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线医生的年终感悟 | 美国疫情怎一个“浪”字了得
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二湘的六维空间”
ID l gh_113f4bea6a68
作者 l 黄鹂
原标题:
美国疫情怎一个“浪”字了得
硅谷一线医生和诡谲新冠的肉搏战
01
2020美国最高光话题是啥,唯新冠疫情莫属!谁有不服?
而美国的疫情用一个字既可总结——浪!
美国人民放浪,新冠疫情孟浪,美国防疫浪里个浪, 还好有医护人员勇做浪里白条,疫苗研发并非浪得虚名!此处应有音乐响起”浪奔,浪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看看咱美帝疫情浪打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图二),过千万还勇攀高峰的确诊人数,美国山河一片红的疫情分布图(红得发紫的是加州,亚利桑那和田纳西) (图三),十分钟死一人的洛杉矶速度(图四)……还用我技术流坐而论道吗?
所有这些都在证明,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全民已进入躺平了享受的阶段,稍有区别就在于,有些人躺平了还不忘戴口罩,得给这些好孩子们点个赞。
图二. 美国新冠住院患者人数的趋势图,截至12/29。
战况惨烈的报道处处可见,我就不赘述哪里病房饱和,哪里氧气呼吸机要告罄。战疫最激烈的州,年初纽约,年尾加州,东西两岸交相辉映,德州佛州亚省偶露峥嵘。
黄药师本尊年初隔岸观火枕戈待旦,年中开始进入战斗,年尾更是躬逢大役(疫)责无旁贷。在战余还有幸在此戏谑走笔,实因我还没香消玉殒,也没丢盔卸甲,已接种了第一针疫苗,欧耶。除了戴口罩缺氧引起阵发性脑残之外,还算全须全尾地活着蹦跶着。终于,这一年,累并泪地爬到了年关。
回顾我以前的战疫日记,真的是低估了疫情,低估了美国人民的浪,当然也低估了参与疫苗研发英雄们的决心和才智,终于在年底开打疫苗了。
作为一名前线战士,药师本人看过的新冠病人毛估估也得有100有余,实实在在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战斗,贴身肉搏战,拉锯战,消耗战,游击战,遭遇战,埋伏战,当然也有速战速决战。病毒的诡谲我已是充分领教了,纵观人类与病毒相爱相杀的漫长历史,新冠不知道是不是感染力或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但应该算最狡猾的病毒。
当然我医治的都是入院病人,至少出现缺氧需要吸2升氧才可能被收治,从美国疾控中心数据可知,美国不分年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8天,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住院需8天,一般住院需4-15天不等,这和我的亲身感受相符,其他类型肺炎需住院就不多,一般也就呆三天,稳定了回家继续吃药治疗,而新冠肺炎关键在于好好坏坏,还见多次入院,多次进出ICU的案例,有统计数据说11个新冠住院病人里,就有1人需要在两个月里再次住院,至少9%的再住院率。
02
对于普通肺炎这是很难想象的。
病情难料,病程迁延是一个最大的挑战。本人的实战体验就是一旦上了高通量氧就危险了,曾有多名上了高通量氧气的患者治得差不多,几乎到了要出院的地步,又突然恶化,收治入ICU最后病逝。
消耗战游击战真的很头痛。新冠的狡猾还不仅在于此,有时它佯攻肺部,实取心脑,病人最后死于心脑血栓病变,或者伴发周围血管血栓病需要截肢。所以我们在治疗中抗凝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新冠是一个综合症,不只是单单一个肺病那么简单。比如已经报道新冠脑病,新冠痊愈后时常会犯糊涂,我还见到病人康复后心律失常的,手脚的小血管炎,还有一个词叫long covid (长期新冠),而没有用慢性新冠来形容。不得不说,我们对新冠这个对手还是知道得太少。
03
我们入院病人的主流治疗方案就是像当今总统阁下的治疗相似,吸氧激素抗血清,“人民希望”(Remdesivir)也加入。总统阁下用的Regeneron出的抗体合成物基本功效和抗血清差不多。可惜这些药物疗效都不确定,有时候看看炎症因子水平能多少预示病情的走向,仅此而已。
常有人问我如何判断病人的疗效,我就苦笑说一句,病毒诡谲,全靠命抗。
病人反反复复,可苦了我们医护人员,体力的付出不算,让我们实感沮丧和被深深的无力感折磨。
有一次,一个50岁出头的病人在高通量氧和BIPAP(无创呼吸机)上交织多日,一天终于撑不住了,要转到ICU,他神志还算清晰,ICU医生在床边告之要插管上呼吸机,他之前一直说拒绝插管上呼吸机,这次他勉强同意,强调在呼吸机上超过一周就放弃治疗。这个我治疗了5天的病人,之前怀着希望盼他一点点降低需氧量, 突然却要在生死之间做抉择,我内心怎能不丧不扼腕?
