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资讯|2020年10月(上)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一、地名新闻


1、河南济源市道路改名


济源市民政局近日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济源市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下规划道路名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诚挚欢迎广大市民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一、规划道路名称建议:

注意,征求意见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10月18日结束。联系民政局基层政权社区治理和区划地名科(215室)。


来源:济源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7日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899380099855265&wfr=spider&for=pc



2、关于加快百色市右江区城区道路命名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右江区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库区移民安置搬迁、城乡区划调整,城区道路的命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门牌编订的重要基础,右江区的道路命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右江区城区的道路命名现状


2019年3月6日,百色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右江区百城街道龙景街道部分路街巷地名命名的批复》(百政函[2019]22号)下简称《批复》文中,同意《右江区百城街道龙景街道部分路街巷地名命名方案》,该《批复》是在原有道路命名的基础上,最新的对右江区城区的道路命名文件,但该文件的命名区域有限,涉及道路不够全面,仍然无法满足城乡发展需求。


(一)道路命名较滞后


特别指出的是,龙景街道办事处的那毕新村和莲塘新村(地方俗称)属于搬迁安置户,涉及人口190余户,自搬迁至今已有近5年时间,截止目前,相关部门未对该区域进行道路进行命名,导致该区域的门牌编订无法开展,居住在区域内的居民无法办理户口迁移、居住证登记和医疗登记等。有相同情况的还有四塘华侨农场、东城景苑小区、东安家园、山林康城小区所在道路及龙景街道的老乡家园、大同社区廉租房、迎龙中学、敬老院所在道路等,涉及区域广、人员众多。


(二) 命名存在缺漏和错误


在《关于同意右江区百城街道龙景街道部分路街巷地名命名的批复》文中存在一定的缺漏和错误。如,对工业区的一些道路的命名中对禄源北路描述为:从百泮路约1.5公里处的右边,至百色弘旺混凝土公司止,禄源北路位于禄源工业园区内,该工业园区位于百泮路的左侧,因该命名的错误,给门牌编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对禄源一支路的命名描述为:位于禄源工业园区内,从禄源路约2公里处在右边起,至百色市金都液化气储配钻公司止,在《批复》中,无对禄源路的命名,导致门牌编订工作无法进行。


(三)命名存在不合理因素


在《批复》中,对竹洲三巷的描述为:位于竹洲屯,从杨世木家起,经榕树,梁仲康家,至韦绍寅家、杨世彪家止,对于象榕树和韦绍寅家、杨世彪家这种可变性很强的参照物,不利于门牌的编订的开展,如该参照物灭失,门牌就无法编订。


2

右江区城区道路命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道路的命名是门牌编订的重要元素,无道路命名,门牌的编订工作就无法进行,右江区门牌编制钉挂工作的进展一直是城乡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因无法编订门牌,导致群众无法办理户口迁移、城镇医疗、不动产证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权益,因此,道路的命名就变得由为重要。目前,右江区城区的道路命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对门牌的编订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也影响了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3

对于道路命名的建议


为方便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右江区城区道路的命名步伐,尽可能地做到与城市的路网建设同步。


来源:右江区政协办

作者:毛惠  编辑:杨煜智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9日

链接:

http://www.gxbszx.gov.cn/news_view.php?id=125914



3、关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圣都东路等5条道路拟命名公示


太原市万柏林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对万柏林区圣都东路等5条道路拟命名的请示》(万审管发〔2020〕16号)收悉。经实地勘察、研究,拟命名如下:


圣都东路


位于南寒街道。南北走向。北起迎泽西大街,南至虎峪河北沿岸。长350米,宽15米。因位于南寒圣都佳园东侧而得名。驻地有南寒圣都佳园。


四达沟路


位于杜儿坪街道。南北走向。南起杜儿坪街,北至四达沟生态恢复景区。长3000米,宽6米。因通往四达沟生态恢复景区而得名。驻地有太原市万柏林区杜儿坪街道办事处。


赞城街


位于东社街道。东西走向。西起北排洪南沿岸,东至拟命名的天粟东路。长480米,宽12米。因位于赞城小区而得名。驻地有赞城小区。


天粟东路


位于东社街道。南北走向。北起兴华西街,南至上庄街。长570米,宽30米。因东临太原面粉三厂,该厂生产的面粉注册商标为“天粟”牌而得名。驻地有太原面粉三厂、赞城小区。


