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雕塑 | 之于表达
柯飞羽
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各不相同,但我最向往与敬佩的路径是深沉、克己的劳作,将“格物”一事做到极致。
这样的路径需要沉默的热情。 (飞羽)
漫画
● 春芳: 画漫画,是从看漫画开始的吗?
● 飞羽:我有点不记得是先学后看的,还是先看后学的了。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不记得是为什么了父母竟然没有随大流地让我学儿童画,而是报了个漫画班。
那时候开始看的不是日漫美漫,反而是那时的国漫,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幽默大师》这套杂志,小时候我家里有一大摞。
一开始学漫画的时候,就是尝试着用那时候叫“四格幽默画”的方式去表达一个小故事,也没有很在意画面质量。
后来父母又给我转成了“西洋漫画班”,开始学习怎么从动态结构去画人,对于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漫画启蒙已经很了不得了。
从那时候开始,大部分漫画书对我来说就已经是教材一样了。边看边临摹的,什么风格都有尝试,家里漫画教程比漫画书还多。
● 春芳:你把漫画当成爱好,还是会成为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 飞羽:到现在我都没有特别以专业画漫画的职业素养要求来训练过自己,目前也没这样的计划,所以暂时不是。
不过漫画对我来说不只是兴趣爱好,毕竟多年来靠它我才实现了经济独立。
雕塑
● 春芳:本硕为什么选雕塑系呢?
● 飞羽:高中时候运气非常好地考进美院附中了,有机会经常看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展览,立体的作品一直都比平面的更吸引我。
有一次看到一件雕塑作品时,我的心里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动,就听到有个声音在里面说:这就是你以后要做的事情。所以考大学和专业分流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犹豫地就选了雕塑,我非常信任心底的声音。
● 春芳:雕塑和漫画背后的体系是类似的吗?
● 飞羽:雕塑和漫画对我来说都是表达的途径而已,背后的体系要看表达者自身,ta的意图是什么。对我而言的,我更习惯用雕塑表达一些自己难以言喻的、更形而上的或更严肃理性思考的部分。
日常的漫画除了接单以外主要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细节,或者释放压力,我没怎么为漫画头痛过,但雕塑曾让我头很痛哈哈哈。
● 春芳:关于雕塑创作,你的理解是?
● 飞羽: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各不相同,但我最向往与敬佩的路径是深沉、克己的劳作,将“格物”一事做到极致,这样的路径需要沉默的热情。
毕业前的这几个月几乎把自己逼到了临界点,每一天在体力极限的深夜看到被缓缓推进的一切,其实是很享受的。
飞羽毕设
● 春芳:毕业设计的最初,你希望表达和传递的是什么?
● 飞羽: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重要节点,在这个位置上我突然回想到学艺的开始,那个指导我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变了没有,这像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于是我选择了用现在所擅长的技术与方式,代替原先的铅笔,重新认识石膏几何体。然后就是将一切交给漫长的劳作和竹子本身所产生的有机状态,边做边思考,慢慢发散开去。
作品的展现,就是将我思考的过程展现给大家,并也向大家展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标准。
● 春芳:这个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
● 飞羽:几何本身就是“标准”的象征,是西方数学的源头之一,是一切开始的准则,这是先于生活的。
而在我们的文化世界里,一切规则都更“相对”,对数字的概念来源于对一切具体生活的总结,例如我作品中展现的四象、六榖、七曜、十二时,和一切东方式的细节。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去安吉向师傅学做“围子”(竹家具中的一个部件),按理说这是个标准件,有标准算法,但两个师傅教给了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都是能做出来的,也都不永远是有效的。
我们的生活也许就像这样,天下没有绝对圆的竹筒子,也没有铁打的做围子的方式。
● 春芳: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 飞羽:给自己半年时间歇一歇。
带作品去参加一些展览,一边旅游一边看看作品能生发出什么样的反响,认识不同的人,思考接下来的创作。
有人找我画漫画我就画,没事在家的时候就坐在阳台上抱着猫眯一会儿,或者约朋友来喝喝小酒或者做点想吃的菜。真是太久太久没下厨了啊!
● ●
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跨界小文儿。
但能同时做好两个不同的领域的人,让我好奇且想要探究其中一二: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飞羽赠图 2015 · 杭州)
特别感谢
● 受访
柯飞羽
● 设计
Truely He、京東
往期 人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