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的仲裁丨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蒋介石?

黄仁宇 维罗阳光
2024-10-01


我最近研究蒋公大事行止,发现他对付当日局面,只有轮廓观念,并无具体计划,即以抗战而言,军兴时无财政储备,无友邦支持,无反攻时的打算。他所作《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是八年抗战的基本文献,内中说及:“他们要占领我们十八省,至少要费十八个月,这十八个月时间,那国际的形势还了得?”以下则再未指示其他出路,这种办法,被史迪威称为“待得久的得胜”,也最为史所诟病。


难道他蒋介石还不知道本身缺点?


然本来中国不能和日本作战。抗战刚开始时胡适即说中国是一个中世纪的国家,以罗斯福对中国之同情他也说中国尚逗留在18世纪,远在1934年蒋即以徐道邻的笔名发表一篇文字称为《敌乎?友乎?》,承认他自己所标榜的一面交涉,一面抵抗,“实在只足以表示当局的无办法”。蒋介石的抗战被环境及国民公意逼成以“时时可死,处处求生”为宗旨,只有气势磅礴,缺乏逻辑之完整。


战事刚一开始即发现伤兵无医药,全国动员兵力三百万至五百万,可是只有步枪一百万支。兵工厂所生产平均每月只分得子弹四发。史迪威为驻华陆军武官时曾亲见1938年江西德安之役有一个王团,全团只有轻机枪四挺(应有一百挺),每挺配子弹二百发(可在十数分钟射完)。但仍向日军攻击,激战五昼夜之后全团一千五百人只有四百人余存,死伤之一千一百人内有六百名阵亡。


蒋介石如何支持这种局面?只有咬着牙关硬拼,他在军事会议的指示与训词,大体都保存完整。内中说及官兵吃饭只要吃够,不要吃饱。子弹只剩一百发时,仍要将六十发作实弹射击用,以期其他四十发在作战时百发百中。炮兵无骡马时,只有官兵自己用肩力臂力抬炮,自团长以下始。蒋熟悉各将领性格,作战时以电话亲自越级指挥,非经他核准不得撤退,否则军法从事。


他钦慕曾国藩,很多人即据此以为他守旧,其实他所着重的乃是曾的蛮干精神。曾国藩曾经说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蒋介石在有些方面人身上持有此精神。

▲蒋介石武汉视察作战部队

很多人尚未看清:中国并非构成一个现代国家才对日抗战,而是乘着国际战争组成一个现代国家。


李宗仁之回忆录由唐德刚博士执笔 ,不久之前问世,内中提及卢沟桥事变,蒋刚一电邀李及白崇禧往南京筹划战事,立即有四川之刘湘及云南之龙云劝阻。他们尚以为蒋以抗战为名,扣留李、白,进而攫取各人省属地盘,而且淞沪战事进展数旬之后,蒋向各省强人乞兵,仍无从以统帅名义命令调派,而仍须称兄道弟地讲交情,而所派来的军队也仍是“八国联军”,各有其本身之编制、装备、战法,各人亦当然无法忘怀其各自本身之政治背景。


我主张读者在对蒋介石评判站在或褒或贬之立场前,先仔细推敲下面一段。


此文见于他的日记,写在1930年除夕,去抗战尚有六年半。原文为:“无父无母之身又过一年矣。人只知我体面尊荣,谁知我处境之痛苦乎?若非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则此身可以还我自由,今不知何日始可以清白之身还诸我生者,诗曰:‘毋忝尔所生。’我其以此自念哉?”


初看起来这文字不近人情。他写此段时四十三岁,有妻有子,身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一年之内他已相次打败李、白、冯、阎,因之才叱咤风云,写过此段不久之后他尚要因言辞不合,将一位党国元老(胡汉民)拘禁于汤山,另将一位昔日同事、黄埔军校筹备人(邓演达)处死刑。至于此,他还要自伤身世以孤儿自称?为什么他还要以不得自由而嗟怨?