天粟西路


位于东社街道。南北走向。北起兴华西街,南至上庄街。长576米,宽30米。因位于拟命名的天粟东路西侧而得名。驻地有赞城小区。


以上内容如有不妥,请与太原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联系,电话:4250024。


来源:太原市民政局

编辑:梁晋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9日

链接:

http://www.taiyuan.gov.cn/doc/2020/10/13/1018667.shtml



4、民政部关于启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0版的公告


为推广标准地名使用,更好地发挥地名在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民政部组织对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进行了数据更新和功能优化,形成了2020版,即日起正式发布,欢迎社会各界使用。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0版重点针对界面整体布局、专栏显示效果、用户体验性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新增年版数据查询、同名同音地名统计、数据共享接口服务、微信小程序应用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地名、界线、区划信息“一张图”融合,手机、电脑“跨终端”查询。公开发布的新年版对2015年以来全国地名、界线和区划信息进行了更新,数据截止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具体包括:更新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等11大类地名238.4万条,更新率约20%(其中:修改地名216.9万条、新增地名18.2万条、注销地名3.3万条),更新地名标志约6000个;更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513条(其中:州市级界线26条、县级界线487条)、涉及界线长度21万千米,更新率分别约9%、5%;更新行政区域界桩1776颗,更新率约6%;此外,还更新了行政区划调整所涉及的218个市级、729个县级和345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相关信息。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或者有关意见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10-58123220;联系人:杨刚。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链接: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zgg/202010/20201000029676.shtml



5.青岛市崂山区新建道路命名部分道路调整起止点和注销方案公示


崂山区民政局依据《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及青岛市《关于加强城区市政道路命名管理工作的通知》(青民字〔2020〕19号)的有关规定,对崂山区新建道路命名、调整起止点道路拟定了《崂山区新建道路命名、部分道路调整起止点和注销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名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现将方案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0年10月10日--2020年10月15日


为适应城市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根据城区道路命名相关规定,拟对崂山区的新建道路进行命名及对部分道路调整起止点和注销。为保持城市道路名称的系统性和相关性,此次崂山区城区新建道路命名,使用嘉言组词及行政区划名称的方式命名。拟命名新建道路5条;调整起止点4条,注销道路1条,以上共计10条。制定方案如下:


1

新建道路命名(5条)


金家岭街道新建道路(2条)


1.同盛路(Tóngshèng Lù):东南起同安路,向西北折东北止劲松七路,长620米、宽8米,沥青路面。此道路位于崂山区西部,根据周边道路命名规则以“同”字开头,按嘉言组词命名,以“同”加“盛”组词,寓意事业兴盛,拟命名为同盛路。


2.同旺路(Tóngwàng Lù):西南起劲松七路,东北止劲松八路,长540米、宽16米,沥青路面。此道路位于崂山区西部,根据周边道路命名规则以“同”字开头,按嘉言组词命名,拟以“同”加“旺”组词,寓意兴旺发达,拟命名为同旺路。


中韩街道新建道路(3条)


3.高锦路(Gāojǐn Lù):南起玉龙路,北止科苑纬二路,长395米、宽6米,沥青路面。此道路位于崂山区北部,附近道路以“高”字开头,按嘉言组词方式,寓意锦绣前程,拟命名为高锦路。


4.罗湖支路(LuóhúZhīlù):东北起罗湖路,西南止海尔路绿化带,长175米,宽13米,沥青路面。此道路为罗湖路的派生路,拟命名为罗湖支路。


5.明光路(Míngguāng Lù):西起瑶海路,向东折北止长丰路,长880米、宽13米,沥青路面。此道路位于崂山区中部,因周边道路根据安徽省区划地名命名,拟以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命名,拟命名为明光路。


