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故事,就是真人版《美丽人生》

马探长 维罗阳光 2023-11-30
经典高分电影《美丽人生》剧照。聪明乐天的父亲哄骗儿子集中营的生活只是一场游戏,在残酷的黑暗里守护儿子的纯真
▲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父与子》亦是一部创作于纳粹高压环境下的作品。取材于作者卜劳恩与儿子的生活点滴,他用幽默和爱给了孩子和世界一场受用一生的甘霖

大家在童年时期,应该都看过一本漫画书——《父与子》。这是一代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E.O.Plauen)所创作的关于父子亲情的爆笑漫画,以幽默诙谐的创作风格带领读者感受亲情的温暖。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本书诞生于纳粹时期。与温暖的故事情节不同,作者一直在经历政治上的迫害,但他从未屈服于纳粹政权,最终也因此去世。

这是一本在阴霾中诞生的暖心之作,让我们一起了解卜劳恩的故事,感受他在动荡中仍然坚守的不屈灵魂!


因讽刺希特勒与纳粹而惨遭迫害


《父与子》的作者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塞尔(Erich Ohser)。他生于1903年,在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一个村庄。少年时代的奥赛尔就显露出杰出的艺术才华,他在课余时间画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画。

▲1917年的卜劳恩

从莱比锡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为《前进》报画时事漫画,用他的画笔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那种,不择手段夺取权力并专制地利用这种权力的行为。

▲卜劳恩讽刺纳粹的犀利画作

1932年,卜劳恩画了这样一张漫画。很明显,漫画主角高大的立像后面,隐藏的是希特勒。他满脸绝望,画上还有一行字:

“唉,我怎么显得如此丑恶。”

▲卜劳恩讽刺希特勒的漫画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卜劳恩因这些有着政治倾向的画作,被剥夺了工作,生活艰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顿,精神郁闷。

而《父与子》这套作品,其实就是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创作的。



真实感受与虚拟想象结合


在1934年年底,笔名埃·奥·卜劳恩问世。

名字的来源,是作者原名Erich Ohser的两个首字母,而卜劳恩是他童年时生活的城市,通过这个笔名,他也表明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而《父与子》的第一个故事也出现在了《柏林画报》上。

第一个故事,叫《糟糕的家庭作文》,没错,就是父亲挨揍的那个。

▲《糟糕的家庭作文》

1934—1937年,《父与子》在《柏林画报》上连载三年,大受欢迎。因为在那个政治高压的年代,人们希望在漫画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宣传。

实际上,在《父与子》首次发表的时候,卜劳恩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不过三岁,和漫画中的儿子年龄明显不符。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父爱的作者,在真实经历之外,表现更多的是自己的想象和希望。



被判死刑,告别《父与子》


结束了《父与子》的连载后,卜劳恩继续创作了一些非政治性的漫画。随着他的名望越来越大,纳粹政府要求他创作政治漫画,劳恩为了一家生计,只能陷入矛盾当中,他直言不讳:生活已经没有了意义,对工作也充满了厌恶。

1944年,卜劳恩因为对当局不满遭到告发,不久被判处死刑。

行刑前一天,卜劳恩为了保护朋友,同时也为了最后的尊严,于狱中自缢身亡。在他留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为德国人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从此之后,漫画《父与子》就再也没有了后续故事,而真正的父亲卜劳恩,也再也不能看着儿子长大了。


《父与子》精神的传承


卜劳恩逝世时,他13岁的儿子正身患重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里斯蒂安离开了德国。但他从未放弃与父亲有关的工作。

为了纪念父亲,他整理了父亲的画作,结集出版,使得后人有机会看到卜劳恩的艺术风貌。

▲《父与子》内页

有趣的是,他后来也结识了一些中国人,了解到《父与子》在中国收获了大批读者,父与子的故事影响了很多人。他曾说:“我认识了中国人,他们告诉我,他们按照《父与子》来抚养孩子。”

是的,《父与子》游绘的 不仅有幽默风趣的生活场景,还处处洋溢着平等、欢乐的家庭氛围。哪个孩子不希望也有这样一个能和自己一起调皮搞怪的父亲?哪位父亲不希望自己能永远和孩子一起留在童年?

1937年,漫画中的父与子以一组《告别》跟读者说了再见,父子俩手牵手消失在空中,一个变成了月亮,一个变成了星星。

▲《告别》

2001年,克里斯蒂安去世。去世后他和父亲卜劳恩葬在了一起。再也没有时间和空间会让这对父子分离。



“小鸟精神”永在


1982年,著名讽刺漫画家华君武收到一张卜劳恩的漫画《顽强的小鸟》。

▲《顽强的小鸟》

这是卜劳恩在狱中的最后一张漫画。此时他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着死刑。

这幅漫画有着更深的寓意。

恶猫能把小鸟吞进肚子,但无法禁锢小鸟的思想。而小鸟身处逆境,却可以用音符表达自己的无畏。华老说,小鸟卜劳恩死了,但他的“小鸟精神”永在。


这个世界啊,总是朝着无趣的方向飞奔:上个世纪是革命、战争、运动......这个世纪是房子、车子、票子......然而卜劳恩却在那样一个黑暗、压抑的年代,创作出《父与子》这样温馨、有趣的漫画,不仅给当时的德国人以心灵慰藉,也让今天的我们同样受到感动。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生活智慧,每个不甘心被生活奴役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漫画,它能给你的远不仅仅是乐趣。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最全版本《父与子》,漫画完整收录,德语翻译名家李士勋逐字琢磨,竭力还原德语原味。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以下几大特点:

◎不过时的经典:《父与子》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入我国,当时连鲁迅、丰子恺等大家都推崇备至,可谓一本跨越时代的漫画经典。

◎老少皆宜: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几岁的宝宝也能看懂,成年人看了也会重拾童心。

◎暖暖的人情味:整本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

◎乐观的精神: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精神,至今没有过时,他们的美好品质足以感染读者,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财富不忘本,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首次披露:除了完整收录《父与子》漫画,本书还以丰富的史料披露作者坎坷人生,并首次披露每幅漫画初次发表时间及刊物目录。

◎印刷精美:雅致烫印,布面精装,进口用纸,画面清晰,完美展现漫画的质感和魅力,特别适宜收藏、品阅。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人

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