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女孩在乘坐网约车的过程中不幸离世,这次的网约车是货拉拉。
2月6日晚上,23岁的莎莎约了一辆货拉拉准备搬家,跟车途中还在微信上和朋友谈笑,没想到随后警方便接到货拉拉司机的报警电话:莎莎在搬家行车的过程中“跳窗”了。
司机曾告诉莎莎的家属,行车途中他因三次偏航与莎莎产生过争执,“在解释的时候语气不太好,可能导致女孩心里产生恐惧,跳窗可能是想逃离。”
3月3日,经过警方调查,周某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根据公安局发布的“关于周某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的情况通报”,周某春为节省时间、提前抢单而更改了行车路线;两人从见面后,周某春陆续因莎莎拒绝付费装车搬运、搬运时间长、拒绝付费卸车搬运感到不满;发现偏航后,莎莎共计四次提出问题,并要求停车,周某春未予理睬,还曾以恶劣口气表达不满。
事发的偏航地点光线昏暗,人车流稀少;而发现莎莎起身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后,周某春没有采取语言和行动制止,也没有紧急停车,仅仅轻点刹车减速并打开双闪灯。
网约搬家,独居女性的怕
涉事车辆内没有录像录音的证据,全程也没有任何人收到求救信息,关于莎莎生前最后几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专案组沿涉案车辆行经路线,调取了368个监控探头的视频资料,才在数天后还原了当晚车辆的运行过程。
我们必须提出质问:网约搬家平台的安全意识,何以如此匮乏?
平台介入慢、跟进慢、安全功能不完善、证据完全缺失。不仅如此,最初货拉拉坚称莎莎是自杀,在此后的十多天里,货拉拉都始终试图撇清与该案件的关系。
往前追溯,早在2018年,货拉拉就曾因女性顾客安全问题上过几次热搜:杭州一女孩遭遇货拉拉司机性骚扰,吓得在酒店住了20多天。女孩录下了司机的吼叫 :“我就是这么有胆!我调戏了就是调戏了。”北京的闫女士使用货拉拉搬家时,搬家师傅迟到、多次找不到地方且态度恶劣,于是闫女士给了两星评级并提出改进建议,当天下午就接到了多个骚扰辱骂电话,被威胁要上门殴打她。其实,网约搬家不同于普通的网约快车顺风车,不仅还没完善一键报警、全程录音、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等功能和措施,且只要选了搬运服务,司机便可以清晰知道搬家者的具体住址,还可以进入房间。在这样的透明状态下,受害用户不仅担心当前的安全问题,还担心后续曝光司机行为后被上门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恐惧感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能算了就算了、不敢争取权益和追究责任,是大多数网友吐槽的网约搬家经历。而这其中,又以独居女性受害者居多。
为了避免被侵害,很多女孩不得不试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将自己安全地隔绝在私人领域内:安装门窗报警器、阻门器、不定期更换密码锁……打车一定要盯着行程;走在人稍微少一些的街道,听到背后有脚步声便会把心悬起、放慢脚步让他走在前面;电梯中如果只有一位男性同乘,不敢先按楼层键;在地铁上一定要挤到无法被肢体接触的角落……周某春被批准逮捕后,果不其然,很多网友纷纷为司机感到惋惜,指责莎莎不尊重服务人员、又作又抠、想得太多。我想,许多女性都能感同身受莎莎当时在发现多次偏航时的恐惧。但这是因为我们太“敏感”了,产生了无谓的被害妄想吗?当然不是。现实中确实有太多太多的性别暴力事件在发生,一个又一个她当街被男友伤害、无故被泼硫酸、在漆黑巷子中被尾随……女性总处于更不安全的位置,我们不得不在公共空间中尽量小心翼翼。豆瓣小组的一则投票显示,会等异性先按楼层键的人不在少数哲学家艾丽丝·杨曾提出:“人们如何在公共空间自处,取决于社会中TA所立足的权力位置。”我们常常把公共空间视为理所当然的、客观中立的存在,却忘记了曾经的女人被教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主外女主内”,连祖先祭拜也不被允许参与。20世纪以后,在城市现代化和妇女解放的进程中,大多数女性才拥有了与男性共享公共空间的权利,但这权利仍限制重重。比如,公共空间的建设多以男性的需求作为标准,女厕所门前总是大排长队,高铁也会拒绝为一名母亲冷藏母乳。
即使在现代观念中,女孩也常被教导为文静的、内敛的,学钢琴玩洋娃娃,穿漂亮而累赘的裙子,毕业了就赶紧在老家找个安稳工作,担当起家务劳动的责任;男孩却应当是狂放的、“外扩”的,学赛车学篮球,去与世界接触,追求自己的事业。这些观念也直接体现在了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身体姿势上:女性的“规范标准”是双腿靠拢、双手内缩,而男性在地铁上叉开双腿占了两个座位,似乎也是很正常的。相对于男性天然拥有、能够自由裁量公共空间,女性使用公共空间时,实则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意味,难以真正得到施展。她们会对这个空间感到“不确定”,时刻担心遇到危险,担心被凝视。她们在公共空间如履薄冰的姿态,其实正体现了性别权力在生活中对女性方方面面的打压。因此,在电梯中、在夜路上,在所有可能不那么安全的地方,女性感到被威胁、产生焦虑感和不适感,都是作为人类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我们不能假装理中客对此进行评判,也不能去要求女性遵守传统性别规范、通过自我审视检查来规避风险。但是,我们还是无奈地看到,“清华学姐”在错指性骚扰后被指责“女人就是敏感”,地铁遇到咸猪手的女孩被指责“穿得太少”。在货拉拉事件发生之后,可想而知的结果就是,很多女性搬家时不敢再使用货拉拉了,在选择网约车时更加需要瞻前顾后,在公共空间中又增加了一分不确定感,生存空间进一步被缩小了,同时可能还要背负更重的“敏感指责”和荡妇羞辱。令人寒心的是,网约车出过那么多次事情了,火烧不到自己身上,网约平台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总要等悲剧发生才迫于舆论压力去整改。我们不仅要以女性视角感受、理解女性的焦虑和敏感,更要从她的真实需求出发,完善安全制度。2019年末,滴滴在频频发生女性安全事故后,居然提出女性在晚上八点后不能打车,以隔离女性的形式来“保护女性”,实际上是进一步压缩了她们的生存空间。另外,停车场里一些“女王专属”车位等等,不仅仅是隔离女性,更是赤裸裸的歧视了。离谱的规定
这些行为与让女性遵守传统公共空间的性别规范、自我审视检查还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不能靠性别隔离和自我禁锢的方式来获得自由。争取更“安全”却越来越小的空间,是没有意义的。我最近乘坐滴滴网约车的感受是,录音录像、行程分享、一键报警等功能确实让人安心不少,但刚上车时自动播报的那段京味十足的男声安全提示音,还是让我感到没有被用心理解这份焦虑感。对于货拉拉事件,很多网友们则呼吁,网约车应当鼓励和录用更多女性司机,搬家服务也应可以选择性别。打破职业性别水平隔离,不仅可以在职场上大大促进性别平等,也能直接地提升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安全感。最后,期待一个女性能真正平等地共享公共空间、不必比男性更“敏感”的社会,终究能够到来。参考资料:
1.后生价值:《清华学姐错了吗:在理解女性的岸边,全员搁浅》
2.熊婧、赖正哲:《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公共空间与性别歧视》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