2

调整起止点道路(4条)


1.同兴路(Tóngxīng Lù):拟将原止点由劲松八路调整为劲松七路,原起点福州北路不变。调整后,西南起福州北路,东北止劲松七路。


2.科苑纬二路(Kēyuàn Wěi 2 Lù):拟将原止点由科苑经六路调整至株洲路,原起点株洲路不变。调整后,西起株洲路,向南折东再转北止株洲路。


3.罗湖路(LuóhúLù):拟将原起点由龙岗路调整至辽阳东路,原止点合肥路不变。调整后,东南起辽阳东路,向西北折西南再转西北止合肥路。


4.科苑经四路(Kēyuàn Jīng 4 Lù):拟将原起点由科苑纬一路调整至株洲路,原止点科苑纬四路不变。调整后,南起株洲路,北止科苑纬四路。


3

注销道路(1条)


1.龙岗路(Lónggǎng Lù):东起深圳路,西止海尔路。因城市规划建设,道路长度大幅缩短,剩余道路拟重新命名为罗湖支路,拟注销龙岗路道路名称。


来源:崂山区民政局

编辑::梁晋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链接:

www.laoshan.gov.cn/n206250/n18207792/n18207912/n18207913/n18207916/201010164604842834.html



6、郑州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关于红檀路等79条道路拟命名方案的公示


根据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将郑州市拟命名的红檀路等79条道路名称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通过电话、郑州地名网、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见或建议。公示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0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地名管理办公室,邮编:450000,网址:http://dmw.zzsmzj.gov.cn ,联系电话及传真:67172379,E-mail:zzdmb@126.com 。

上下滑动以查看更多


此次拟命名的79条道路中,有34条位于高新区,包括红檀路、朱樱路、芍药街、茱萸街、茉莉路、柳杉路等,延续了高新区道路以植物命名为主的风格,给人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感觉。其中,长12100米、宽60米的红松南路跨越从高新区延伸至中原区。


另有36条拟命名道路位于管城区,风格相对多元化,有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姚庄街、郎庄东街等,也有春光路、春月路、春和路、春江路等,可谓春意十足,还有富国路、强国路、安国路等,表达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此外,拟命名方案中,还有景仁路等3条道路位于二七区,杓袁路等6条道路位于金水区。


来源:郑州市地名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链接:

http://m_3ds4wz2ukz_rw2_w3_vayr-9rw.3pco.ourwebpicvip.com/dmgs/4086805.jhtml



7.太原市民政局正式批复对晋源区唐城街命名为标准地名


从太原市民政部门获悉,经过实地勘察、公示、研究,批复对太原市小店区禧悦路、龙兴街命名标准地名。


据悉,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山西省地名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批准的标准地名向社会公布推广使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使用地名,应以地名管理部门公布和出版的标准地名为准。


禧悦路位于小店区北营街道。道路为南北走向。北起拟延伸的南中环街,南至龙兴街。长1300米,宽30米。因位于西峰社区,寓意居民美好喜悦生活而得名。驻地有西峰苑小区。


龙兴街变更起止点。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东西走向。现起止点变更为:西起平阳南路,东至太榆交界处,长10700米,宽50米。原起止点为:西起平阳南路,东至太行路,长7100米,宽50米。


来源:太原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0日

链接:

http://mzj.taiyuan.gov.cn/doc/2020/10/10/1017702.shtml


地名资讯


《亳州地名故事》出版发行


 日前,《亳州地名故事》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市民政局整理编辑,历时两年完成,收录“亳城故事”“山川湖泊故事”“桥梁故事”“庙宇故事”“街道故事”“集镇故事”“村庄故事”和“古迹故事”等8个章节,203篇地名故事,33万余字,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人文书籍。

《亳州地名故事》充分挖掘、收录市域地名的含义、来历、历史沿革以及与地名有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趣闻逸事等,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再现了亳州特定的时代风貌与历史文化。
据介绍,《亳州地名故事》作为我市编写的第一本市级地名文化专著,该书的出版,对宣传地名文化,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市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来源:亳州晚报