还曾有过一个女病人,好好坏坏一个月,好几次都要出院了,最后还是病逝在ICU, 一次次看到希望,一次次希望破灭,我们精神上和他们一样难熬。
我这个月有一周故去的病人,超过去年我一年经手的死亡人数。还有一部分病人不是病逝,而是还有很多其他慢性病,最后不得不放弃治疗,选择临终关怀。
现在的医院就是实实在在的战场(hot zone)。当一清早步入医院,走廊里不断回响着某某屋病人在抢救的呼叫声,还有比这更真实的战场吗?这样的呼叫响起,我们都会立马支起耳朵听听是不是自己的病人快不行了。
曾有一名女病人和她老公双双入院,住同一间病房,五十岁开外,健康情况良好,新冠病情一度非常平稳,也是要出院了,突然就不省人事,ICU医生和快速反应组抢救了1个多小时,不得不宣告失败,先生就眼睁睁看着太太倏忽间离世,我真不敢想象对他内心的冲击和伤害有多剧烈,管床的男医生也是七尺男儿,事后唏嘘感叹多时,不禁含泪。
在这场战役里医护和病患同体,同样感受着生死时速,同呼吸共命运,病人在抢回自己的生命,医护在竭力捍卫着现代医学的骄傲和尊严,更不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陨逝。但很不幸,我们时常要被这个狡猾的对手嘲笑和戏弄。怒,却无处可发。
医生也变成了惊弓之鸟,我开始午夜惊魂,梦到我的某个病人要抢救,吓得我一身冷汗,赶紧起来上医院网上查看病人情况,不过幸好都没有啥事。
04
跟病人家属谈话则是另一种考验,传递坏消息本是医生的必修课,往年都不觉得有啥,今年却感觉无比沉重,频率太高是一方面,病情时好时坏,病人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要和家属谈生论死了呢?病人年纪轻,本身无病无灾,怎么一个病毒就要命了呢?怎么说,怎么解释……
我在这个圣诞节打出了一个最伤感的电话,给病人老公打电话通报病人情况不妙很可能就会插管进ICU,基本ICU能活下来有20%上下的概率。
老先生开始语无伦次,显然没有准备接受这个现实,当问及要抢救到哪一步时,他终于哽咽起来,喃喃在说,What a Christmas gift! We just celebrated our 50th anniversary (这是个啥圣诞礼物,我们刚刚庆祝了结婚50周年纪念日)。
这下轮到我语无伦次了,也不知道怎么挂的电话,我心里如有重石一般,压得我无法呼吸,我知道这个电话我必须打,总不能等到病人进了ICU再打吧, 那时就是ICU 医生打了……对老先生恐怕更不能接受,打击更沉重。
回家的路上我也终于忍不住,我怒吼,锤击方向盘,任由泪水滚落……我并不是不坚强,我是个乐观有使命感的人,所以才会选择在最困难的月份值更多的班。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如此,在医生群或者同事间诉说无助的时候,大家都心有戚戚焉,有一个医生私下告诉我,她会在车里大声地唱歌,唱一路到家心情就好了……
05
不过上述这个女病人后续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转危为安,已经完全脱离供氧,自由呼吸了。
这位女士已经70多岁了,在临床上,我们可真没信心说,所谓年轻人得病就无大碍。轮到你自己,那些统计数字都是没有用的。
我见到年轻身体好,却被病毒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案例不少,有一个30岁出头的女病人,全家属她身体最好,结果她病得最重,多次反复入院,插管两次。总算逃出生天,但留下了严重心理阴影,拒绝出院……怕啊!
