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荣耀:立国之战
一文读懂抗美援朝7个阶段、5大战役、4场修罗血战、12位关键人物、10大英烈传奇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
志愿军用铁与血,为祖国换来了长治久安和无上荣耀。
这场战争震古烁今,是人类战争史上彪炳千古的传奇。
此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无数军事专家对其极尽赞誉,成为美国人最不愿提起的回忆之一。
抗美援朝为何非打不可?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有哪些著名战役?哪些传奇和英雄事迹?且听我为诸君仔细道来。
01 决策出兵
第一个阶段,是决策出兵。
今天我们谈起抗美援朝,都知道这场战役十分必要,实际上,在当时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若不是有那样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领袖审时度势、英明果决,出兵断然不会如此迅速。
早在朝鲜战争之初,北朝鲜打得顺风顺水之际,毛主席就提醒他们要警惕美军从仁川登陆,结果他们当成了耳旁风。
在这种情况下,为防万一,毛主席提前往鸭绿江边调集了四个主力军。
这种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手笔,对北朝鲜来说,简直就是遇到了神队友和救星,如果没有这次提前部署,倘若等北朝鲜全线崩溃的时候再动作,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地缘上说,朝鲜是中国东北方的门户和缓冲区,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自明朝时中国就是朝鲜的消防员,1950年这场朝鲜统一战争,自美国第十军团在仁川登陆以后,本质上其实已经变成了保家卫国之战,所以出兵援朝,如果单纯从战略上并不难决策。
真正艰难的是现实条件,当时出兵有三大困难:
一、新中国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都是天壤之别。
二、国内政局动荡。美国参战之后,国民党旧部蠢蠢欲动、部分民主人士心怀叵测,强烈看空共产党政权的持续性,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三、中国孤立无援。斯大林出尔反尔,取消了对中国的空军支援,中国没有任何制空权。
在巨大的现实困难面前,即便是毛主席,在出兵问题上都一度十分纠结,尤其是苏联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更是雪上加霜。
斯大林起初曾表态只要中国出兵,苏联愿意提供武器和空军支持,但等到周恩来专门飞去苏联跟他面谈时,斯大林却改变了主意,以调度不便为借口,不肯提供战机。
说到底,斯大林不想跟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怯战了。
这才是真正考验决策力的时刻,毛主席几经权衡,推演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战争结果,最终判断即便没有苏联的空军支持,依然有很大概率可以将美国打到不得不停战,这才下定决心维系出兵的决策不变。
当时几乎没人能有如此魄力,中美间的巨大差距令人窒息,就连林彪都望而却步,毛主席手里关于将领的人选,唯剩敢于横刀立马的彭老总了。
在苏联掉链子、内部动荡、大将避战的艰难局面之下,依然能坚定出兵,这不但需要极高的战略眼光,而且真的需要弥天大勇才可以。
我认为在毛主席戎马倥偬的一生当中,这次做决定的勇气,丝毫不亚于重庆谈判时,他深入虎穴赴鸿门宴的那次。
02 五大战役之反击战役
抗美援朝共有五大战役,其中前两次可以统称反击之战。
第一次战役主要是云山之战。
当时美军压根儿没料到志愿军会入朝,美韩联军一路吃着火锅唱着歌,跨过三八线直奔鸭绿江而来。
结果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韩军首先遭遇了志愿军的迎头暴击,随后中美两军在云山打响了双方之间的首战。
志愿军利用敌人的分兵冒进和骄傲轻敌,发挥近战夜战优势,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进攻的打法,成功歼灭敌军1.5万人。
此战重挫了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说起麦克阿瑟,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学生时代曾创下过西点军校25年不遇的毕业分数记录,二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朝鲜战争爆发时他还担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是日本的“太上皇”,正在对日本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日本治理得服服帖帖。
麦克阿瑟个性张扬,其“拉风三宝”的标配是:朋克墨镜、烟斗、外加一顶自己设计的炫酷军帽,据说其军帽上所用的金线,是美军当中最多的。
在朝鲜战争之前,麦克阿瑟可谓是绝对的人生赢家,但朝鲜战场成了他的噩梦,不久以后,他的一世英名都将葬送于此。
美军首战受挫之后,仍误以为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所以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在朝鲜北部对联合国军再次发起了反击,这就是第二次战役。
此战麦克阿瑟集中全部美英军队及大部分韩军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向北发动猛攻。
期间发生了被我称之为“抗美援朝四大局部修罗血战”中的两场,即长津湖战役和三所里阻击战。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正面交锋,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但这场战争的作战环境之恶劣、战斗过程之惨烈,却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极限。
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那时中国跟美国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且不说飞机大炮这种“奢侈品”,许多志愿军甚至连基本的御寒棉衣都没有。
最可恨的,是当时国内有些人深怀异心,恐美、崇美、亲美思想严重,时任民盟主席张东荪被特务诱导,泄露了我军作战计划,导致志愿军第九兵团为了抢占先机,来不及换上后勤部门正在给准备的、能够抵御北方严寒的厚实棉衣,而不得不只穿着南方的单薄冬装和胶鞋就火速入朝了。
不幸的是,他们赶上了朝鲜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夜晚,志愿军战士们要么冒着漫天风雪急行军、要么趴在阵地里一动不动地潜伏。
急行军尚且还能好些,而在那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趴在雪地里潜伏,就凭身上那点儿单衣和胶鞋,那简直就是灾难!
