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我的父亲是高考状元,可是我...

互联健谈 2020-09-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灵 Author 风灵之声


 

文  风灵

 

去年咪蒙旗下的公号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的时候,我粗粗看了一遍就觉得很有些不对头,正如我一位校友所说,写这文章的人恐怕根本就没见过什么高考状元。

 

我校友比我早几年入校,那时学校里的省状元应该大把都是。到了我入校后,有所滑坡,省状元没那么多了,但地市这级的高考状元并不稀奇。就四川省而言,当年泸州的高考状元就住我隔壁,全国其他地市的状元也时而遇到。当时只道是寻常,见得多了,我都忘了我的父亲本就是一位高考状元。

 

咪蒙的文章没让我想起,我自己回忆高三经历的时候仍没有想起,直到前段时间,重发了一篇应试教育的文章,引来读者争论,最近又看到许多家长为高考焦虑不安,引起我重新审视:我自己为什么自然而然就较少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呢?父亲的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才终于浮出水面。

 

父亲是1964年绵阳行署的高考第一名,那时不兴称状元,也没有省排名,所以理论上父亲有可能是省状元(但我私心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不过,绵阳行署(地区)不仅包括现在的绵阳市,还包括广元市、遂宁市的地盘,管辖19个县,能在19县中名列第一,当然也是挺牛了。

 

可惜他们那级入学不久就遇到文化大革命,所谓时代一粒灰,个人一座山,他后来的人生并不得意,2014年罹患重病,辞世已近六载。父亲的经历是另一个故事,我只想谈谈他对我学习的影响。

 

可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很长时间,我都认为,他对我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

 

我从小的成绩不错,考全班第一名是常事,偶尔也能混到年级第一名,甚至还有一次拿全市智力竞赛第一名。但有个高考状元当老爸,这些成绩在他眼里算什么呢?一句表扬也不会有。我从小并不在他身边长大,上中学后才到成都和他在一起。初中学校奇差,我学的也似乎有些吃力,数学特别是平面几何不太好,感觉他对我是相当失望的。

 

网上有段子说家长辅导功课,小学低年级是得心应手,小学高年级就有点力不从心,到了初中高中,基本两眼一抹黑。但对于高考状元来说,这都不是事。老爸如果愿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全部通吃,一直到高三,到大学低年级的高数物理等等都无压力。问题是,我在他眼里那是奇笨无比,他没有什么耐心和我周旋。比如问他平面几何,哪怕很难的习题,哪怕他几十年没做过平面几何,他都能轻松解出来。但讲解时,一言不合就是劈头一顿骂。骂我笨也就罢了,还骂出各种花样,什么“你十个小风灵也比不了我”,“你只要能考上川大,我手板心给你煎鱼吃”(后来我考上了他的母校,为此经常要求他手心煎鱼,他便耍赖说是激将法),还对自家女儿性别歧视“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女生小学还可以,到中学就不行了”……可想而知,我见了他就犹如老鼠见了猫,这样的父女关系下,我慢慢不再求教于他,他本事再大我也不找他。

 

不过,他有时也会主动辅导,我总觉得他的真爱是文科,为了实用而学了理工科。我也是文科成绩好,本科却选了理工科,不能否认是受了他的影响。所以老爸喜欢给我讲古诗文,教材里难点的古文都会给我讲讲,还会补充些诗词对联小故事等。记得初中有次和他散步,他说,我念一首诗给你,你读三遍看能不能背下来?他念的是李商隐的七律“锦瑟”,有点难度,但我不想让他瞧不起,生生硬记,第二遍就背下来了,至今仍然背得很熟。也是怕他骂,很少让他改作文,但偶尔和他一起旅行写的游记他还是要看看。那时候我喜欢花里胡哨的修辞,他特别强调不要以辞害意,当时不是很懂,现在才逐渐理解其中意义。

 

对,老爸喜欢的是“点拨”,说一两句关键要点,要求听者就能醍醐灌顶地“顿悟”。据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对99.99%的学生而言,这都不是个好办法。比如说他强调基本功扎实,我也是结束学生生涯多年后,才知道“练好基本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重要。

 

