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脸书谷歌推特CEO国会听证 230条款能否保障言论自由

莫莱斯 正义补丁 2020-11-16

编者按:10月28日推特脸书和谷歌的ceo被叫到国会作证。共和党议员质问科技大公司的CEO是否打压言论自由,而民主党议员则认为他们打击假消息力度还不够。那么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230条款到底是在保护还是侵害言论自由呢?


10月14号,《纽约邮报》发表了拜登的儿子亨特·拜登所谓“硬盘门”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但是推特以泄露用户隐私(因为文章中个人的电话和电邮地址)和使用黑客信息为理由,禁止在推特上转发《纽约邮报》的相关文章,并短暂封锁了纽约邮报的账号,同时还封锁了其他一些转发该文章的账号。例如白宫新闻秘书Kayleigh McEnany,因为转发了纽约邮报的文章也被短暂封锁了账号。

之后推特又修改了应对措施,不再封锁账号,而是改为标注为虚假信息。脸书也禁止转发相关新闻,但是没有给出解释。


脸书和推特此举,激怒了国会的保守派人士。来自德州的参议员Ted Cruz在“提名大法官听证会”休会的时候在过道接受采访,扬言要给脸书和推特的CEO发传票,让他们到国会听证。


10月28号,两个星期以后。硅谷三大互联网巨头的CEO,脸书CEO Mark Zuckerberg,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以及推特的CEO Jack Dorsey被召集到国会听证。


听证会的主题是《230免责条款是否允许科技大公司行为不当?》。因为疫情,参加听证会的人都是通过远程访问进行的。

脸书CEO Zuckerberg接受质询


谷歌CEO Pichai接受质询


推特CEO Jack Dorsey接受质询


听证会上,Ted Cruz在肯定脸书和谷歌为捍卫言论自由做出贡献的同时,猛烈抨击推特CEO Dorsey,质问Dorsey,推特是否有能力影响选举?Dorsey说没有办法影响选举。Ted又问,推特可以使人消音,可以审查言论,可以禁言政治言论,却说没有影响选举。如果你不认为你能影响选举,为什么封禁了所有内容?


Dorsey辩解,用户有选择的自由,可以使用别的平台。我们的政策是让更多的人通过平台发声。我们看到辱骂和骚扰的言论,会让很多人不再发言,或者是因为不满离开平台。


Ted Cruz严厉质问Dorsey

同时共和党方面也提出要取消让互联网公司享有联邦通讯法第230条款的豁免权。因为推特经常在川普的推文上标注,“与事实不符,或者是虚假信息”,所以川普也多次声称要取消互联网公司的230条款豁免。


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是真正享有去中心化意义的互联网。要在网上找一首歌,到处都是资源,轻松可以找到。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的内容和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家互联网巨头手里。


国内的几大巨头就是BAT加上网易新浪今日头条。而在国外,互联网内容主要被推特,脸书,谷歌这几大巨头垄断。这几大互联网巨头实际上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可以决定用户可以看什么,不可以看什么。这里面有政府政策的原因,也有资本垄断造成的原因。


举个例子,现在国内的网络音乐平台像网易腾讯酷狗虾米等,可以轻松下架一首歌曲,让用户很难再从其他渠道或平台找到。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Big Tech们主导了用户们能接受到哪些信息



联邦通信法230条款的诞生和作用

内容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手里,也有部分是因为这个230条款。230条款的全称是联邦通信法案第230条(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CDA) of 1996 Section 230),也被简称为“CDA 230”【1】。230条款的诞生,是因应了一些上个世纪90年代针对互联网服务商的诉讼。1997年,最高法院 Reno v.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1997)的判决【2】,公民自由联盟ACLU胜诉。标志着这个法案的确立。

这个230条款虽然很短,就二十六个字,但是影响深远。

“No provider or user of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service shall be treated as the publisher or speaker of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nother information content provider”

230条款的字面意思是说,交互计算机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不是其他信息内容提供商的出版商和信息陈述者说白了,就是互联网公司是内容平台,它上面可以发布别的内容提供者的内容,但是却不用承担责任。