当美国大兵穿着厚重的棉衣、吃着烤鸡和牛肉罐头的时候,潜伏在雪地里的志愿军的手、脚、耳朵大量的冻烂。
手榴弹无法拉弦,脚肿得像地瓜,跟胶鞋冻在一起,鞋根本脱不下来,一脱皮肉都跟着撕落下来。
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环境下,志愿军将东线联合国军逼回了三八线以南,成功收复了朝鲜东北部地区。
毛主席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是“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此役歼敌13916人,志愿军战斗减员19202人,非战斗减员高达28954人,可谓惨胜。当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很多战士已经再也站不起来了,永恒地变成了一座座晶莹的冰雕丰碑…
电视剧《三八线》当中那段尖刀连为完成潜伏任务,全员趴在雪地里直至冻亡的画面,便是长津湖战役当中,129名誓死坚守阵地,直到生命最后时刻还手握武器保持战斗状态的“冰雕连”战士们的真实写照。
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赫赫有名,曾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创下全胜纪录,但却差点在长津湖一战中被志愿军全歼,此战给美军留下了巨大的心里阴影,从此谈志愿军色变。
美国人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美军最害怕的,就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它像一个幽灵一样在美国士兵脑子里回荡,以至于大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觉得白雪和密林深处,会杀出无数的志愿军战士。
美国陆战1师副师长战后心有余悸地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厉害的部队。
美军在长津湖溃败后,志愿军第38军113师于14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山地强行军72.5公里的惊人奔袭,硬是凭两条腿跑到了拥有机械化交通工具的美军前面,抢先占领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9军经三所里向顺川逃跑的退路。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三所里战役虽然意义重大,但似乎没有长津湖和上甘岭那么惨烈和悲壮,为何能跻身四大修罗血战呢?
我写这篇文章之前,专门出去跑了两公里登山跑以体验,你自己跑跑试试,便会对三所里急行军的难度有所体会,在那种冰天雪地的严寒环境之中,完成14小时72.5公里的山地负重奔袭,有的战士甚至跑到边行军边吐血,更有一头栽倒在路边再也爬不起来的。
关键是抵达之后,几乎来不及做任何休息调整,便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在这种近乎极限的体力挑战之下歼敌一万多人何其不易!