也有立竿见影的时候,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政治这两门课,我基本可以做到平时不听课不碰书,到考前一天晚上,老爸来划划重点,我随便背背,第二天就能考95分以上。但这不是我的高考科目,考再高也不算太大优势。

 

初中的英语老师罢课一年,高中我考进了省重点,英语老师是班主任,局势相当严峻。老爸支招让我翻译英语课文,分析句子结构,我认认真真做了一学期,逐字逐句翻译分析了一册课本,后来英语再没落下班上前十名。老本一直吃到四六级,都是一个单词不背,一套题不做,裸考四级的时候连考试时间多长有些什么题型都不知道,懵懵懂懂进了考场,最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

 

然而,数理化这几门主科,我没有吃透“练好基本功”的精神,又不敢多问,更不敢请他系统梳理辅导。后来高三凭借自己的小聪明胡乱搞了搞,分数虽然不错,基础并不扎实,进了大学就陆续暴露了弱点,很是耽误了后来的专业学习。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些能够讲解传授的都是所谓的显性知识,有固然好,没有也不是大问题。真正有深远影响的是那些隐性知识默会知识,连我自己都长期没有察觉,更不曾宣之于口的知识。

 

现在想来,老爸其实是给了我一个如何学习如何考试的活生生模板。长辈曾揭老爸的底,说他上学时经常打瞌睡。老爸解释是因为小时候家贫营养不良。但据我观察,他打瞌睡的习惯保持了终生,看书看电视时,忽然就呼呼靠在椅背上睡着了是常事。上课经常打瞌睡的家伙,考了绵阳地区第一名。题海战术哪还有容身之地呢?

 

所以,连带我自上学起,题海战术就不是选项。虽然我主要靠自力更生,不求他帮忙,但老爸看到我刷题,不但不会鼓励,还会念念有词地泼冷水:“好角色不在忙上,瘟猪子撞在墙上”。言下之意,搞题海战术那都是瘟猪子的下策。除了学校发的练习材料外,家里并不支持我买任何教辅资料,更不支持报什么辅导班。我买参考书什么的,不但要自己从零花钱里省下来买,还要偷偷摸摸地藏着掖着,不敢当他面拿出来,否则会被骂浪费钱。

 

上了高三后,学校气氛非常紧张,每天发下的卷子一大叠,家里也不管我能不能做完,更不管做的好与坏,反正11点半必须睡觉。我举例班上某某某,某某,如何刻苦,头悬梁锥刺骨,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做题,都是遭来老爸一通无情嘲笑。当时我面临的局面是,提高成绩是必须的,题海战术是不能考虑的,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找出最优解。后来,高考的结果证明我基本实现了该目标。

 

因此,即使是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以我父亲和我自身的经验,我都不能理解题海战术有什么好处。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就是设置一种障碍,淘汰掉那些不能以合理成本考上大学的人。优先选拔出来的就是老爸那样的人,闭着眼睛打瞌睡也能拿状元,成本最低而收益最高。我认识了解的其他状元或准状元其实也类似,有的刻苦,有的不刻苦,但都不是靠刷题蛮干。其次是我这种,平时不努力,考前花一些成本突击应试,总的来说还是成本小收益高。然后是花了相当成本,考上满意大学的,算是成本收益平衡。而那些一直拼命努力,成绩却不理想的,恰恰是高考打算淘汰的人。实际上,题海战术是以形式上的勤奋来掩盖思想上的懒惰,是缺乏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缺乏创造性的体现。合格的考试命题应该能筛选出这样的人。当成本大于收益时,正确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成本,同时想法设法提高收益。但现实中,很多家长,老师和教育机构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加大学习强度,增加学生身心负担,不但往往成效不大,而且即使有所收获,也带来了持久的负作用,比如十分常见的厌学,长期来看,多是得不偿失。

 

前几天看到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持之以恒为了高考努力拼搏十几年?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合格的高考和正确的应对高考方式都不应该是十几年努力只换一次考试成绩。正如老爸所说,“好角色不在忙上,瘟猪子撞在墙上”,可惜,太多人没看到真正的“好角色”,“瘟猪子”倒是满大街,而且很多都混在教育行业,以致题海战术成了政治正确,堆积如山的习题成了高考标配。

 

就此而言,我是幸运的。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