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市区街道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王瀛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以大连市区的街道地名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核密度估计法,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分析其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定程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大连市丰富悠久的地域文化,有利于文化景观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发现:自然景观类地名较为分散,与大连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较为吻合;中部人口密集的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也具有差异,政治军事类地名多与军事重地大连湾或现今政府部门位置相吻合;经济工商类地名多位于大连市区的经济中心,该区自古以来贸易交流发达。

关键词:地名;文化景观;大连市



引言


20世纪初,索尔首次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名作为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文化景观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外学者对地名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早,StephenC.Jett曾对美国亚利桑那州峡谷地区地名景观与当地人所在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RobertB.Kent研究了20世纪八十年代间的西班牙海滨城镇住宅区命名模式。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地名景观进行研究,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王彬,黄秀莲等人,运用GIS技术空间方法,在继承描述方法的基础上,多视角诠释广东地名语言文化层的内涵。张小军,卢松等人以黄山市三区四县的地名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数理统计及GIS方法的基础上,对黄山市不同类型地名景观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宋晓英,李文娟等人,在运用数据库模型对蔚县聚落地名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后,系统分析了该地地名景观的内涵。姚静等人运用统计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手段对地名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河南省地名景观的区域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孙百生等人也是在GIS方法的支持下完成了对于承德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阐释。由此可见,随着地理学空间分析观念的不断发展进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空间特征理论对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连街区,运用GoogleEarth的开放资源查询了大连地区所有的街区地名,排除未命名街区,共收获主要街区以及次要街区在内的291个街区名称。同时查阅相关文史记载及统计年鉴作为研究依据。



首先,将所采集的全部街区地名进行统计分类,并计算各类别地名所占比例;其次,利用所得街区名称作为离散点,并将其地理坐标等属性数据存储在Excel表格中;再次,将上一步获得的街区数据加载到ArcMap中,利用ArcToolBox的空间分析工具根据离散点进行密度制图。密度制图是反映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进而产生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最后,对以上所得的密度表面进行分级色彩显示,从而获得自然、人文等不同角度的大连市街区名称密度图,实现了对大连街区名称的可视化表达,进而从自然以及人文角度对街区名称成因进行分析。


2.分析


2.1大连街区地名景观分类


根据前人对地名景观的研究,本文主要将大连市街区地名分为两类,分别为人文景观类与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进一步划分为地形地貌类、水文类与动植物类;人文景观类则包括经济活动类、政治军事类、方向类、美好愿望类、数字类、其他城市命名类以及其他(如表1和表2所示)。



自然景观类。大连市现记载街区地名中,自然景观类共有68个,占街区地名总数的23.4%。其中以动植物类地名最多,在地名中多以“椒”、“葵”、“兰”、“柳”、“松”等字出现。这是由于大连市植物资源丰富,所以常以街区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作为命名依据。地形地貌类街区地名,多以“山”、“峦”、“礁”、“崖”、“滩”等字出现,反映出了大连地区山地较多以及溶岩地貌与海岸地貌较发育的特点。水文类街区地名,多以“江”、“河”、“海”等字出现。此类地名映射出大连被黄、渤海包围的独特地理位置。


人文景观类。大连市现记载街区地名中,人文景观类共有223个,占街区地名总数的76.6%。其中以美好愿望类地名最多,以“友好”、“高尚”、“曙光”、“同心”、“如意”等词出现,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工商经济类地名,以“兴业”、“长兴”、“长利”、“工兴”、“振工”等词出现,反映了大连地区由古至今的商业繁盛。政治军事类地名,以“人民”、“解放”、“万岁”、“团结”等词出现,此类多为纪念大连人民推翻日俄统治获得解放而得名。而历史纪念类地名所处区域多具有意义深厚的历史背景,此外,其他街区地名多以数字、方向和其他城市名称而直接命名。

 

2.2大连街区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2.2.1自然景观类

大连市区街区地名多位于东部,分布广泛,这与大连的自然特征密不可分(图1)。大连半岛是辽东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半岛,北依营口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大连的广大腹地,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大连半岛属千山山脉的余脉,地貌上为低山丘陵区,而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这也使得地形地貌类地名较为分散的分布于研究区内;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而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同时大连地区主要河系之一的龙王塘河发源于鞍子岭南坡,为南北流向,这也使得水文相关的地名分布于流经大连地区的河流两侧。以及,大连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季风明显,空气湿润,适合植物的生长,因而动植物类地名分布较广泛。总体而言,大连东部地形特征较西部更为复杂,这也与大连市区自然景观类街区地名的分布较为吻合。



2.2.2人文景观类

人文街区地名主要分布于沙河口区与西岗区内,这与大连市区人口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图2)。沙河口区与西岗区的人口密度为大连市区最大,复杂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使得街区地名的命名人文色彩浓重,类型丰富,侧面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政治军事类地名多密集分布于中部地区,其主要集聚地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湾大连湾较为吻合(图3)。大连湾地区处于连接大连市区、旅顺与辽东半岛北部蜂腰处,这里港阔水深,是“渤海之门户,旅顺港之锁钥”,其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沙俄统治时期,殖民者当局选择各种条件俱佳的优良港湾—大连港作为其重要的对外贸易交流中心,并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改造,使其成为统治者重要的军事阵地。而另一主要集聚地位置于现今大连市政府位置重叠,由于该区政治职能的集中,使其成为政治类街区地名的核心区。



经济工商类地名多位于大连市区中部,其密集区都与大连市区经济中心较为重叠(图4)。如拥有大连市之源之称的青泥洼一带,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初年,今日青泥洼桥一带被称之为“三山浦”,自那时该地就为人声鼎沸的闹市,经济活动极为繁荣发展。到了唐代贞元年间,青泥洼已成为山东通往朝鲜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对外贸易频繁。至今,已发展为繁荣的商业中心,故关于经济工商类的地名在此密度较高。而另一高频聚集地,则位于今大连市西安路地带,是仅次于市区东部青泥洼商业区的西部新兴商业区。当时凭借满铁沙河口工场(今大连机车厂),人流物流密集,商业开始缓慢发展。20世纪末开始快速发展,多家国际连锁品牌入驻于此,经济活动日益稠密,所以也造成了相关地名在此高度集中的局面。


3.结论


地名包含着它形成时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人们的活动和文化。本文借助地名数量统计和GIS核密度的空间平滑法,反映了大连市区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了大连市区的文化分区现象与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大连市街区自然景观类地名多以动植物、地形地貌以及水文特征命名,分布较为分散,这与大连的低山丘陵众多水系稠密的特殊自然地理特征较为吻合。其次,相较于自然景观类,大连市区人文景观类街区地名数量更多并分布广泛,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再次,各类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政治军事类地名多分布于大连湾,该地自古以来为重要战略要地,军事活动较频繁。以及,该类地名与现今政府部门位置较为重合,更加体现该区的政治职能。而经济工商类地名多位于大连市区的经济中心,即青泥洼与西安路,该区自古以来贸易交流发达,人流物流相对频繁,所以此类地名较多。


地名反映了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是一座城市重要的“集体记忆”。因此,深入挖掘地名景观的特征及意义,对地名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望本文可以为此提供可行思路,使其蕴含的历史内涵得以传承。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王瀛

选稿:耿曈

编辑:郭娟

校对:代婷婷

责任编辑:方梦瑶


往期推荐

1

陕西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2

客家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3

广东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4

桂林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微信扫码加入

QQ扫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