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10月地名资讯汇编(中)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十月地名资讯汇编(中)


地名新闻

台当局不再用大陆地名命名军舰,被斥在军事上搞“去中国化”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民进党“立委”蔡适应16日询问台海军计划建造的几种新型舰艇,包括“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的量产以及两栖船坞运输舰等,命名作业是否已经启动?台“海军参谋长”敖以智回应称,“沱江”级军舰将延续巡逻舰的传统,以“江字号”命名;两栖船坞运输舰将延续船坞登陆舰的传统,以“海字号”命名。台“国防部长”严德发还称,不会用大陆地名命名,未来会将台湾乡镇市区等纳入命名。

国民党1946年公布“海军舰艇命名原则”,规定巡洋舰以省市命名、驱逐舰以人名命名、潜艇以江湖河川命名、护卫舰艇以县名命名、辅助舰艇以山名命名等。台军一直沿用这一规则,像“康定”级几艘军舰被命名为“康定”“西宁”“昆明”和“武昌”等,“成功”级军舰命名为“成功”“继光”“岳飞”“子仪”和“班超”等,基本上是中国历史名将。台湾海军现在服役的4艘“基德”级驱逐舰,原本要按照“纪律严明,同扬武德”而取名为“纪德”“明德”“同德”和“武德”,但台湾“立法院”2005年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未来海军军舰要以台湾人名和地名来命名。

近年来,台军舰命名更是多次引发争议。2014 年,台海军自制双船体导弹巡逻舰命名为“沱江”,民进党质疑不该使用大陆地名,认为“不够台”。当时台湾海军解释称,“沱江”虽然是四川地名,但它是1958年“八二三”战役期间的“战功舰”,再度以其命名“是为了继承前辈的精神”。蔡英文上任后首度视察海军就登上“沱江”舰,绿营才不再有杂音。台海军从美国采购的两艘二手“佩里”级护卫舰,原定取名“铭传”与“逢甲”,以纪念清代首任巡抚刘铭传与台籍历史名人丘逢甲,但绿营认为刘丘二人与大陆历史文化“太过相关”。联合新闻网16日称,台海军现役的“锦江”级巡逻舰,有部分已经以台湾河流命名,如“凤江”(凤山溪)、“高江”(高屏溪)、“曾江”(曾文溪)和“新江”(新店溪)等;现役唯一的船坞登陆舰“旭海”号则是屏东满州乡的地名,也是“中科院”九鹏基地所在地。

两岸军舰有时“撞名”。2017年2月亲绿的《自由时报》曾报道称,解放军新下水的驱逐舰“西宁”号,与台军拉法耶特级护卫舰“西宁”号同名,“独派”为此感叹“都是用中国地名惹的祸”。有舆论直言,军舰“撞名”的背后正显示两岸文化同宗、血脉同源。民进党当局不再用大陆地名命名军舰,是在军事上搞“去中国化”。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19-10-18 02:27

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7683302422414880&wfr=spider&for=pc

地名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可改可不改的,不要更改

民政部官网今天(10月18日)公布《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记者注意到,在有关地名命名、更名的部分,征求意见稿提出,应反映当地地理历史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已长期使用没有负面影响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此次条例修订,由现行《条例》的13条扩展到8章63条。除总则和附则外,分别对命名和更名、标准地名、地名文化保护、地名公共服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1.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地名命名、更名,应当召开听证会
  地名更名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应考虑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加强地名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已长期使用没有负面影响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对于申请地名命名、更名程序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地名命名、更名,应当通过舆情分析、重点走访、会商研判等方式,对拟命名、更名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评估。

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应当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专家论证报告、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情况。

同时,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拟对社会公众权利义务作出重大调整的地名命名、更名,应当召开听证会。

2.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除地名命名、更名事务外,此次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文化保护、地名公共服务等内容。

地名标准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地名统一发布制度。住宅区、建筑物(群)在立项、规划、建设、竣工验收时使用的地名以及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土地和房屋权属证书、营销广告等标注的地名,应当与依法确定的标准地名一致。

征求意见稿设专章规定对于地名文化的保护。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地名,应当重点保护;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对新产生的地名,应当体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注重在创新中延续地名文脉。

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投诉举报制度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地名管理体制,规定地名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地名监督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引入了抽查、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建立了投诉举报制度。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据悉,现行《地名管理条例》是由国务院于1986年1月23日颁布并实施的,全文总计13条。为配合我国地名管理现实需求,1996年6月18日,《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并实施至今。2019年7月3日,《地名管理条例》列入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修订)。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时间:2019-10-19 09:37

链接:http://www.cfi.net.cn/p20191019000088.html

民政部关于《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我部起草的《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如对征求意见稿有修改意见,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一)登陆民政部网站(网址
http://www.mca.gov.cn),点击首页上方导航栏“交流互动”,进入“征求意见”栏(或直接点击首页右下方“征求意见”栏),随后点击《民政部关于<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提交意见。
  (二)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
zcfgs@mca.gov.cn,并请在邮件标题上注明“地名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民政部政策法规司(邮政编码:100721),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地名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7日。

来源:民政部  时间:2019-10-18

链接:http://yjzj.mca.gov.cn:8280/consult/noticedetail.do?noticeid=64

鄂城区地名普查成果发布

近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发行会召开。成果内容包括《鄂城区地名志》《吴山楚水话鄂城(地名文化丛书)》《鄂城区行政区划图》《鄂城区乡镇行政区划图》《鄂州市城区图》《灵秀山水大美鄂城(地名文化宣传片)》。

