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默,就是纵容“房间里的大象”横冲直撞

维罗阳光 2021-03-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朽速的兰陋2 Author 孙盛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文朽速的兰陋2”

ID l gh_3aa9c8f39fd5

作者 l 孙盛起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中的寓意是: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

最著名的“房间里的大象”,就是“皇帝的新装”。

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没穿衣服。可是,所有人也都清楚,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他们不应该看到的,所以,保持沉默,是无奈而又最好的回避和自保的方法。

偏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打破沉默,道出了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安徒生没有写那个孩子的结局。

于是,中外很多人续写《皇帝的新装》,其中叶圣陶先生是这样写的:那个裸体的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即逮来,杀!”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终于有一天,皇帝要杀老百姓时,大家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倒向了人民一边,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就这样那个天真的小孩便当上了皇帝,造福人民!

叶圣陶先生是大手笔,给了孩子一个完满的结局。

若由我续写,我却比较悲观,无论如何也“完满”不起来,设想孩子的结局大致有二:

一、皇帝下令抓捕,孩子被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后被处死,他的父母亲戚也受到株连;

二、不等皇帝的鹰犬扑过来抓捕孩子,孩子的父亲就给孩子一记重重的耳光,然后放开嗓门嚷嚷:“大家别听这孩子胡说,他小时候脑袋被门夹坏了,是个傻蛋!”周围立刻爆发出震耳的哄笑,人们七嘴八舌地说:怪不得,皇帝穿着这么漂亮的衣服,这孩子竟然看不见!他不仅是傻蛋,还是个瞎子哪!孩子的父亲赶紧说:“是,是,他又傻又瞎。”说完,揪着孩子的耳朵溜出人群跑回家去,并且连夜将孩子送到乡下藏起来。

其实,我何尝不想使孩子的结局像叶圣陶先生写的那样“完满”?然而,那样的“完满”太假,或者说太理想主义。

几十年的亲历和所见,诸如“皇帝的新装”的“大象”太多太多,它们狂笑着、招摇着、横行着,而目睹者大多沉默着。

举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一个老师在课外开了补习班,尽管补习费很贵,但是除了两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报了名,因为家长们知道,这和孩子成绩好坏、需不需要补习没多大关系,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报名,老师会不高兴。

果然,在随后召开的家长会上,那两个没有报补习班的孩子遭到老师尖酸严厉的讽刺批评。

此时,所有人都看到了,房间里站着一头大象。可是,所有人也都沉默着,任由那头大象横冲直撞,甚至庆幸那头大象踩踏的不是自己。

枪打出头鸟。指出“房间里有大象”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那意味着要承受随后而来的打击报复。

于是,“沉默是金”成为了很多人的处世信条。

其实,所谓“沉默是金”,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逃避、怯懦以及恐惧的遮羞布而已。

面对谎言、不公乃至罪恶,沉默扮演着帮凶的角色,它使得谎言畅行无阻,使得不公摧城拔寨,使得坏人作恶的成本越来越低。

美国作家伊维塔·泽鲁巴维尔说:今天的沉默将使明天的沉默更难打破。

当沉默延续得足够久,麻木不仁、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就会成为“常态”。

甚至,当有人忍无可忍,嘀咕一句“房间里有大象”时,很多人的反应不是去怒视“大象”,而是怒斥那个人不识时务、哗众取宠,以这种恼羞成怒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怯懦。

于是,回避和纵容,使得“大象”们愈发恣意妄为、横冲直撞。

这就是马丁·路德·金对沉默者表示愤怒的原因——“历史将记取,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当有一天我们对重大事情沉默不语,便是我们生命枯萎的开始。”

所幸,随着“大象”越来越膨胀,掩盖它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被它踩踏蹂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总会有人不堪忍受而勇敢起来,在沉默中爆发,唤醒人们说:“看哪!房间里有大象!”

其实,沉默也是有代价的,甚至代价更大。纳粹屠杀犹太人时,绝大多数德国人视而不见保持沉默;斯大林大清洗时,只要没洗到自己头上,苏联人也保持沉默。结果呢?他们纵容“大象”所造成的创伤,需要后代甚至几代人去平抚。

回到安徒生的童话。如果当时不只是那一个孩子、而是所有人都打破沉默,高喊:“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那么结果会如何?——毫无疑问,我的悲观将不复存在,而叶圣陶先生所设想的“完满”的结局会很快出现!

好文推荐👇


极恶之罪,往往出自小人物之手


不传播偏见与仇恨是教育的最底线


落后就会挨打?以后,这些蠢话不要再说了


暖心故事|沉默和低调,胜过一切华丽和喧闹


时代的悲哀:坏人日益飞扬跋扈,好人越加谨小慎微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