记者:武景

编辑:赵春晓 代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1日

链接:

http://www.bozhou.gov.cn/News/show/439587.html



消失的“老地名”将回归


济南王府池子街西侧传统建筑(资料图)


 9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济南市域内“一核、五廊、十片”的名城总体格局、“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被正式写入地方性法规。同时,济南明确对传统地名已消失但是城市道路、街道、桥梁、堤坝、建筑物、构筑物等还存在的,应按法定程序对传统地名予以变更恢复。


对建筑物尚存的传统地名予以恢复

  

  “经过近三年的积极工作,这部充满浓郁济南地方特色的法规今天终于出台了。”发布会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副主任张瑞说,条例针对济南特点规定了编制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等各类保护规划的程序,将市域内“一核、五廊、十片”的名城总体格局、“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整体风貌,以及历史城区内老城的内外城、商埠、山城互看视廊等具体保护内容明确纳入保护规划之中,并同时规定了各类保护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法定依据的内容。

  

    条例明确,对传统地名已消失但是城市道路、街道、桥梁、堤坝、建筑物、构筑物等还存在的,民政和行政审批服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公众意见后按法定程序对传统地名予以变更恢复。

  

同时,历史城区内已消失的重要古水系、古建筑(院落)、古城(内城)七座城门及城墙、圩子城(外城)十二座城门及城墙和尚存的古城的北门(汇波门)城门等,应当按照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要求,在原址或者附近设置展示相关历史信息的标识。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利用,应当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宜居则居、宜业则业,采用渐进式、微改造的方式,注重保护整体风貌,注重商业开发强度管控。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内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照明设备、线缆等外部设施,应当与保护范围内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超50年代表性工业遗产 可确定为市级历史建筑


  济南设府于北宋徽宗年间,府城开始时为土城。到明洪武四年,也就是公元1371年,才在土墙外包以砖石,修建了砖石城墙,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城墙“高三丈五尺,周十二里四十八丈……东曰齐川门,西曰泺源门,南曰舜田门,北曰汇波门……”这四座城门因地势和防御的需要,并不左右前后相对,称“四门不对”,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水门偏东,只有南门在南城墙的正中位置。条例将古城护城河环绕、四门不对的城垣形制列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保护内容。

  

根据条例,重点保护内容还包括古城内传统街巷南北向贯通、东西向联系的格局、名称、走向和尺度,历下亭至清山东巡抚大院旧址的古城南北中轴线及府学文庙、龙神庙、原山东布政使司旧址(包括原贡院)、督城隍庙等重要建筑,以及大明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古城内珍珠泉与古城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逾百座古名泉泉池及泉渠组成的密集泉水出露区和庞大泉水水系网络,以及丰富的城市园林人文景观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特色。

  

条例明确,建成五十年以上,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确定为市级历史建筑: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在济南城市发展与建设史或者某一行业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反映济南地域建筑特点或外来地域建筑特点,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或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且获得群体心理认同感。


  鼓励圩子壕保护区内住宅 入户门框预留张贴楹联空间


  根据条例,圩子壕保护区内的城墙遗址、水系、重要道路、泉池、公共绿化空间、树木以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采取保护措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规划选址和布局应当避让城墙遗址(原址)、水系和具有雨汛季节分流行洪功能的道路、街巷等脉络空间,建筑造型和色彩须体现传统风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突破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高度。鼓励住宅建筑设计时在入户门框两侧预留不小于二十厘米可以张贴楹联的空间。

  

同时,城乡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对名泉泉池、泉渠的维护、修缮及其人文环境整治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实施对圩子壕现状河道及驳岸的整治,并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文物、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逐步贯通圩子壕水系。

  

园林和林业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环境提升,规划应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水体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体现传统园艺风格,优先选用乡土植物资源; 应当对古树名木和其他稀有、珍贵、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具有一定生长年代及景观规模的树木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造册。