38军是王牌军,其113师一部前身为红25军部队,但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没有打好,军长梁兴初挨了彭老总一顿狠骂。在三所里战役中梁兴初知耻而后勇,38军一战正名,当捷报传回指挥部的时候,彭老总激动地喊出了“38军万岁”,从此38军就获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最终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才得以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第二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此战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造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此战之后,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向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承认:美国这次是在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全新的战争。
03 五大战役之攻防拉锯战
第三次战役是由守转攻之战。美军被击退到三八线以后,一面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企图拖延时间调整部署,以重整军队再行北犯。
咱们不吃这套阴谋诡计,中朝军队成立了联合司令部,彭德怀任司令员进行统一指挥。志愿军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于12月31日集中31万中朝兵力,果断发起了进攻。
志愿军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迅速突破三八线,于1月4 日解放汉城,并将敌军逼退至三七线附近。
此后由于补给困难,为避免主力前出过远,于1月8日果断地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结束。
此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地区,粉碎了敌人玩弄停战阴谋以争取时间的企图,加深了敌人的内部矛盾及失败情绪。
美军为了挽回失败的影响及缓和内部矛盾,经整顿补充后,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于1月25日发动了全线进攻,这就迎来了第四次战役,这是一场防御战。
美军本次进攻由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统一指挥,一个月之前,第8集团军的原司令、绰号“虎头狗”的陆军四星上将沃克在一场车祸中身亡,李奇微得以临时补位。
李奇微这个人很有狗屎运,他先是意外取代沃克,当上了第8集团军司令,后来又在第四次战役的后半阶段,接替了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当上了朝鲜战场联合国军的总司令,而他也成了志愿军最难缠的对手。
说到麦克阿瑟解职,顺便提一句,因为在朝鲜战场的糟糕表现以及狂傲的态度,他被杜鲁门把其主要职务一股脑儿全撸了,日本的太上皇也当不成了。
老麦刚接手日本的时候,岛国军政两界对其敌意很大,然而在被其摁在地上摩擦了6年之后,日本人却把他当作了“救星”,麦克阿瑟离开日本的时候,裕仁天皇到美国大使馆与其依依惜别,数十万日本人在通往机场的公路旁列队送行。
这说明日本这个国家骨子里敬畏强者,只有把他彻底打服、折磨透,他反而才会愈发尊敬你、膜拜你。
李奇微虽不似麦克阿瑟那般张扬跋扈,但若论着装的个性化,他比老麦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奇微常年歪戴军帽、在军装外面不伦不类地套着一件夹克。最雷人的,是他常年在胸口挂着两颗手雷,那可不是吓人用的道具,而是实打实的真家伙!
试想,一个堂堂的美国中将、联合国军总司令,无论出行、开会、甚至吃饭的时候,胸前总是挂着那么两颗玩意儿,是个怎样的场面?
每当身边人小心翼翼地问他:要不要搞这么夸张啊?
他都会严厉正色道: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战争时期!
最终,虽然身边人每天都因那两颗铁疙瘩而提心吊胆,但他始终没有摘掉,以至于美军因此送给李奇微一个外号,叫他:铁胸器。
狡猾的李奇微,在跟志愿军的历次交锋中,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补给跟不上。
作为轻步兵的志愿军,随身携带口粮的上限是一个周,一周过后,即便处于胜势,也会因补给告罄而停止追击。
李奇微后来对此制定了针对性战术,即当志愿军进攻时,美军就撤退,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使劲儿后撤,等志愿军追击一周左右,随身补给耗尽之后再展开反击,这种打法一度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3月14日,中朝军队主动撤离汉城,但为争取时间掩护后方二线兵团的集结,在未经休整补充的困难情况下,仍对进攻之敌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
至4月21日,将敌人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敌军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地域,便停止了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
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50军麾下某团与美第25师激战于汉江南岸的白云山,战士们顶着严寒,不眠不休,用手榴弹和步枪,挡住了拥有最先进武器的美军11个昼夜的狂轰滥炸,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由于白云山之战任务艰难且完成出色,因此也将其纳入修罗血战之列。战后该团获得了一面战旗,去年国庆阅兵式上,该战旗作为我军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之一,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我军以空间换取时间,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终于坚持到战略预备队到达,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04 第五次战役及停战协议
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军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准备调集兵力在中朝军队侧后方登陆,建立新的防线。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志愿军于1951年4月22日,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全线攻击。
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双方都损失惨重,我方共歼敌8.2万人,志愿军也伤亡7万余人,最终粉碎了敌人的登陆企图,摆脱了我军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