这其实也好理解,传统媒体的一系列规则,也是通过反复竞争尝试摸爬滚打几十年才形成的。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媒体要承担责任。比如有人发了关于明星的不实消息,或者是侵犯了版权,当事人可以以诽谤或者侵权为名,对发布人提出诉讼,相关的媒体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互联网公司凭借230条款则可以免责,说我只是个发布信息的平台,我对上面发布的信息真假概不负责,你要找就找发帖的人,别来找我。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有时候对信息发布人却又很难追查。

230保护条款的实行,为早期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提供了条件。硅谷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可以说都依靠了230条款的保护。不用担责任,省去了很多的法律纠纷和诉讼费用。

CCIA(电脑与传播行业协会)就声称230条款是科技业最重要的法律,如果该条款被削弱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这就好比在淘宝上卖东西,淘宝说我是平台,谁来我这里卖东西都可以,我不负责鉴别货的真假。所以早些时候,淘宝上假货泛滥。于是后来国家出面,要求淘宝加强监督,平台不能完全不管。


这里还有另一个类似的例子,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电线杆说,我对小广告的内容概不负责,上当不上当你自己掂量着办。但是电线杆上的广州老军医广告也确实让人信不过啊。


电线杆确实不该为“老军医”负责,但仍然有城管清理这些坑人小广告。网络平台上的“城管”又该是谁?


尽管230条款在保护互联网平台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却带来了另一个负面问题。因为互联网公司不用担责,所以它对信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于是根据用户喜好的算法排序也来了,把用户流量导向何方也都是互联网公司说了算,没人知道他们在后台做了什么。由于对互联网公司没有必要的限制,所以它也是想删贴就可以删帖。


右派说,你怎么光删我的贴?左派说,删得还不够


28日,左右两派的观点在听证会上激烈交锋,右派的关键字是bias,偏见,左派的关键字是misinformation,谣言。保守派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像脸书推特,删帖不公正,只删或者限制保守派倾向的言论,对自由派的言论不做限制。虽然脸书和推特都声称,删帖是算法做的,并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但是似乎也无法说服共和党方面的批评者。


而进步派人士则认为,既然互联网公司享受到了230条款的好处,就应该充分利用手里的权力,应该更加大力度打击阴谋论和仇恨言论。有议员还举例贴出川普在推特上的言论。


川普10月11号在推特上说,“白宫医生跟我说,我已经对新冠病毒免疫了,不会得,也不会传染了。”推特把这一条标注为关于新冠病毒的不实信息,限制评论和转发。民主党议员质问推特脸书,这类言论你们管不管,如何能阻止这类虚假信息的传播。



特朗普的推文被推特标注了“散布误导和可能有害的信息”


议员贴出的推特仇恨言论,号召拿枪去kenosha跟示威者对着干


但是如果真的取消230条款保护也会带来别的问题。取消了230条款,不再把社交媒体仅仅当成是平台。带来的后果就是各公司都要找人来审核内容,避免法律纠纷和民事责任。


扎克伯格在听证会的时候就坦承,脸书有超过35000人,每年都投入几十亿的资金,在做核查内容方面的工作。这样做势必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却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大公司财大气粗,可以请更多的人来干这个事。但是互联网初创公司就没有办法负担了,于是就变相鼓励了行业垄断,却不利于行业竞争。因此扎克伯格也说,不能废了230条款,它还是有用的。废除了230条款对小企业不利。


而且脸书和推特CEO都同时警告,废除了230条款更加不利于言论自由,这会迫使互联网企业为了自保而疯狂删帖。


所以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几大巨头垄断的格局,要想废除230条款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如果无法废除,该怎么管,由谁来管,这对于各国而言都还没有一个可以让各方都满意的答案,未来怎么样,我们走着瞧吧。


参考资料:

1, https://bit.ly/3oBN6c5

2, https://bit.ly/3jzcHOZ






猜你喜欢:

新任大法官巴雷特通过国会确认 但她似乎恐同且在性侵案中维护施暴机构?

华二代即将名校毕业,为何仍在意平权法案的影响?

总统的支持率是怎么来的?各类民调到底靠不靠谱?

一条假新闻引发的硬核科普:美式“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来龙去脉

【深度】疫情和大选下假新闻满天飞,背后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