稿件来源:山东商报社

时间:10月1日

链接:

http://www.readmeok.com/2020-10/1_100309.html



鳄湖:老地名新面貌


鳄湖曾是西湖的代言者之一。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鳄湖,惠州西湖五湖(平湖、丰湖、南湖、鳄湖与菱湖)中唯一以动物命名的湖,多种文史资料记载鳄湖曾有鳄鱼出没。明代叶萼在《全湖大势记》中写道:“西湖者,丰、鳄二湖之汇也。”明代祝允明来到惠州,亦称“适彼乐土,爰得我所,乃傍丰、鳄之滨居焉”。很长一段时间,丰、鳄二湖曾是惠州西湖的代言者。


据《惠州西湖新志》介绍,鳄湖位于平湖西北,东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14平方公里,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森,湖边林木苍郁,十分幽静。

鳄湖的命运也较为坎坷,一处古湖,三种际遇,有鳄鱼一般的顽强生命力,默默承受水文、环境生态被改变的命运。


湖因鳄患传说得名


旧时鳄湖的面积和面貌,已很难追述。很多老惠州人说,西湖五湖中,改变最厉害的是鳄湖,其次是南湖。当湖水水涨时,鳄湖水面能直达高榜山脚下,如今惠城区政府大院以及后面的住宅小区,都是鳄湖的“势力范围”。鳄湖以鳄命名,却无法言尽“鳄出没”的时间纬度。不过,鳄湖一名的来源,却恰恰透露出古时惠州环境之朴野。


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谏迎佛骨被贬潮州,行至粤北乐昌作《泷吏》诗说:“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在他的想象中,粤东地区尽是穷山恶水和凶禽猛兽,心中充满了恐惧,“蹙蹙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惠州处粤东海隅,被中土视为“边徼荒远,获戾迁谪之所”,令不少人闻而色变。


北宋苏东坡寓惠时,在《西新桥》诗中说:“似闻百岁前,海近湖有犀”,并注“丰湖旧名鳄湖,盖尝有蛟鳄之类。”到了明代,学者薛侃云“永福寺前有鳄湖,先有鳄患。”从这些诗文可以推断,苏东坡没能在鳄湖看到鳄鱼,只是听到蛟鳄之传说,到了明代,薛侃依旧在记述鳄患传说。


鳄湖名字虽存,却早已不见鳄鱼的踪影。然而,巧合总是惊人地出现,当庞大的鳄湖被蚕食而渐渐缩小时,其身形竟然像一条鳄鱼跃然于惠州城市版图。翻看最新版的惠州地图,连接平湖的鳄湖湖区以及木兰园湖区像一条头向东北的鳄鱼,惠城区政府旁的湖区则像鳄鱼生活的水域,三个湖区,构成一幅鳄鱼刚刚爬出水域的形态。


已经很少有人从地图上去审视鳄湖长什么样子。如今能铭记鳄湖之名的,也许只剩下鳄湖的湖中小岛。该岛于1991年至1992年间为整治鳄湖清理湖泥堆筑而成。整个小岛像个花坛,满地的绿茵,桃红榈绿、杨柳依依,别有一番情趣。


放生善举延续至今


“山水有助人文”,这是古人在营建西湖过程中所秉持的重要理念。明代叶萼在《全湖大势记》中称:“谶纬书谓:‘鳄湖平,出公卿’”,认为西湖汇三溪之水而成为湖,然后穿城而过,是归聚风水导引灵气的渊薮,必能助惠州振兴人文。因此,通向西湖的平湖桥被更名为公卿桥。稍后叶春及等人也都有“湖平出公卿”的论述。这些论述,多少暗含着鳄湖鳄患消失、惠州西湖从此太平的意味。


堪舆之学,见仁见智,但惠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亭台楼榭以及洲渚鸥鹭,能使人体会宁静致远的意境,从而内省自我,明洁情操,帮助民众提高修养和构建良好风俗。


据史料载,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期间,听说恶溪(韩江)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于是写下《祭鳄鱼文》,劝诫鳄鱼搬迁。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消除了鳄鱼之患。如今潮州八景之一“鳄渡秋风”,就是潮州人为纪念韩愈祭鳄除害而建造的亭台。


