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的人口问题还有救吗?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2021-02-09

欢迎点击右上方 ↑ 关注本公众号

作者:Cimon


从来没有哪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动会吸引那么多关注。东北人才流失。这个令人焦虑的现状,从何讲起?

1. 东北历史上的人口变化

东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当时东北地区为幽州境内。

▲燕国区域图

在中国的周代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当时燕国的人口约有100多万,鼎盛时期的兵力就多达40万。

辽金元时期,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这对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287年,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统辖东北全境。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人口剧增。

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入关,统一全国。之后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辽阳、锦州、长春、吉林、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清廷在1907年,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总人口1942万人。

2. 东北的陷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后,被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各地势力见状则纷纷乘机改旗易帜。张作霖成为独霸三省的大帅。

军阀混战,则导致一切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陷入巨大的动荡与混乱之间,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因为粮食不足,导致各种死亡,饥荒不断,饿死病死,总人口增长极慢,或者停止。

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众为避战乱被迫进行迁移。据统计,迁入关内的民众“不下五六十万”。

 

▲移民关内

日军占领东北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定都新京(现长春市)。日军在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急于恢复生产,开发战略资源。开始采用怀柔政策,引诱四周难民的迁入,并且采取鼓励甚至强制关内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东北。

▲伪满皇宫

但是由于东北地区饱受侵略,日军在多地制造“无人区”,人口大量外迁,据统计抗战期间东北三省的总人口约为3000万,而湖南一个省就有3800万人口。

3. 共和国的长子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称赞哈尔滨为共和国的长子。后泛指整个东北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国的经济重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中国现代工业史上,东北地区曾创造过数不胜数的全国第一。在这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第一辆国产汽车

1949—1957年,在东北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一直使东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发迁移和计划迁移都比较活跃。

自发迁移中,延续了传统的“闯关东”路线,山东、河北等地移民主要迁往东北北部农业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尤其是人口密度较低的黑龙江省。

▲闯关东地图

计划迁移主要是吸引全国各地的劳动力迁往东北,开垦荒原。其中数十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至今,东北平原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统计,1954—1957年,黑龙江省累计迁入了146.51万人。

4. 孔雀东南飞

1978年,是东北人口流动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由于户籍制度监管十分严格,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不算明显。但是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                       

不同于建国初期,关内人口流向东北。自20世纪80年代来,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流向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北人口大量流出,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九十年代东北人口净迁出40.4万人,本世纪头十年净迁出量达到219.1万人。

其中大部分人口流向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吉林省为例,2014年,吉林省净流出人口约为70.8万人,其中大部分人口流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也有越来越多的东北人流向了杭州、南京等地。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不同于河南、安徽、江西等劳务人口迁出大省,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为高素质人口迁出。

2014年吉林省跨省流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8年,同时跨省流入的则为9.37年。吉林省高端人才的流失严重,仅2014年大学生流向外省的便比2012年高一倍,人才流失的形势不容乐观。

对于东北地区留不住人才的窘境,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并不否认这一事实。“我承认东北地区确实有人才流失的情况,而且在某一段时间里还比较严重,就吉林大学来说,在过去有一段时间里流失的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211大学’了。”

而随着东北三省人口净迁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财力支撑风险逐渐扩大,许多城市面临空心化的风险,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将造成严重的威胁。

数据显示,指出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不是季节性的人口外流,而是持续性外流,是青壮年劳动力、高学历的人才大量外流。这会使东北经济发展的后劲变得严重不足。

“闯关东”成了“出关东”。

5. 缘何外流

根据雷文斯坦的人口推-拉规律。人口迁移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北作为计划经济的弄潮儿,在建国后出现了大量国企。在改革开放后,东北依然没有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体制的束缚太大,这种体制最终赶在东北的希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东北地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东北投资却连续下滑,严重的国企思维,逐渐演变成了“投资不过山海关”。

面对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投资下滑,其背后原因始终引人关注。

一是产业结构失衡,传统产业占到90%以上,而新兴产业则不到10%。

二是从投资主体角度来看,2016年下降66.5%,同时国有企业包括政府投资都在下降,民营企业不投资,外资也引不进来。

三是从营商环境来看,“重大轻小、重国轻民”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得不好,政策与法律环境也都存在一些问题。

反观南方,市场经济如火如荼。不少南下经商的东北人淘到了第一桶金,尝到了甜头。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东北人南下。

▲东北人口南迁

像海南、珠海等南方城市的宜人气候也一度吸引东北人去那里购房、定居,特别是在海南。而像深圳那类既不排外、门槛又低的新兴开放城市则更是聚集了大批的东北人群,也成为很多人的最终归宿。

6. 路在何方

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吸引人口流入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途径之一。

很多出去读书的大学生留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这是正常的人才走向。相比把去外地读书的本地人吸引回来,留住本省高校学生更有效。盘活本地人才资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人才流动有自然的规律,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落实到位,经济回暖,人才也终会回流。

节流也要开源。东北三省的人才引进计划诚意满满。沈阳“零门槛”落户,中专生亦可落户沈阳。通过一系列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

可喜的是,最近三四年,“出关东”的形势已经开始逆转。在沈阳、大连等东北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人才流动出现了明显的“燕回巢”。

2014年至2016年,沈阳平均每年接受高校毕业生6.4万人,其中净流入2.6万人。2017年的在沈就业的大学生更是达到了7.8万人。外地在沈阳就业人员2016年约12万,是2014年的两倍。沈阳今年春季的求职者竞争指数为53.3,排全国第四位。

他们返回东北,有的是因父母年迈需要照顾等家庭原因;有的是因大城市房价高、拥堵严重,生活、工作成本较高;也有看中了东北地区物美价廉的创业、生活成本以及优厚的政策。

但是在他们而言,白山黑水,才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参考:

《抗战以来东北人口迁移》

《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流动及其影响研究》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Cimon   编辑 / 排版:Thomas (唐)


—(End 结)—


长期征稿,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欢迎浏览往期文章:

“日不落帝国”是如何沦为美国最铁跟班的?

重庆是如何“逆袭”成都的?

你还记得南斯拉夫吗?

泰国:刷出存在感的奇特国家

不统不独,台湾到底想要什么?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爱干净?

欢迎打赏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