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是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精神

羽戈 维罗阳光 2023-11-30

“直到今天才发现朋友圈这么多读书人,失敬失敬。”

这是世界读书日当晚,我在朋友圈的一则牢骚。我的朋友圈充满三教九流,一贯百花齐放,哲学与美食比翼,时政与鸡汤双飞,卡夫卡与成功学共舞,宪治爱国主义与房地产政策一色,却在这一天,数百人前赴后继,声应气求,奔往同一主题:读书。

他们或者谈新书,或者谈旧书,或者谈书目,或者谈书缘,或者谈读书的心得,或者谈读书的方法,酷爱心灵鸡汤的女生捧起了奥勒留的《沉思录》,日理万机的律师开始阅读丹宁勋爵的《法律的正当程序》,沉浮于股市的土豪用一本《枕草子》遮住了疲惫的容颜,就连我那不学无术的弟弟,都拿《坛经》装潢门面……

这样的见闻,应该不是我的专利。原谅我发牢骚的语气过于刻薄。刻薄的背后,却是真挚的忧虑。

如果每年4月23日,国人都捧起书本,无疑是世界读书日的荣耀;如果国人的阅读,仅限于4月23日这一天,无疑是世界读书日的悲哀。

我鼓励读书,对不读书的人,却无一丝偏见和鄙夷。读书的起点与终点,都是自由,不仅“阅读必教人得自由”,而且阅读本身必须是自由选择。

强迫他人读书,其罪行也许不亚于禁止他人读书。不读书,并不等于反智;不读书的人,未必比读书人愚蠢、卑贱。质言之,读书与否,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对不读书的人而言,该如何求知,对读书人而言,该如何阅读。


世界读书日的立意,原是召唤、鼓励人类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去追寻“读书这么好的事”这个美丽的谜面所包含的谜底。

不过,这一节日在中国,由于权力和资本的积极介入,而被打造为一个盛大的仪式,一场浩荡的运动。仪式化与运动化最大的弊害,还不在虚有其表的形式主义,而是剥夺了阅读的自由。

具体来讲,我们的全民阅读,名为劝勉、推广,却基于公权力的专断属性,渐渐趋向指令、强迫(在吾国,不管什么好事,但凡冠以“全民”之名,都将发馊、变质)。阅读本是自发的行为,在所谓“全民阅读日”、“全民阅读月”,你却不得不阅读,甚至不得不阅读那些指定的书籍。

这样的阅读现象,不啻与世界读书日的出发点渐行渐远。由此,世界读书日在中国的遭遇,正应了那句谚语: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所以有人嘲讽:中国的读书日,一是政府的盛宴,二是书商的盛宴,三是不读书的人的盛宴。

盛宴之上,唯独缺少读书人的身影。他们都去哪里了?该在哪里,就在哪里,他们读书,甚至安身立命,与读书日并无关系。


当国人只在读书日读书,就像只在感恩节感恩,只在父亲节、母亲节孝敬父母——更等而下之的是,情人节已经与爱情无关,圣诞节已经与救赎无关——这些节日,终将被抽空,甚至与其出发点南辕北辙。这样的节日越多,狂欢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浮躁和麻木。

再刻薄一点:这样的读书日,恰恰是对读书的最大戕害。为了从权而读书,为了装腔而读书,为了跟风而读书,为了应景而读书,不仅导致阅读丧失了自由,还败坏了品味。最终,阅读沦为一种表演、一笔交易、一场虚情假意的政治与文化合谋。在自欺与欺人之间,读书人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深渊。

窃以为,对读书人而言,除了阅读不得自由,最值得警惕的便是阅读的功利化。读书,一定要为什么;打开一本书,一定要有所得。殊不知,读书最忌急功近利,一旦心存功利,往往适得其反。

如朱自清先生所云:“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谷林先生的说法更具体:“我以为真爱书的人,大体上不能接受‘立竿见影’的观点。平时东翻西翻,不知不觉中有些沉积,某一天会忽然在一件不相干的事情上触发,于是引出一些不同于旁人的感受,这或者还够不上王静安说的‘蓦然回首’,而读书意味,竟在此中。”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之言。