宋代苏东坡之于惠州,无异于唐代韩愈之于潮州。在惠州期间,苏东坡已经无法像韩愈一样写篇《祭鳄鱼文》治理鳄患甚至将其赶尽杀绝,他在鳄湖修筑放生池坚守戒杀,这样的善举境界更高。


苏东坡与鳄湖畔永福寺住持通长老相交甚厚,北宋绍圣二年(1095),长老募建寺中海会殿,苏东坡为作《海会殿上梁文》并“助三十缗足,令起寝堂”,又募资买寺旁水陂(即今之鳄湖)筑池放生。民国张友仁《惠州西湖志》记载,东坡修放生池处在清代刻有“放生池”三大字,以示禁渔,民国时期丢失。


2007年,惠州将每年6月6日定为“休渔放生节”,成为全国首个设立“休渔放生节”的城市,向东江投放草鱼、鲢鱼、东江鲫等各类本地品种鱼苗。“休渔放生节”成了惠州一张环保名片,它如同穿越千年的呼应,回应着苏东坡鳄湖修筑放生池的善举。

闹中取静风景怡人


当年苏东坡修筑放生池时,放下了烟霞堤的第一块砖石。烟霞堤介于平湖和鳄湖之间,北起丰山永福寺、南至崇道山,为苏东坡始修后,历代时有修葺,至1992年修成当前现状。


漫步烟霞堤,抚摸烟霞桥桥栏,左右顾盼鳄湖、平湖,才发现烟霞堤不仅是地理界限,还可以左控鳄湖之水不让其泻,右障平湖之景不令其一览而尽,真有“左手年华,右手倒影”之境。


民国时期,张友仁等曾改部分烟霞堤为鳄湖路通车,这应该是鳄湖搭上现代化快车的初始。改变始料未及。1985年,环湖的广汕公路筑成,烟霞桥加设桥闸,以控鳄湖之水,发展渔业生产,至1992年才恢复。1993年至1994年,惠州建设二环路——鳄湖路,彻底改变了鳄湖的面貌。


紧挨着平湖的鳄湖,虽然没有菱湖的幽静,也没有平湖、丰湖的热闹,其湖光山色却不逊色,闹中取静,风景怡人。


鳄湖之畔“万山第一”


鳄湖毕竟是西湖的重要部分,纵然没法记清来时路,但如今的环境在惠州还是位于首屈一指之列,其承载的人文遗产,也是丰厚的。


在鳄湖之畔,有座名山叫丰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丰山的名气到底有多大?据传苏东坡曾为这座海拔仅44.2米的小山题刻“万山第一”,可见其非同一般。


丰山又名慧山,面积约4公顷,南临鳄湖,北枕横槎。横槎、新螺分流此山南北,曾汇入平湖。丰山原本名迹甚多,古神霄宫、永福寺、无寿院、文昌阁、清惠阳书院皆在此,山左有平远台、湖山胜览亭,山前有归云洞、菩萨泉,可惜以上名迹久废。


丰山名胜中,最有名的是永福寺。关于永福寺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能是北宋唐庚谪居惠州时,听到惠州民间有“永福寺钟常夜与龙塘蛟龙战”的传说,作《钟潭行》记其异,开首两句说:“君不见惠州城之西,永福古寺钟崛奇。”


在更早之前,丰山和永福寺的结合已经引起了宋太守陈偁的注意。这位对西湖做出了莫大贡献的贤明太守在定义最早的“惠阳八景”时,特意将此景定格为“野寺岚烟”。明嘉靖进士翁梦鲤有诗赞曰:“山藏古寺疏钟度,树隐人家独鸟飞。”如此超尘脱俗的意境,苏东坡为永福寺和丰山题下“万山第一”也就理所当然了。


来源:今日惠州

作者:侯县军 

链接:

http://e.hznews.com/hzrb/pc/content/202010/04/content_952714.html


编辑:黄馨烨

资料收集:黄馨烨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01

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 点击阅读

02

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中)

► 点击阅读

03

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上)

► 点击阅读

04

2019年10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