打工的中国人比起来,算是中等水平。我平时很节省,买菜买烟平均一个月花25万韩币(约1400块人民币),剩下的钱都能存起来。


港口海鲜市场卖的梭子蟹。会社提供的午饭有时候也有螃蟹,蘸酱生吃,我吃不惯。韩国的海鲜很贵,我来这么久只买过两回大虾和鱿鱼。

 

我的工作少有需要出体力的时候,在韩国算是比较轻松。会社规模很小,总共只有四个中国工人,一个车间两个人。此外还有两个本村的韩国人,一个负责电焊和维修,一个负责采购和跑业务。韩国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这点很好,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不会有别的事。老板不在,也没有监工的人,我每天进了车间就戴着耳机听歌,中文的、英文的、韩文的都有,刷抖音听到好听的我就找来下载,从上班听到下班。虽说一周干六天,一天工作9小时,但也不怎么觉得累。


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韩国男人,平时不住在村里,很少和我们外国工人沟通。我从懂中文的文员那里听说了老板有三间工厂,我们厂加工家具,其余两个厂组装,雇佣的都是印度尼西亚工人。


相处下来,我感觉老板的性格有些“笑面虎”,他看到机器坏了,不管是个人操作问题还是别的,上来就会把车间的前辈先骂一通,不过骂的最多的是他的亲兄弟——韩国人是很讲等级的。他很少训中国工人,要是训到我了,我就装听不懂,他也不会追着我们骂。


总的来说,他找我们麻烦的时候很少,但也不是那种为我们工人着想的老板。前段时间我们车间的灯泡坏了几个,天黑之后只能借着剩下的光干活,很多区域黑压压的。我虽然摸清了机器的习性,一般也不会出错,但还是想让他给我们换个灯泡。跟他说,他就是不换,实在是抠门得不行。不过有一点我是佩服他的,车间的设备又老又破,经常坏,但他什么都会修,有时候从别的地方拉旧设备回来,他就自己琢磨这些机器,拆了修,修了拆,竟能把旧机器组装成另外一个机器。



我们车间做的人造大理石台面,加工使用的机器就是老板自己改造的。


在外面除了干活,工友之间很少聊天。下班后我们就回到车间旁的宿舍。大家给自己做个晚饭,就进屋歇着了。我不爱玩游戏,也很少看电视,休息时间就刷刷手机,或者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


周末我会挑超市打折的时间到镇子上买菜,其他时候则很少出门。虽然我就在离首尔很近的京畿道,但因为乡下的交通不发达,去一趟首尔来回要四、五个小时。刚来的那半年,我常去首尔的大林中国城和明洞逛,后来嫌麻烦,去的也就少了,逢年过节才会出门,或者就是需要给家里汇钱的时候。


回家前的那段时间,我每周都要去首尔买东西,但总觉得给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带的,最后就给嫂子和表姐带了化妆品,给弟弟和妹妹带了巧克力、海苔等等小零食,怎么说也是从国外带回来的。


出来挣钱时间长了,我对周围的环境已经麻木了,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厂子所在的农村是山区,其实有点像我老家,但韩国土地面积紧张,村里一片都是工厂,像小工业区,虽然也有农户,环境自然是没老家的好。工作环境差一点好一点对我没有影响,好一点就是心情舒服点,坏一点也还是要工作。


对老家的环境变化我就敏感得多。这次回家,看到县城很多地方拆了重建,旧街区也在改造。县里打造红色旅游,街上的标语又多了不少。我觉得韩国东西还是贵,什么都想着回国了再买,谁能想到,这一回来就是两个月,碰上疫情也没好好逛县城,只在封城前给父母买了套衣服,解封后给自己买了一套。 


隔离房间外的樱花。


回韩国已经是四月了。每年这个时候,朋友圈就有同在韩国打工的朋友去东南的镇海赏樱,去年我工作忙,又住在西北,没去成,今年这几天又看到朋友出门游玩,我盼着隔离结束,复工了,疫情也好了,再出门痛快地玩。    


 

看完海外劳工的故事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下吧~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采访、撰文:李晓璇

编辑:靳锦

配图:受访者提供

运营编辑:肖呱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