我们纵无从关说以上一字一句全系由衷之言,可是却可以指证,他在事不由己的条件下执行国策,事确有之。即本文所叙也业已提及抗战由环境逼成,不容选择,他的方针有气魄而无逻辑,经过内战之后又全面对外,以致公私敌友难分,赏罚既要公平合理,又须顾虑门面派系。此亦即处处都是矛盾,非他蒋中正字介石可以平白左右,掌握着这样一个局面已经极度艰难。


他原来是一个感情充沛、具幽默感、豪爽不羁的人物。即在抗战前,已要全部改变个性。他所谓清白之身不得自由,乃是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良心做事。国家民族在非常时期显示着它们独特之性格,也表示着抽象的理想,有如前人所说“天意人心”,是一种历史上运转的力量,它的运行,已不能由我们各个人之好恶而更变,即使领导人亦然。

▲1943年7月7日,史迪威代表美国罗斯福总统授勋蒋介石“荣誉军团总司令勋章”

原来中国在20世纪初年因为内外冲击,所有国家社会体制因为与时代脱节而全部崩溃,需要整个重新再造。只因为工程浩大,蒋介石所主持的一部分,实为其高层机构,包括现代式的政府组织及技术官僚组织(如资源委员会)、统一之军令、征兵法、法币制度、中央银行、战时之田赋征实、学校教育制度及各军事教育机构,总而言之即是一个新国家之外表轮廓形貌,此时当然一切因陋就简,可是因为蒋一面硬拼蛮干,一面又勉强将就,终使中国之抗战得到外间承认。


对日作战之后不止十八个月,而系五十三个月之后,才有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中国不止十八个省而有二十一个省,可是也终于战败被遣送返国。经过这一战之后,中国才真能独立自主。


蒋介石最大弱点乃是他所造成的高层机构缺乏社会结构侧后支持,于是他只有自己挺身而出代替组织制度之不足。大家都知道他在战时自兼四川省政府主席、中央大学校长,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尚是农民银行之理事长,又兼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处主席,当然,这样的组织仍旧脆弱而效能低。


为什么他不着手改造中国的基层组织?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也触及本文之症结。简单说来,重建中国社会之基层只有放弃现有一切,离开城市,进入农村,起先干预到村庄内的放债收租,终至牵涉到土地所有,所解决的为几百年累积的问题,无从局部化,也无从低度进入而收束。

▲民国时期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我回忆年轻时国民党军队被驱入内地,工厂数只有全国百分之六,发电量只百分之四。迄至1939年所有内地各省总共所出产钢铁才一千二百吨。后经资源委员会的惨淡经营至1944年仍只一万余吨。去年大陆所炼粗钢即可能已突破一亿吨。


我们也毋庸强调各个人人身上的弱点。蒋介石和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失败,不是“贪污无能”四字可概括,他们所控制的人力物力资源本来不足,又处在一个不能在数目字管理的环境里。


我们只能说,蒋介石是哲学家,他冒险蛮干,自谓“不行不能知”。可是他以纪律约束自己。毛泽东是诗人与艺术家,他以为宇宙间无穷尽的美感可以在人身上行动上体现。(这样看来邓小平可算数学家,怪不得他是打桥牌之能手。


我所谓接受历史的仲裁,乃是承认现实,尊重不可逆转之成果。




今天评价蒋介石,想要做到公允、客观,超脱非褒即贬的刻板印象,仍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在于评论蒋介石之前,大多数人就已经掉入了理解近代史的四口“认知之井”,坐井观“人”:


◎简单地将蒋介石视作一个“独裁者”,一个如其他政党领袖般,拥有党政军的绝对权威。而没有意识到,自他掌权开始,就一直深陷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斗争之中,很难“乾纲独断”。


◎只看到蒋介石作为“国共之争”的主角;而忽略了他的“世界格局”——二战下国际格局与冷战下的世界秩序。


◎将蒋介石看作一个“历史人物”。只看到和他有关的过去历史的单一事件;却看不到他与转型中的“现代中国”的关系。


◎急于依据个人言行为对蒋介石“盖棺定论”;而没有意识到,对他行为的理解和评价,必须放在整个民国政治逻辑的框架下。


要想走出认知的限制,看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蒋介石,必须要有大视野、广角度:既能深入扒梳细节文献,又能跳出时空局限;能够走进历史现场,又有当代的现实关切。


“读懂蒋介石四书”正是这样一套难得的佳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民国的政治逻辑》四部作品,以公允的史观统摄浩瀚的史料,从派系斗争、抗战布局、现代转向、政治逻辑四个角度全方位打破观蒋识蒋的视野局限——


既能看到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角力之下,他的真实处境,他矛盾的人情与人性——他的风流、暴躁,伤感、哭泣,显赫军功,乃至一败涂地……


同时也能看到蒋介石的一生,如何刻下了现代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个瞬间;他的种种决策行为之下,是民国政治的深层逻辑。


四书作者皆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重磅级学者,且都具有真实、客观、冷静、透彻,超越意识形态之局限的写作特点。(其中《民国的政治逻辑》一书在市面现已绝版,先知书店有幸少量复活,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读懂蒋介石四书”(含独家书)。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维罗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