鄂城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于2016年3月启动,经历了前期准备、宣传发动,地名登记、成果验收,成果利用、发行、表彰3个阶段,近千人参加,于近期结束。除了完成地名普查成果上报任务外,自加压力,认真做好地名成果转化利用工作,编纂系列丛书和资料,使之为鄂城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140余万字的《鄂城区地名志》,52万字的地名文化丛书《吴山楚水话鄂城》,区、乡两级行政区划图和城区地名图,地名文化宣传片《灵秀山水大美鄂城》,这些都对数十个地名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度发掘。

来源:鄂州政府网  时间:2019-10-16

链接:http://www.ezhou.gov.cn/sy/qjdt/201910/t20191016_238649.html

地名故事书籍

《梧州地名故事》集结成书

在全市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民政局根据国家地名普查有关政策要求,系统编写了《梧州地名故事》。《梧州地名故事》近日已集结成书,仅对内发行。

梧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地名则是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掘、传承与宣传梧州的地名文化,展示梧州市2014年至2018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成果,梧州市民政局委托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了《梧州地名故事》。书中撰写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建筑,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骑楼城、龙母庙、鸳鸯江、李济深故居等,也有鲜为人知的牛儿岭、米石洞、茶山河等。经考证,这些地名往往与地方民俗、传说、历史人物等有着密切联系。

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介绍,《梧州地名故事》收录地名故事近100个,主要征集梧州境内与地名有关的山川、河流、谷地,湖泊;道路、街巷;县,乡(镇)村(社区)、自然村等名称的由来、变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此外,该书的附录部分还收录了“梧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千年古城文化街”的信息,集中体现梧州历史文化街区和街道背后的故事。

来源:西江都市报  时间:2019-10-13

链接:http://www.wzljl.cn/content/2019-10/13/content_333497.htm

《上虞地名故事》正式结集出版

历时一年多,由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民政局着手编撰的《上虞地名故事》近日正式结集出版。

该书自2018年4月中旬由区民政局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座谈研讨开始编撰工作,其间,主要骨干分区域深入上虞各地,挖掘地名人文精髓,收集整理地名故事,全书共收录全区各乡镇街道200个地名故事。

正如该书序言所述,地名是回家的路,那么地名故事就是回家路上的歌谣,令人反复吟唱,滋生绵长乡愁。上虞地名文化博大精深,地名故事丰富多彩。隐岭、百官、渔浦、历山、象田等,折射着大舜躬耕历山、捕鱼制陶、孝行天下、以德服人的虞舜精神;舜井、舜泉、大舜庙、舜杰路、舜源村等,反映了上虞人铭记大德,知恩图报,崇尚圣贤,敬仰圣贤的朴素情怀。大舜这位巨人,在上虞编织出诸多惊天动地的史话,后人传承着虞舜精神,续写出无数感人的故事。

曹娥江流淌着千古赓续的孝道;王充路承载着唯物主义的不朽思想;金罍井映衬着魏伯阳丹道仙风;东山满载着谢安的雄才伟略;孟尝村永塑着廉吏爱民为民的高尚形象;春晖留存着陈春澜、经亨颐等乡贤振兴教育的宏愿;盛茂村永远铭记着革命烈士的英名……每个地名都镌刻着一段或动人心魄、或感人肺腑的故事。

上虞的地域文化与时俱进,地名故事赋予新意。从青瓷发祥,到现代工业兴起;从祝英台故里,到杭州湾新区;从“唐诗之路”,到“乡贤文化”,在跨越中奋进,形成了“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上虞精神。“中国英台之乡”“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中国信义城市”“中国乡贤文化之乡”……这些荣誉给上虞地名锦上添花,为上虞地域文化添光增色,也使地名故事更富内涵及张力。

来源:上虞日报  时间:2019-10-16

链接:http://www.shaoxing.com.cn/p/2767557.html


地名典志编纂

启动地名志、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工作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正式启动《深圳市龙华区地名志》《深圳市龙华区标准地名词典》丛书编纂工作,这是龙华区成立行政区以来第一次开展地名成果编纂工作,从全新人文视角追本溯源,尊重历史、结合自然,让土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据悉,地名志、典是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经济、军事、外事、公安、交通、邮电、文教、出版、新闻、测绘等各个部门必备的地名资料书和工具书,也是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的历史见证。开展此次编纂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的综合性工程,对龙华区推广使用标准地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龙华区地名志》《深圳市龙华区标准地名词典》两套丛书编纂将从地名普查成果中臻选出龙华代表性词目进行展示,准确客观、全面系统地记述龙华区的各类地名,包括山川、古村落、历史遗址、名胜古迹、街道、建筑、企业等,力求打造全方位、全纪录形式的龙华区地名专业图书。同时,丛书还将收录各类地图及精美照片,可供贸易、商业、建设、旅游者使用,也可作为大众工具书长期保留。

龙华区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中心,年代悠久的地名记录着龙华区社会发展的演变历史。而龙华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新生地名,形成了当代独特的区域文化。挖掘深层次历史文化故事,梳理地名流变历程,整理新生地名,对保护和传承龙华区地名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华区此次编纂工作将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反复论证、多方考证,去粗取精,精炼典型,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为龙华区文化建设打造新名片,增添新成果。两套丛书预计于明年完成并出版发行。

来源:宝安日报  时间:2019-10-16

链接:

http://barb.sznews.com/MB/content/201910/16/content_749530.html


资讯收集:刘聪

排版:周辰



地名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起稿说明

2019年10月地名资讯汇编(上)

昌邑王国·海昏侯国与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