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机器?毛坦厂学生1年5000张卷子
每年高考临近,毛坦厂中学就会刷屏一次,今年也不例外。
毛坦厂中学的高三学生过的什么样的生活?
每天6点到晚上12点,长达18个小时,除了吃饭和午休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在不停地上课、做题、考试。
吃饭、上厕所这些必须做的事情,也要严格控制时间,每顿饭不超过10分钟。
除了紧张的时间安排外,毛中学子的压力来源还有一个——考试,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
前几天有个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晒出自己的试卷,一年做了5千多张,堆起来有1米高。
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要做15张试卷,每张试卷做下来至少要花1个半小时,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不眠不休地做题。
而且,每次月考的成绩表都会贴在墙上,没考好的会上黑名单,退步的学生要自我检讨。
在毛坦厂中学,学生必须时时刻刻精力保持高度集中,绝对没有机会开小差,因为每间教室里都安装有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
班主任或许没出现在教室里,但他的眼睛可能正盯着监控画面,每个人必须专心致志。
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紧绷,让毛中的学生难免有些小问题,如肥胖、便秘、腹泻、长痘等等。
这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了,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为真的生不起。
平时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感觉到有点要生病的苗头,就赶紧自己买点药对付过去,不到站不起来的程度绝不会卧床休息。
三年如一日的夙兴夜寐,枕戈待旦,只为换取一个目标——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声音——质疑和嘲讽。
质疑这种高压模式下培养出的都是“刷题机器”、“高分低能”、“即使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
白岩松曾基于他调查和亲眼见到的事实,做出了一个非常客观、公允、深刻的评价:
来毛坦厂读书的,大多都是底层打工者的孩子们,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非常卑微的家庭。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这轮流给孩子做饭。这个母亲做几个月的饭打工去了,下个母亲做。他们都不是富裕的家庭。
高考的那天,大巴驶出毛坦厂的那幕,我至今想起来都一身鸡皮疙瘩,真是让人掉眼泪。
上万人守着大客车,孩子出发要去高考。
在这样的一个人浪和人群当中,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做出任何嘲讽毛坦厂中学的事情。
毛坦厂中学坐落的大别山区,是中国最穷的地区之一
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没法跟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拼,连邻近三线城市六安乃至县城都拼不过。
但即使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他们的一本上线率可以达到66%!
他们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那一颗顽强地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80%以上都是来自于农村,北上广的教育资源确实很好,但是农村的家庭供不起。
这是当下偏远农村最佳的教育模式,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是一位来自滁州的独腿父亲,跨越600里,把孩子送入毛坦厂中学,而他就在学校旁边给孩子做饭。
还有很多母亲为了节省开支,租很便宜的出租房。
为了有钱供养孩子,在照顾完孩子之后,她们又在毛坦厂镇找了一份临时工,即使月薪一千也愿意干。
在毛坦厂中学,每天来送饭的家长,是一道特色风景。
因为他们吃够了读书少的苦,不愿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一辈子无出头之日。
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自然无法理解贫困地区孩子对高考的执着。
知乎网友“云帧数浪”说得很现实:
在北京你有无数条路线通往五道口,在毛坦厂我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走出大别山。
毛坦厂一个老师说的很好:
同样是18岁的孩子,有人把孩子送到国外,有人送到毛坦厂;
还有人送到东莞的制衣厂。在那里,是没有人整天看着你背书做题,也没有人说你学习不好,让你很没面子,或者没收你东西。
真的没人再逼你去学习了,没人在乎你有没有未来。
那时候的你会不会想念有一个叫毛坦厂中学的地方,想念那个曾经折磨你的地方?
在知乎上有人问,在毛坦厂中学读书是什么体验?
最高赞的答案是:对于真的想学习想改变的人来说,那里不是地狱,是天堂。
互联杂谈后记:
嘲笑这些苦读的学子,其实就像嘲笑一个穷人把掉在地上的饼再捡起来。
但是,类似每天做十几张卷子,真的有意义吗?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高考改成谁舌头伸的长就录取谁,那么学生努力练习吐舌头,你该嘲笑他吗?当一个人希望通过大学学到更多的知识能从事更合适的工作时,无论吐舌头是否有意义,是否会对今后工作学习有价值,他只能努力吐舌头,否则他就根本没机会上大学。
这时,难道不是应该嘲笑规则制定者吗?
所以简单鼓励努力,鼓励苦读,对于个人也许意义重大,但是对于这个社会,其实很不负责。
首先要做的是,能不能缩小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甚至能不能把义务教育扩大到12年?即便不能12年,9年义务教育总可以保持资源差不多吧?!如果资源真的不够用,显然应该向落后地区倾斜,因为有钱的家长更可以弥补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
在解决教育资源问题后,要解决每个人的出路问题,除了上大学,能不能有更多其他的路?如果这个社会把大学或者985大学当作一种出身来歧视其他人,那么必然有大量人为了这个身份而去高考。如果不上大学,也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认可,大家就没必要挤独木桥了。
最后才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
公立大学依然可以采用统一高考,实行基础的高等教育。没有合适的办法前,只能考试,而考试分数线,各地显然应该一致,除非教育落后地区可以适当照顾,不可能教育发达的北上广反而分数线更低吧?!
除了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私立中小学都要积极鼓励,高等教育也完全可以市场化,入学也应该以自主招生为主,谁办的好,谁留下来。国家把公立学校维持好,私立学校有本事收天价学费,只要家长知情愿意,为什么要限制?甚至还要限制学生户口?!
高考不单单是一个考试制度,更深刻的反映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因此也不可能通过简单修改考试规则来解决高考问题。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