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河北新区”地名文化保护的思索

王培利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点击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










八国联军侵华后,为了挽救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慈禧宣布实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派袁世凯为参预政务大臣,办理新政。李鸿章死后,1902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天津成为直隶省省会。推行“新政”,为了和外国租界办理洋务方便,北洋大臣衙门设在天津。而在八国联军入侵后,天津的租界地占据了海河的优越之地,而老城厢内更无多余发展之地。可供发展“新政”所剩的地方只有河北新区这一地块。

 

1903年,袁世凯批准了工程总局制订的《开发河北新市场章程十三条》,积极进行城市建设,警察制度、电信、铁路、公交、博物馆、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在老城区和租界之外的地区积极建设新区,史称“河北新区”。其范围大致是:“北至北站,东到金钟河大街,南到金钢桥,西至新开河”。

 

20世纪以后,由于租界的开辟和袁世凯对河北新区的开发,使天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区面积有了很大的扩展,旧城区、租界区和河北城区三大块连成一片。

 

河北新区的建设不同中国旧有城市的特点是它受到了租界先进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的影响,它是中国人系统地运用国外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及手法进行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天津被迫开埠,西方列强乘机强占土地划定租界,当时天津俄、美、英、法、德、日、意、奥八国租界的总面积是天津旧城的8倍,租界内不仅交通发达,街道平坦清洁,公共设施较为齐全,而天津旧城区与租界相比,差别很大。老城区内公共设施极少,街道狭窄,尘土飞扬,照明设备大多是蜡烛、油灯。饮水以驴车运送或肩挑的井水、河水为主。租界先进的城市建设和市政文明对当时的中国地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振兴中国城区与外国租界对抗,中国人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各项城市建设的尝试,例如铺筑道路桥梁、修建河堤码头、整顿城市风貌等,河北新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当初,河北新区城建规划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点。一是规划了规整的交通运输网。首先,确立以中央大道——大经路 (今中山路) 为中心的规划格局,规划了规整的道路交通网。其次建设了新火车站——新开河火车站 (今天津北站) 。同时修建开启式金钢桥取代海河上原窑洼浮桥,以便于新城区与城厢旧区之间的联系。二是在道路划分的棋格内进行建设。首先是按统一规划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在新区中部建造公园——劝业会场 (今中山公园) ,在北部建造植物园 (今北宁公园) ,在火车站旁侧设立邮局等。其次规划和建设新政机构、新式学校、工业设施等等,一大批相应结构建立起来,比如直隶总督衙门、直隶省公署、交涉使署、天津海关监署、长芦盐运使署、直隶学务公所、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度支部造币厂、劝业会场、劝工陈列所等。

 

在河北新区的规划中交通运输网的规划和命名是最有特点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人流、物流的渠道。道路的修建是近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区规划效仿租界,统一规划路网。建设一开始,有二十多条道路的命名问题便被提到日程上来。其道路命名,第一次采用了西方的地理科学知识:南北为经路,东西为纬路。既然南北为经,首先命名了一条中央大道——大经路。大经路与数条道路交叉构成棋盘网状道路系统,北端建火车站,南端建造金钢铁桥。大经路以西,是重点规划区,有7条与纵向干线平行的道路,和13条与纵向干线垂直的道路;干线以东,只规划了金钟河以北的三角形地区,大致来说,共有东西向的道路7条,南北向的道路3条,纵向干线命名为大经路 (后改中山路),大经路以西与之平行的几条道路,分别命名为二、三、四、五、六、七、八经路 (1953年改为二至八马路) 。大经路以东与之平行道路,分别命名为东二、东三、东四、东五、东六、东七、东八经路。与大经路垂直的道路,以《千字文》四字一对,对偶押韵,便于记忆,后来成为学童的启蒙读本,开头几句:“天地玄皇,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律吕调阳,玉出昆冈。金生丽水,鳞潜羽翔。”排序,分别命名为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阳、昆、冈纬路。例如,天纬路、地纬路、宇纬路、宙纬路、日纬路、月纬路、辰纬路、律纬路、吕纬路、调纬路、阳纬路、昆纬路、冈纬路、金纬路、翔纬路等。

 

二经路的里巷,多用“二”打头,例如,二条胡同、二中南胡同。三经路的里巷多用“三”字打头,以此类推。之后河北新区里巷的命名也几乎都遵循了序列的原则。这套序列命名的优势显而易见,之后的天津道路命名基本遵循了这一规范,开创了天津城区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统一规范系列命名之先河,可以说这一命名方法,至今在全国颇有影响。

 

河北新区交通运输网的规划中不仅注重区内交通的方便,更看重对外交通的便利。而这当中的枢纽无疑是新火车站和新桥梁的修建。

 

