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 | 第十期:两弹一星精神

团委宣传部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023-06-25





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

★★★★★


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大家好,我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党员贺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两弹一星精神

在20世纪50年代时,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形势高瞻远瞩,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一盘棋集中攻关,在短短十余年内将“两弹一星”构想变成现实,创造了中国人民攀登现代科学高峰的奇迹。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精神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它是爱国战线上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创造的精神伟业。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科学工作者持续接力,在艰难困厄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1967年6月17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上空爆炸成功,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太空,我国开启了走向太空征程的第一步。

两弹一星精神,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中国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铸就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甘当无名无利的无名英雄,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奋斗了28年。中国核实验科学技术的领头人程开甲,举家搬迁至戈壁、沙漠广布的罗布泊,以为核武器而献身,让祖国能挺直脊梁站立于世界为自己的使命。除了这些青史留名的科学家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朝鲜归国志愿军、大学毕业生、工人和技术人员,放下枪支笔杆,扛起锄头和铁锹,在沙碛地扛着高温,顶着风沙,建立导弹实验基地,为核试验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仍然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和挺拔坚韧的脊梁屹立于世界。新时代的党员则要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迎难而上,不畏劳苦,自主创新,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往期回顾

“博望论坛”第170期 | 孙伟刚:秦陵的发展与演变

学生活动丨文化遗产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闭幕式顺利举行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讲座回顾|“博望论坛”第168期 贾伟明: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欧亚大陆史前游牧考古学研究为背景

文字/ 贺源

视频/ 赵洪乾

编辑/ 曹序

责编/ 张梓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