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6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三流母亲当保姆,二流母亲当教练,一流的母亲当什么?

互联健谈 2019-06-07


来源:天涯论坛


三流的母亲做保姆,二流的母亲做教练,一流的母亲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母亲,“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 1 -


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极为重要,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


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


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妈妈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


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


有的家长很纳闷:


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


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


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


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


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


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


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挑起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 2 -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


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情,二是礼。


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


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


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


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


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


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 3 -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


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


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


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


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


让你放不是不管,是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


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要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


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


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


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


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


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 4 -


当下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


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


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


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



我们要反问的是:


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


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


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


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


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


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


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


作为一名家长,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