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二三四五 ,没看《中国地名大会》的快来补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上下千年 纵横万里

普天之下 莫不需名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播出之后,就受到了广大地名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但对比《中国诗词大会》等爆款节目来说,还是相对小众。提到地名,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地理学的分支,实际上地名学与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地名不光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也寄托着一方水土上一方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向往,是游子与故乡之间重要的情感链接。

《中国地名大会》的观众黏性很高,基本上看了第一季的人早早便开始期待关注第二季了,本人也是其中之一。看完第一期之后,果然不负期待!选手各显神通;评委学识渊博;节目精彩纷呈;题目涉猎广泛。亮点多多,总体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名主持


鲁健的外形俊朗,主持风格谦虚冷静,节奏把握也挺不错,文艺类节目互动较少,不过本期拍气球倒也蛮可爱~



两位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记住中国地名,读懂中国故事,展望中国未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地名可以说是大地的印记,人名加地名,这是我们的符号。”



康震老师和胡阿祥老师作为嘉宾,有趣的互动弥补了鲁健略显冷峻的风格。听说之后还会有北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茂莉教授、陕师大博士生导师王双怀教授作为评委,期待他们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对题目进行点评~


三个环节


第一期为守擂团争夺战,通过三个环节的考验产生5位擂主。第一环节:一举成名。50位选手共同答题,每个方阵正确率最高且速度最快的2名选手将成功突围进入对抗赛。

第二环节:榜上有名。成功突围的10位选手随机配为5队,胜出者组成五人守擂团,场下选手同步答题,正确率最高且速度最快的选手有机会在下一环节挑战守擂团。

第三环节:地名天梯竞速赛。红蓝两套不同的题目,每套题34道题,一方打错答题权移交给对方,答题权移交后选手必须答对之前答错的题才能继续答题,率先答对34道题目的选手即为获胜。


四个亮点


1.题目设置更加新颖:精彩环节高潮迭起,更加激烈刺激。“地名评书”中一段段暗藏地名线索的历史故事,讲出地名背后的悠久文化;“千亿像素看中国”结合千亿超高清像素VR实景的高新科技,全景式展现多个城市的全貌;“地名飞花令”则要求场上选手在短时间内说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华夏地名,是对地名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能力的一次考验。



2.题目难度有所加强:第一题就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正确率,第二题正确率更是降到百分之二十六。海南省东方市因何命名?耳熟能详的“雷池”在何方?难倒一众选手的丝娃娃、白市驿板鸭又是什么地方的特色?



3.巾帼女警特别出题:出题人不仅带来各自的故事,一场主旋律的演讲也契合了当下疫情防控、家风传承、守护和平的热点,完美诠释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4.城市展演精彩纷呈:副市长亲自上场为城市代言,并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展演:扬州清曲流丽婉转,简直苏到骨子里;杖头木偶戏在瘦西湖美景的映衬下格外优美传神;琴箫合奏与“扬州八怪”的结合,一曲一舞带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致清雅的淮扬菜更是带给观众惊喜,扬州三把刀之一的“张一刀”竟能在气球上切出绣球豆腐,令人叹为观止~



五大方阵


第一方阵为教师天团,成员在各行各业教书育人,工作中处处离不开地名标记。



第二方阵为学生天团,成员囊括了从小学到博士各个阶段的学生,用新时代的视角去探索地名。



第三方阵为姐妹天团,成员由热爱地名文化的女性组成,以美的视角拥抱万千地名故事。



第四方阵与第三方阵对应,就叫兄弟天团吧,成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地理历史达人,对民族传统文化饱含深情。



第五方阵为行者天团,他们走遍中国山山水水,用足迹丈量中国地名的魅力。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地名文化深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期待在《中国地名大会》的熏陶和引领下,各地都能自觉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资源,让地名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发挥更为深沉持久的力量。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作者:王士珍
编辑:黄海红校对:黄海红

通州地名源流考

我的中国地名大会之旅-报名篇

从地名文化的视角看杭州城市之发展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观感:更有趣更有味更有力更有乐



微信扫码加入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