1888年天津市修成第一个火车站——老龙头火车站 (今天津站) ,作为天津的铁路车站。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老龙头火车站被划入俄租界,一般中国人的出入使用均需看西方列强眼色。当时,袁世凯经常带武装马队来天津,出入天津老龙头车站时,需要鸣放迎送礼炮。这条路经俄国租界地,而俄租界当时不准带有武装马队仪仗和鸣放礼炮,为此另建了新车站。车站于1903年正月初二完工,初命名为新开河火车站,后曾更名为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1912年津浦线全线通车后,更名为天津总站。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天津遭日军占领,日军占领天津后,火车站在1938年更名为天津北站,之后名称沿用至今。

 

1903年车站建成后,为了与河对岸沟通,是年将原窑洼木浮桥改建成双叶承梁式钢架桥,因是钢结构,故称金钢桥。袁世凯“请英、日两国工程设计,耗白银35万两,桥长76.20米,宽6.45米,下分三孔,中跨11.60米跨径为30米+11.6米+30米,中孔为双叶承梁式开启跨,两边跨为下承式钢桁架,桥面总宽为6.45米,人行道设在桁架之内,各宽1.1米,桥面为木板。桥梁主墩为沉箱基础,外露墩身为圆形混凝土实体柱,桥台为条石砌筑”,因距1888年修建的金华桥 (俗称老铁桥) 不远,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新铁桥。

 

 

通过对地名,可以看到“河北新区”的近代工业较为繁荣,例如,河北区元纬路西段有“铁工厂胡同”,因“北洋铁工厂”而命名;河北区金家窑街与粮店街之间有“机器磨坊胡同”,因泰山永机器磨坊而得名;“中纺前街”因位于中纺七厂前而得名;“华新大街”因通华新纱厂而得名。

 






河北新区在天津之后的行政区划中成为了现在河北区的基础,现在的河北区是在河北新区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现在的河北区基本保留着20世纪初的道路格局,其名称也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地名实体已不复存在比如直隶总督衙门1937年遭日军轰炸,成为废墟,建国后在旧址新建金钢公园、第二医院。而劝业会场一部分成为了今天的中山公园。这些消失了的建筑、会所、机构其名称成为当时历史文化的唯一标志物。特别是今天随着老居民区翻天覆地的改造,大量有着民族特色的民宅、街巷、里弄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林立高楼和宽广大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地名所附着的实体的消失,许多老地名逐渐被人们淡忘。历史地名的消失,割断了历史文脉与传承,削弱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历史地名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是历史信息的原始载体,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好好保护的。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这目前状况下,如何做好地名的保护值得我们思索。

 

一是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在现有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规划中设立专门的“历史地名保护”章节,对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和开发作专门详尽的规定,对老地名的概念、范畴以及保护原则、保护内容、保护措施等作出规定,尽快弥补在老地名保护工作中的立法、规划空白。从而使历史地名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为河北区历史地名的保护提供法律制度的保证。

 

二是加强宣传。把历史地名文化纳入河北区公民文化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时尚新潮的历史地名宣传活动,扩大老地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进人们对历史地名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人们的历史地名保护意识,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历史地名保护活动。

 

三是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探索制订具体的保护措施。聘请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课题组对河北区主要的基础设施和居住区的地名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历史地名名录和历史地名分级保护名录,并根据每一级的保护名录制定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并分级予以保护。目前河北区历史地名的现状根据地名附着实体的情况分为地名实体已消失、地理实体仍存在两种。地名实体已消失的历史地名绝大部分没有被继承下来,成为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死地名”。并且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的迅速推进,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命名权属项目开发单位,他们从市场需求出发,往往回避或弃用老地名,历史地名的消失还会不断地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创新保护形式,比如对那些已经消失的要建造纪念设施,正在消失的要鼓励引导开发单位沿用历史地名,即便不使用历史地名也要设立历史地名纪念标志物。我们甚至可以把那些有价值、有社会影响历史地名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它移植到新建设施和人文地理实体上。对于河北区地名附着实体仍然存在的历史地名的保护,由于它们大部分被沿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路,借助于今天河北区的路网基本保留着20世纪初的状态,以街道为中心对周边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比如中山路就是原先的大经路,可以将其作为历史文化大街加以保护,大经路上连接的历史遗迹非常多,南起金刚桥、直隶总督府经造币厂、劝业会场、劝工陈列所一直到北端的火车站、北宁公园。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把对历史地名所附着实体的保护与对历史地名的保护统一起来。

 

总之,老地名不应变成死地名。





来源:《中国地名》2017 年第 09 期

作者:王培利

选稿:耿瞳

编辑:何涵

   校对:杨肖翠

责任编辑:林丽婕







往期推荐




认知因素在地名演变中的影响———以澳门为例

荆楚方言区地名的地理属性和文化内涵

晋北方言地名中的古音

幽州、蓟城、居庸关的语源


QQ扫码加入


微信扫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