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你痛恨的日本正在研究救命的药物,为人类贡献更多的诺贝尔奖

互联健谈 2019-04-13


导读

 

今年的诺贝尔奖带火了一种抗癌药——Opdivo,现在日本代购圈、医疗中介圈都刷屏了这种药。此药的研发者是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该药在日本的定价大概为17万日元/瓶,相当于人民币12000元。


每年国庆期间,都是诺贝尔奖公布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奖带火了一种抗癌药——Opdivo,现在日本代购圈、医疗中介圈都刷屏了这种药。



原来,此药的研发者是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


据了解,这种药对20%的癌症患者有效。经过几次降价,从今年11月起该药在日本的定价大概为17万日元/瓶,相当于人民币12000元。

这种药的疗效如何呢?

▼ 去年6月这位老人家被检查出患了肺癌和喉癌,医生告诉他只有三个月生命了,后来接受“opdivo”注射治疗,现在居然能跟夫人登山旅游了。



▼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是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没有控制住,癌细胞转移。从去年12月开始“opdivo”注射治疗,据说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



科学家的事业是高尚的,因为他们是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工作。

值得骄傲的是,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也曾获过诺贝尔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


但令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一点是,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确实比中国多。


1901年至2018年,日本是欧美之外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包括11个物理学奖、7个化学奖、5个生理学或医学奖、3个文学奖、1个和平奖)。特别是21世纪后,日本人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虽然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但恰恰是在这20年里,日本获得了17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小小日本,为何能成为“诺奖大户”?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对学者、知识的尊重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日本纸币从100日元到10000日元都是学者,没有一位政治人物。

一千日元上的人物——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


五千日元:樋口一叶,日本著名文学家:


一万日元: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最隆重的怀念、最深刻的尊敬。



国民教育重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它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之路。”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曾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可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


健康发展的科研体制


屡次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日本在科研方面长年累月的投入。

        日本从20世纪5、60年代就开始在国策制定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扶持,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目标。

         相形之下,我们的起步比日本晚了不少,在日本加大科技投入的60年代,我们则在文·革运动中,科学家大多被下放牛棚、改造劳动,无可奈何的形成了“科研断层”。

       当然,近年来,我国正在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而长期以来,日本科研经费一直保持GDP占比3%以上,居发达国家之首。

         在日本,如果有教授用科研费请客吃饭,一旦被揭露就要遭受严厉处分,并被媒体谴责。科研经费难以用于科研之外的用途,同时由于日本大学老师本身就是高收入阶层,没必要再占便宜。

         而且日本在科研经费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去行政化,课题申报采取注册制,避免层层审批的行政干预。



      日本高校教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自由度也相当高。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人员才能心静于研究,科研氛围和诚信意识才得以保持。

        日本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进行。

      而且,获得计划资助的学者,不像我国入选计划的学者,马上就有了某种身份标签,在学术活动中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他们需要认真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不是由行政部门评定,而是由学术同行评价。

     所以,这一系列长效机制,造就了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日本一直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而大部分国家只是它的下游接盘侠,以最核心的“芯片”技术为例,这个产业涉及的十大设备生产商中,美国企业4家,日本企业5家。

       日本在纳米和新材料研究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和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国际合作科研计划。日本正积极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环境、材料和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扩张。


不自满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总结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

      近年来,《科学技术白皮书》多次声称,日本科技创新力正出现衰退


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从最高年份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


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


在政府科研预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其实,比较的基数不同,意义大不相同。日本的科研投入在很早就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才会增长缓慢。

      无论如何,低调不自夸的国民性,使得日本科技界时刻保持清醒,正视未来。


中国能从日本经验中借鉴什么?


      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实力的比拼,不仅只看GDP,更看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

      这些年,全球都在货币放水,也就是用债务刺激经济。但日本放出的水流进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研发环节;而中国的放水流进的是地产、基建和“城市化”

      中国要面对的是地产泡沫的尾局和老龄化的到来,如何在未来竞争中赶超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