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前两天,上海有一个电影节,主题也是“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好莱坞在讲故事的时候, 从未考虑过要讲给中国人听,它是讲给美国人和英语系的人听的,其他语系的人是跟着听。另外,如果讲文学,就说何时我们也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现在急切地找人把中国文学翻译成其他语种,其实,翻译成其他语种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中国文学。中国目前不缺人,人最多;也不缺钱,世界上所有角落的奢侈品,几乎都靠中国人来支撑。中国人最缺的东西, 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远见。一个人、一个民族看事情,是看十天、看十年还是看一百年,他做事情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是非常不一样的。见识和远见的缺乏,不断体现在文学界、电影界、教育界,还有政界。我们修一条马路,第二年,一定要挖开看一看,前一年施工的时候,落在里面的还有什么宝贝。我们修的桥,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前几天,听说华北的水抽得太多,地开始往下陷。日本侵略华北没有沦陷,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沦陷”。所以,远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这是我们决定能不能在世界之林生存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三十年,中国到底改变了什么东西?77级、78级在其间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前,它是一个权力社会,但现在,它也是一个权力社会,同时,它又是一个金钱社会。两种势力混合勾结出来的社会形态,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世界上像这样形态的国家已经不多了。77级、78级对于它的改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它的维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我去我的母校人民大学,还去了河南大学座谈和讲座,给我最大的体会是,中国教育本身需要教育。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功能是,把一百个人培养成一个人,发达国家的教育则是把一百个人培养成一百零二个人。我们和发达国家不管在哪方面较量,确实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曾经在人大说,你们是怎么考上人大的?考的是脑子,是记忆。我说,上了大学之后,你们能不能主要锻炼自己的眼睛?我在一个大学做讲座的时候,说梦回宋朝,上来就讲孔子和颜回,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刘老师,讲错了,孔子和颜回不是宋朝的。”我说,这个大学的学生是真有学问,但是,他不知道,由一件事能够拓展到两件事、十件事。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就是颜回,颜回最大的特点是闻一知十,而我们做的是把十个缩成一个。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形态要把十个答案缩成一个,却不把一个答案拓展成十个。有人说中国知识分子有四类,一类是埋头苦干的,另一类是拼命硬干的,还有一类是为民请命的,最后一类是舍命变法的。到底,我们77级、78级里都是哪些人?到底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有什么样的承担?还是同流合污?我觉得,有个别人是鸡鸣狗盗之徒,我知道他有钱了,升官了,是沾了这个民族和社会的光,却没有给这个民族和社会贡献什么。
上文选编自刘震云的演讲。刘震云的作品早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他的小说被改编为耳熟能详的热门影视,他的作品把“一地鸡毛”变成高频成语;他的幽默和哲思使作品的语言“一句顶一万句”。
很多人喜欢刘震云的幽默,句句都是笑梗。但他却笑着回应幽默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与幽默,更多的是被他扎根到故乡的黄土地里,融进每一本小说中。刘震云创作的一大批作品,都在文学史上具有坐标意义。他用最朴实的文笔,勾勒老家近百年来的改革变迁,以及小人物的生活常态。用一个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的是真切的生活常理。其中更涉及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文化传承、文明重建等关键问题,如: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到底何在?中国人到底以什么样的信念存在于世并生生不息?读过刘震云的作品,对中国人的人情世故、情绪的本质会多一重理解与感悟,人生会变得更开阔。刘震云笔下的小人物如你我一样,每天都为房子、孩子、票子奔波操劳,为结婚离婚、朋友失和、职场进退耗上半生心力,就好像是平行世界中的我们——读《一地鸡毛》,懂得心机背后的酸楚;读《温故一九四二》,懂得苦难背后的幽默;读《我叫刘跃进》,懂得利益背后的危机;读《一句顶一万句》,懂得热闹背后的孤独;读《我不是潘金莲》,懂得容易背后的艰难;读《一日三秋》,懂得笑话背后的悲凉。刘震云的作品无不精彩,在世界上也拥有深远的国际影响。被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等20多个语种,获得一致好评。2011年,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2018年,刘震云获得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法国《解放报》:“刘震云是结构主义大师”;意大利《晚邮报》:“刘震云是北京的卡夫卡”;美国《纽约时报》:“刘震云的作品复杂繁绕,但每一笔都有寓意,于荒诞幽默的情节中,精准地描绘出各类人物的精神肖像。”刘震云的小说智慧而幽默,一扫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阴暗、沉闷”的固有印象。美国《柯克斯评论》:“读刘震云的作品,即使在你绝望的时候,也会笑出声来。”先知书店深知刘震云老师作品价值,特别推荐《刘震云作品选》。我们有幸获得刘震云老师亲笔签名,签名版数量极其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历史失忆症,必将引发更多失忆
一篇雄文,看懂中国高考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