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切口 | 广州冼村天河村影像记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黑像素 Author Blackstation
来源:黑像素
城市是宽阔熙攘的街道、光洁高耸的大楼、亮敞舒适的公园,而后街小巷、古旧楼房、荒野空地似乎与城市名片无关。然而,从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生活水平混杂的居民区作为一个视角去审视一座城市,以小景见大城,也不失为一个解读整个城市性格的切口。透过这个切口,仿佛窥见时光的倒流与停滞,又仿佛一睹城市的不安和进化。
广州这么多城中村看起来雷同无大异,实则大大小小,奇形怪状,各有特点,十分有趣。
冼村
穿梭
穿梭作为一种探索,对既有规则和秩序的解构与质疑,在广州城中村的建筑与废墟之中,我们翻越了很多的墙,身体的、心理的、有形的、无形的,而走出这些仿佛时间停滞的角落,我们又带着怎样的思考去面对生活的墙?
重要的似乎不是这里有什么,而是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什么?记忆、足迹、照片会拼凑而成一些答案。
废墟美学
冼村破碎的居民住宅在珠江新城高楼大厦的辉映下,如同一个镜像空间,这个空间就好似失去了生命的有机体,有着最初可辨识的时代形状。近八成的建筑被夷为废墟,曾经的“钻石村”早已光辉不再,一片颓桓败瓦,让人想起帕慕克笔下的“呼愁”。此刻,侵蚀与磨难造就的废墟美学,如同一种完整生命状态的走向,亦是离生活最近的历史。
来,手机横一下下。
这些残存的绿色,构成一种难以形容的都市苔藓,顽强的爬满尘土飞扬的水泥表皮,让人感到困惑,让人感到震撼。
2018。
独特现象
一个藏在广州CBD里面的古村落正在历经着生命转向,此番历程难能可贵,在历史长河的转瞬即逝之间,值得我们用文字、照片去记录、讲述它的岁月沉浮。这个村落便是冼村,村史约800余年,是广州第一城中村,亦是珠江新城的最后一个城中村,地处广州中轴线的当中,作为广州CBD最后一个拆迁项目,其旧改之路自2010年就拉开序幕。
很遗憾,第一次见到冼村已经是2018年,那时的冼村已经拆卸过半。错过了很多它更原始的模样。
入夜的残垣断壁,又是另一种味道。
2020。
曾三次涉足于这片废墟之上,在这片废墟里迂回,于镜头之中捏弄残灰,而每一次的定格,都是最后的闪回。回看这些照片,这种沉淀下来之后的喧嚣尘世所传达的短暂超然,让人敬重。2020年5月,依然伫立在村里的建筑又少了很多。
2021。
纷扰
航拍冼村,高楼大厦中遗世独立的一片破旧而依然有生机的房区,在现代的纷扰包裹之中,呈现的是一片更有张力的宁静。穿过珠江新城的隧道,便可以到达冼村,由于各种原因和故事,依然在拆迁了中的冼村一半是废墟,一半有人住的独特现象。新的冼村是几十层的商品楼,沿着街排开,各种正能量的标语随处可见。在这片问题与矛盾的易生之地,升起过太多的悲欢。时代的发展确实让更多人过上了更好的日子,而同时,也有人挤在第三象限,以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中,悠然自得,知天命般成为这片土地的歌者。
就在几天前的现场,画面依然如此。只要有机会去最南方,我都会再走去看看,这些影像,都会随着时间最终消逝,但它们永远是这个城市的一面旗帜。
天河村
迷宫
高密度的握手楼与狭窄的街道构建而成的巨大迷宫,初次而来的人时常在这里迷路。太阳偶尔把光投射在一条空隙之中,自己却躲在这里望不到的繁华深处。当你遗留于此,有一种白天和黑夜混淆的错觉,这是属于天河村独特的烟火气,明暗之间有着无限的光和热奉献给每一个居住在这里,带着忽隐忽现的希冀,嚼着有滋有味生活的普通人。
每一件废弃的建筑,都是一个失落的故事。承担起这份拍摄,记录那些离散生命最后流连的踪迹,证明消逝的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而那些永不相识之人的残影依旧留在空屋四散的弃物上。
——保罗·奥特斯《日落公园》
拍摄:Blackstation / Kevin Sun
文字整理:Yellow / Blackstation
俯瞰视角下的广州城中村
忽明忽暗 · 城中烟火 | 广州城中村影像记录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在看” | 把本号分享给你的朋友 | 欢迎留言投稿交流 | 微博@Zaom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