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我们告诉日本人不要纵火,没想到对方选择了自焚
互联杂谈按:
互联14永久休息了,部分文章会补发。请大家及时关注互联健谈,以及:
互莲服务/hulianhutongfw
“当我看到军部决定进军西贡时,我就知道对美外交算是完了,我曾不顾危险设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终归失败。一些人总是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却忽略了长远的危险和国家福荣,我知道这在外交上意味着什么,但真不曾想到结果是那么的残酷。”
这是,毕原喜重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当年日军进占印度支那南部,以及随后日美谈判的破裂,做出的反思。
毕原喜重郎,1941年日美谈判的日本首席代表、前日本驻美大使、外相及战争末期的首相。
“这场谈判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帝国自身在谈判中面临着以下三个困难:
一、日本国的民意民情均十分强硬,热衷提出缺乏理性理智的诉求。主要原因是民众长期受军国主义及武士道精神教育熏陶,视自己的国家为世界顶级强权(长期自称“大日本”即属典型事例,笔者注),同时还认为美国人缺乏战争意志,生性懦弱,不值一提。当日本民众得知美国对日决裂后,强烈请求日本立即对美国宣战,此现象在当时的日本媒体上已有充分的反映。愚昧的日本民众其实并不清楚对美决裂意味着什么?日美的国力差距究竟有多大,更不理解日美的差距绝不仅仅是海军军舰及空军战机数量的差距,也不是什么国民意志的对抗,而是科学技术和国家组织能力的完全不对称。
二、在对美妥协条款的具体落实中,日本政府各个部门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部门利益。在日美谈判中,美国要求日本控制海军军备,并从中国大陆撤出占领军(退回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态),结果遭到了日本陆海军两部门的竭力反对。日本谈判代表中的明智派深知美国的实力,屡次试图做出妥协,但每次的妥协主张都遭到了这两个实力部门的强烈抵制而未能如愿。最终,谈判日益拖延反复,美国国务卿赫尔终于失去了耐心,最后他对美国海军司令表示,“日美问题已经不再需要我,该你上了。”
三、在谈判的关键时刻,日本决策者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承担对美妥协的责任。谈判僵局始终不能打破,首相近卫文麿因不敢担责而被迫辞职离任,陆军出身的战胜东条英机大将上台。东条新首相最初也试图对美国做一些妥协,但在遭到鹰派将领(包括一批言行激进、屡屡发动诛杀政府温和派高官的中下级军官及鹰派文人,笔者注)的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决策层只能诉诸天皇召开殿前会议来定夺了。裕仁天皇也深知美国实力强大及妥协对日本的重要性,但他也不敢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只是含糊其辞地写下了御批‘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何风雨乱人间’,但这句话显然不能扭转乾坤。最后在没有任何人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情况下,帝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进了对美国开战的巨大陷阱。”
“我无数次地阅览当年日美谈判的进程,品查当事人的回忆录,事后不得不承认此乃日本国民和日本外交的极端愚昧无知所致:
1、日本决策者事前高估了日美贸易的重要性,低估了南洋航道对美国的意义,最终轻忽了美国的决裂意志;
2、日本谈判者忽略了罗斯福美国的对日立场并未有其所言那么强硬,不过是一种谈判策略,谈判还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就像赫尔国务卿所言——日本从中国撤军可以缓行(时间足够让日本解决中国问题),美方当时的核心诉求是日军必须从印支南部迅速撤军;
3、日本政府竟然因为恐惧妥协的名声,使得整个民族因此走向自我毁灭的战争,这与明末崇祯一样愚蠢可笑。”
谈判失败后,美国的制裁成为日本脖子上的绞索,日本选择了孤注一掷..
珍珠港事件后,占全世界40%工业生产力的战争机器被彻底开动。
从1940年7月到战争结束,美军的飞机制造总数高达四十万架,1942年,美国一年就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是日本的6倍。
当速度快,飞行高度高的B29轰炸机,飞临日本时,日本竟然束手无策...
“河水为之沸腾,玻璃为之熔化,向上喷发的热气甚至毁掉了一些轰炸机”。([日]《昭和史》)
最终B29在广岛投下了...
“我们原本只是告诉日本人不要纵火,结果没想到对方竟然选择了自焚。”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