我最感念的一位读书人,乃是无名之辈,在他身上,我见识了一种值得毕生追寻的读书观。《少年游》里写过他。他是我幼时的街坊,在澡堂烧锅炉,家藏金庸、梁羽生等正版文集,却不张扬,一如其人。

有一年暑假,我都窝在他家读书,一边读,一边寻思:他只是一介锅炉工,为什么如此喜欢读书尤其读武侠?他是不是像少年的我一样怀揣侠客梦?然而他隐于市井,与世无争,街市偶有不平,未尝见他出手,看来不似身怀绝技,更无侠骨仁心。

我请他解惑,他只是笑笑:读书就是读书,管那么多干什么。

若干年后,我读到王怜花《古金兵器谱》,他写少林寺的无名老僧,写他的一位同学,北大出身,熟背中原音韵,精通《五灯会元》,才艺双绝,热爱生活,却只想做收发室看门人,他们立志“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精神”,对他们而言,内心的平静重于这个世界。彼时彼刻,我忽然想起了这位谦冲自牧、信守无为之道的锅炉工,想起了那句“读书就是读书”,其语调轻微、平淡,于我却如狮子吼。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相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能不能“不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许不可企及,却不代表不该追求。在我看来,正基于“不为什么”,基于有所不为的立意,我们才能从这个泥沙俱下的功利主义世界抽身而出,使书籍作为最后一块净土,用读书守护灵魂的清净。

真正的阅读,与哪一天是世界读书日无关。真正的读书人,不是为读书日而读书,而是不为读书日而读书。

2015年4月24日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自由的意志和生活方式,那么这个时代,读书显然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因为裹挟我们的时代大潮,以各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引诱我们不断滑向自由的反面——语言堕落、知识泛滥、娱乐至死,乃至在“读书日”假装读书,读书正在进入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一切都在“逆淘汰”。

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读书重要,非功利化的读书更重要,非功利化的读好书尤其重要。

其实,阅读本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不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对同一本书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因此,一个爱书之人的书房,只能寻求“好书”的最大公约数。而为爱读书的人选好书,正是先知书店选书重点关注的——

基本人文素养:现代人博雅教育的基本素养,非功利性的泛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提升人的整体认知和素养。

重要观念地基:这是我们思考、讨论重大问题共同语境和基本“语言”。

重大历史:重新理解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

终极问题:反思那些超越时间的终极问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前沿知识:塑造未来的新知识、新思想。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这些领域的好书,也是每一个关注当下问题与未来方向,渴望丰裕精神世界,延伸生命体验的人,都应该收藏、精读、传家的作品。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明白,最理想的读书,就是将它变成一种简单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件事看似普通,如果真要实现,却异常重要;看似简单,真要做到,却异常艰难——难到了需要一个因好书链接在一起的价值共同体,去协力完成的地步。

在这个价值共同体中,先知书店的力量异常的微弱,我们唯有坚持“为读者选好书,为好书找市场”这一最朴素的理念,为这个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找一本蕴藏着该问题经典理解范式的好书,并以具备可读性、可传播性的内容,触达每一位有需要的人,从而为好书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过去七年,得益于多位作者、出版人的认可,以及虽数量不多,但愿意和我们一起“为思想精进日拱一卒”的读者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好书,重见天日;越来越多的读者,减少了功利化的阅读,打开了一本又一本的经典。

在此,先知书店诚挚邀请您加入“先知书店PLUS会员”,和我们共建一家人文社科线上精品书店。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加入或续期先知书店会员(本期会员礼品为:《刘震云作品选》。购买会员成功后,在先知书店首页点击右下角“我的订单”--赠品--立即领取。):






为什么《呼啸山庄》比《简·爱》更伟大?

认识脚下的土地,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他是抵御愚昧与浅薄的清醒剂

这才是晚清败局的真实根源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