我们医护人员的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新冠楼层护士护工有至少一半以上染病,和可信的流行病学统计相符,医生则低一些,但也非常常见,据我所知,就近的医生同事里至少10% 染上新冠,另一个医生组织里达到了“团灭”的地步,他们的病人也不得不由我们来管。
06
是不是又要老生常谈说PPE(个人防护品)的事儿了?
加州医院N95口罩至少能管够,我和同事都喜欢用比亚迪进口的N95(图五-1), 但不要指望从头防到脚的防护服,我们有些人用自动供氧气的防护罩(图五-2)。
最危险在哪里?
并不是已知的新冠病人那里,而是处处有雷,有的时候病人入院是阴性,住了一段医院却发现阳性了,我发现这样阴转阳或者隐性感染者不下10个,更不要说身边的医护同事,不可知的暴露随时都在身边,我们就是防不胜防,时常有一种退后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的感觉。
平时在医院里面屏、N95、护目镜一个都不能少,这已是常规着装。女医生上班不用上妆了,男医生不用剃须了,可惜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都用于穿戴PPE上了,穿戴顺序和时时消毒也是异常重要。
我在这方面是比较当心的,从1月底我就不再和任何同事一起吃饭,杜绝一切群聚感染的机会,但我仍然会和护士病人们进行该有的近距离交流。
有时还会给病人一个拥抱,哪怕是新冠病人,有时候病人耳朵背,我还必须凑得很近跟他交流,这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安慰,物伤其类,这场战斗不分彼此,我们在一起,一并承担生死和笑泪(图六)。
我们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可谓是刀尖上的舞者,当之无愧是今年的勇士和卫士!(图七)
07
最近有一个笑话说,打了疫苗最显著的副反应就是忍不住逢人就bb,我打疫苗了,我打疫苗了,我打疫苗了,欧耶~~~ 其实就像一个溺水求生的人终于抓住一根浮木一样,是一种解脱感,有幸生还的感觉。
疫苗好坏我没有那么介意,因为只要有流感疫苗那样的效果我就很满足了。至于副反应,我要说,每个副反应都没有那么显著,在正常人群中这样的散发病例也不罕见。关键就像溺水者看到一根浮木,还管它是杨木桃木还是红松木?还能说这个木头我看不上,跟我八字不合,我宁死不用?
虽然疫苗给我们黑暗隧道里一道亮光,但是美国疫情最糟的时候很可能还没到,估计新年节假日过后2周内会达到顶峰。所以不得不告诫大家一定要努力保持好口罩洗手和社交距离,坚持到打疫苗的时候,不要倒在黎明之前。
图八. 2021,未来可期。
08
终于,年关即到,又是去岁迎新的时节。我愿用这段笑中带泪,泪里有光的文,传递真的信息,更予以大家不虚的希望。
至于新年的愿望,嗯,我想来想去怎么还是一个“浪”呢,2021年打了疫苗,脱了口罩,把疫苗证贴在脑门上,想去哪儿去哪儿,专门往人多的地方去,看电影,坐游轮,在热门的饭店里大声喧哗,在摩肩接踵的步行街游荡,回国享受美食美景,去夏威夷潜水,去北极看极光。尽情地浪,报复性地浪,上天入地地浪… 恨不能整个世界都容不下你地浪…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