此战之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大幅提升,补给也跟了上来,美军绝望地发现,志愿军越打物资越丰富,越打装备火力越强悍,美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1952年,美国第34届总统换届,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回国参加选举,并根据美国宪法规定辞去了军职。
李奇微,这个狗屎运爆棚的男人,由此得以补缺,被调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将朝鲜战场这个烫手山芋交接了出去,由此避免了未来代表美国签署停战协议的耻辱。
美国四星上将克拉克接过了这个山芋,他是朝鲜战场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美军指挥官,也因此在后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克拉克自己的话)。
克拉克到任后,作为民主党的杜鲁门授意克拉克在朝鲜战场打一场大胜仗,帮民主党竞选造势。
而克拉克此时也急需一场胜仗来确立自己的威信,于是在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的建议下,决定在朝鲜中部金化以北五圣山附近打一仗,企图以牺牲300人为代价拿下周边高地。
于是,就有了抗美援朝“四大局部修罗血战”中最猛烈的一场激战,上甘岭战役。
如果说长津湖是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战役,那上甘岭就是最激烈的战役。
上甘岭虽然只是个小山头,但位置非常重要,在谁手里,谁就拥有周围地区的战争主导权。
刚才提到的那个范弗里特,是出了名的弹药狂人,朝鲜战争中有个名词叫“范弗里特弹药量”,说的就是此人,其特点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以达到毁灭性打击的效果。
战后的统计显示,范弗里特在反击作战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若论弹药消耗,他称第二,没人能当第一。
上甘岭战役开打之前,范弗里特唯一的儿子小范佛里特刚在朝鲜战场送了命,在这种背景下,可想而知老范将动用的弹药量将会何其恐怖。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其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的山头被整整削低了两米,高地的土石被打成一片焦土,地面工事几乎全面被毁,我军被迫转入坑道中。
在对手筑垒封锁、轰炸爆破、切断水源,甚至烟熏和施放毒剂等手段下,加上坑道里潮湿,空气混浊,环境异常恶劣,而且在敌人变态的炮火之下,许多坑道都被打短了五六米。
更为严重的是,缺乏食物以及水源,战士们口中几乎没有了唾液,嘴唇严重开裂,甚至已经出现饮尿救急的情况。
一个苹果的故事就是这期间发生的。
当地百姓筹集了几千个苹果,可惜没人能送上去。后方阵地距离坑道入口只有500米不到,但是这段距离却完全是开阔地带,美军紧盯着这条后勤生命线,猛烈的炮火轰炸就没停过。
空袭,尤其是集中火力轰炸我军后勤补给通道,是美军的重点战术手段,志愿军牺牲的师以上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因美军空袭,包括毛岸英。
到了第五次战役后期,我军已经装备了不少防空高炮,也击落过大量美军军机,但只能防住重点区域,对于漫长的后勤交通线,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上甘岭战役中,那条500米长的后勤补给线,在美军地面炮火和空中轰炸相交织的全方位火力监视之下,成了一条死亡通道。
当时上级下令:谁能送一筐苹果进坑道,就能直接立二等功。
但一直到战争结束,连一筐苹果也没能送进去,就连15军军长秦基伟身边的警卫员请命去送,也倒在了路上。
无数次的尝试后,坑道上布满残肢断臂和散落的苹果。
最终,一个叫做刘明生的17岁运输员,终于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坑道,在炮火的轰击下,其携带的一框苹果仅剩下一个。
这一个苹果,在指挥员、战斗员、伤员手中来回传递,谁都不忍吃第一口,后来连长带头咬一小口,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递了两圈才被咬完。
双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了敌人900多次冲锋。
据后来统计,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4.5万人的第15军打出各级战斗英雄12383人,占全军总人数的27.5%,那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英雄之战。
在战斗中,涌现出了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以身体堵塞机枪眼的黄继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玉石俱焚的孙占元;有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最终守住了阵地的新战士胡修道;有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从而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的通信英雄牛保才……
第1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记载: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这是一场怎样惨烈、艰难、英勇、和悲壮的战争啊!
指挥过此战的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05 最后一战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国苦朝鲜战场久矣,他希望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艾森豪威尔撤换了范弗里特等好战分子,美军主动做出让步,建议交换战俘,双方于4月6日正式恢复和谈。
看到美国人想从战争中抽身,李承晚不干了,他开始组织游行,试图把美国绑在一起继续接着打。
美军想停战,韩国不同意,所以志愿军决定给李承晚一点教训,以打促谈,“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金城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此役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最近热播的《金刚川》就是以金城战役为背景,讲述一个敌我双方反复炸桥修桥的片段。关于这个片子……演员很努力,其他的不做评价了。
金城战役期间,有一个精彩的“奇袭白虎团”事迹:韩军王牌部队白虎团的团部在战斗中,竟然被我军一支13人的小分队摧毁。
白虎团是当时韩国的头号王牌师首都师第1团,因表现出色被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旗”,该团完全美式装备,配有 1 个机甲营、4 个炮兵营,以及大量的纵深炮兵和航空兵。
就这么个牛哄哄的王牌军团,被我军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12人侦察班,化装成韩军士兵巧妙地通过多道岗哨,神不知鬼不觉插进了白虎团团部。
当时其团部正在开会,我军小分队趁其不备突然开火,经过几十分钟激战,成功击毙了白虎团团长,击杀击伤团长以下97人,这里面可是一堆干部呀!
此外还俘获了敌人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并缴获了白虎团团旗,而我方13人则无一伤亡,此等壮举,就问还有谁?
此战一举捣毁了该团指挥系统,王牌部队白虎团团部就这样无比憋屈地被闪电消灭,周围的韩军失去指挥方寸大乱,为我军大部队的反攻扫除了障碍,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各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屡屡上演。
比如曾以一杆连瞄准镜都没有的前苏联老式莫辛·纳甘步枪,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上甘岭狙神”张桃芳;又比如凭一己之力打垮一个炮兵连,一个人俘虏了63名英军的刘光子。
这种战斗事迹随便拿出一个放到别的战役当中,都是神话般的存在,而在“人均战神”的志愿军当中,却屡屡出现。
张桃芳最令人叹为观止而又忍俊不禁的事迹是,当他狙杀到211个敌人的时候,军长知道他是214团的,就鼓励他再打3个。于是张桃芳就又回到狙击阵地,狙杀了最后的3名敌人。
这是什么情况?
这简直就是拿狙杀敌人当点菜一般信手拈来了。
还有刘光子,何以能够凭一己之力俘虏63名英军?
因为在朝鲜战场,英军们见识了太多不怕牺牲引雷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所以当看到刘光子一手端着冲锋枪,另一只手里捏着手雷的时候,谁都不怀疑如果自己胆敢轻举妄动,刘光子引爆手雷的决心,所以在最初几名英军被刘光子击毙之后,其他人就都不敢再反抗了。
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从麦克阿瑟、李奇微,到克拉克,美国换了两任总统和三任总司令,始终无法战胜对面那支武器落后、补给不足的神一般的队伍。
更令美国人惊恐的是,他们发现志愿军越打越强,到1953年,志愿军的坑道战已经出神入化,地下长城修得四通八达,且都是双层设计不怕炸,装备也空前提升,不但已经可以对美军进行火力覆盖,甚至连飞机都有了好几百架。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李承晚几天之内便认清了现实,两周后,朝鲜战争被志愿军彻底终结了。
此战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提供了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不但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而且在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方代表克拉克上将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年少如我,哪知他们付出了什么。
我曾怀疑,如此轻付生命可值得?
如今终于,明白他们为的是什么。
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啊?
他们就那样,一笑奔天涯……
前几天,我一直在单曲循环《抗美援朝那些人儿》,当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中,志愿军战士们那灿烂的笑容时,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古往今来,人类战争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够与抗美援朝相提并论,那真的是一场志愿军们“英烈遍地,人皆战神”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他们也曾有过灿烂的笑容,但他们最终都把热血洒在了冰冷的北国。
黄继光如果还活着,今年89岁;邱少云如果还活着,今年94岁;杨根思如果还活着,今年98岁。
如果他们还活着,也已是儿孙满堂,可他们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北国的天空。
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有的人不理解: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慷概赴死呢?
因为战争是为了和平,是为了祖国的长治久安、为了人民和后来者们,能够享受盛世太平。
19万条鲜活的生命,197653位志愿军战士的壮烈牺牲,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为中国赢得了和平与发展、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岁月静好的幸福生活!
今天中国终于站起来了,国力富强,繁荣昌盛。
当年那种美国大兵穿着厚重冬装吃着牛肉罐头、志愿军战士爬冰卧雪一口雪一口炒面的巨大差距,再也不会有了,永远不会有了。
70年前,在那种令人绝望的悬殊实力对比之下,我们都能打退美国侵略者,今天的美国,想凭几架飞机和航母、凭几个跳梁小丑的恫吓,就把中国人民吓唬住,以为可以挑战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遏制中国崛起和复兴的步伐,那是痴心妄想!
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先烈们,华夏复兴的号角,你们听到了吗?
你们会开心吗?
你们想家了吗?
先烈们,今天我们接你们回家!
近年来,国家已经陆续将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接回祖国。
9月27日,中韩双方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确认交接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这是自2014年以来,第7次接志愿军遗骸回家。
英烈们,终于魂归故土,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安息。
忠魂归来兮!
英烈千古!英烈千古!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是共和国的荣耀,是新中国立国之战。
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