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荡者的日常:王家豪
A Wanderer Lost in The Daily Scene
策展人 | Curator:张韵 夏继清| Sofia Xia Jiqing
2019.8.10—9.1
地点 | Venue:
拉姆(杭州)美术馆
Musée l’Amour (Hangzhou)
浙江省杭州市青年路27号 |
No.27 Qing Nian Rd. Hangzhou.ZheJiang.China
“一个游荡者的日常:王家豪”个展现场,展览将延期至9月1日王家豪此次个展名为“一个游荡者的日常”,呈现其近两年的绘画创作和一件装置作品。日常生活的体验和以此引发的思考一直是王家豪创作的灵感来源不断推进的母题。游荡者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波德莱尔的笔下,他们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性的对立和揭示者。游荡者在瞬息万变的经验中捕捉城市的风景,与忙碌的社会机器保持着观望的距离。闲逛者的出现意味着社会有了一个旁观者,城市因此变成了被审视的对象——景观。游荡状态脱离了正常的社会运作机制,因此游荡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栖息状态。不同于波德莱尔的“游荡者”或本雅明“闲逛者”中所含的身份概念,王家豪有更体面、“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正如展览名字一样,游荡是他体察日常的方式,也是他对现实的态度与立场。
主厅展示了他的几幅充满蒙太奇色彩和视觉表现力的绘画,这些作品灵感最初源于平常不过的场景和行为,在艺术家敏感而独特的感受下多种复杂的思绪涌入其中,展开了杂糅的叙事。王家豪绘画中的空间体现出明显的公共性和及物性,即使是他虚构的场域仍然由可被普遍解读的典故、具体的指涉所构建。“一个游荡者的日常:王家豪”个展现场/A Wanderer Lost in The AnDaily Scene:Wangjiahao Exhibition Image 拉姆美术馆(杭州)/Musée l’Amour (Hangzhou)8.10—9.1,2019
副厅呈现了他创作中现实性的一面。这些绘画描绘了日常的景观:山、河、桥、国道、写字楼……我们首先从中感受到现实的庸常和粗砺,然后发现其中的生动和诗意。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对抗交织关系是贯穿王家豪创作的线索。他热衷于描绘那些过渡性的、临时的存在,用客观准确的描述将观众带到亲切的现实之中,又能以十分视觉化的形式语言、间离的叙事以及娴熟的用典将表达指向别处。
“一个游荡者的日常”&“无名剧场”开幕现场,何红舟教授致辞
“一个游荡者的日常:王家豪”个展现场/A Wanderer Lost in The AnDaily Scene:Wangjiahao Exhibition Image 拉姆美术馆(杭州)/Musée l’Amour (Hangzhou)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王家豪是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九零后青年,在2018年四所高校研究生代表的展览“年轻的潮”中,他非常思辨式地把自己对创作对象的观察,关于艺术中何为“良好实践”的分析,逐一道来,将一种文人式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公众眼前。这次“一个游荡者的日常”与十文的“无名剧场”同时展出,王家豪关于社会环境的描绘与十文的超现实图像交叠在一起。
王家豪的展览名称引用了波德莱尔式的观看现实的方式,以自己居住的环境“国道”作为创作对象,但又带有旁观者式的距离。整个展览没有用过于标志化的视觉形象来框定,而是用观察方法和创作手法把不同的作品进行观念上的整合,有窗外的海、逃逸在马路上的鸵鸟、望山奔跑的中产、雕凿一半的佛像、路边的广告牌……所有的物都在我们的视觉习惯之中,但总是有超出现实的场景,一直有一个跨过画面的视角,我看到的是背后一条条不断延生的国道。国道是他日常居住的环境,换句话说,他的创作也可以当成在“写生”。他的“写生”也不再是坐而绘之,而是凝练出有距离感的现实情境,人物和风景都同时获得了写实主义和印象派的语言,他的写生作为日常生活的“书写”,也获得了自己的出发点。有这样一批创作者,从附中到研究生都在美院的校园中度过。从学院内部长出来的学生,对于艺术史有着自己的内在理路,同时谙熟古典绘画的创作系统。这既是具体而深厚的滋养,同时也是萦绕在他们的创作中需要走出的氛围。王家豪作为作者传达的“现实感”在观者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可知可感,同时他的创作也保持了绘画的干净。
“《公园》放在展厅入口处,也是我这阶段创作的第一幅作品,描绘的就是从工作室望下去的场景。画这张画的时候公园还未修建完成,但已经有人在其中散步、嬉戏,丝毫不受影响。至于未建完的部分,我索性将规划图中常见的直方图填了进去,保持它的“真实性”——概念上的真实状态。” 望山跑死马之一 Run Me to the MountainⅠ望山跑死马之二 Run Me to the MountainⅡ
“‘望山跑死马’是句俗语,意思山就在眼前却迟迟到不了,这是一种咫尺天涯之感。我偶尔会跑跑步——在跑步机上,几十分钟下来挥汗如雨,其实原地不动 。据说中东的富豪养有血统金贵的马,非常奢侈,空调伺候,配有营养师、按摩师,但还是得让它运动运动的——就在特制的‘跑马机’上……山和马在古时是实像,在当下以及我的创作中就成了一种意象,心中有意,便取山、马之形象,或是看到了更加现代的景象,心中起了古意。”
山前驾校 Training Ground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山前驾校》来源于真实场景,王家豪对其动了些手脚。中国人总想把山、石之类的非生物看出点人和动物的模样来,王家豪将开口笑的弥勒投射在了开凿的山体上。下方的驾校场景乍看上去真实可信,但细看却有不少荒谬之处,如同闹剧,像极了现实的缩影。“我想营造一种亘古与短暂、超然于世俗之间的对抗。”山左侧有个黑洞,压在佛掌下,是一个隧道,也是一种未知。这幅画采用从库尔贝到学院式的典型写实主义语汇,这种手段对应一种经典化的、实在的、现场的、可信服的视觉感受,但在他的画中却作为“借来”的语调同荒诞的叙事构成悖反,相互消解。
桥上的风景 Landscape with Bridge 《桥上的风景》与《山前驾校》气息相近,但在逻辑上却相反。“这幅画取材于真实场景,此路段常常堵车,恰好给了我充足的凝视时间。每天大约八九点会有环卫工人划着船在此河段打捞,没多少垃圾,颇为悠闲,而桥上的人则算着时间焦急等待。有时候看得久了便会出神,形象、色彩开始抽离,多种思虑涌入画面,一些很古的、很妖的……”不同于《山前驾校》以看似写实的语言构成超越现实的表达,《桥上的风景》则是以超现实的语言传达个体真实的感受。“空窗”系列呈现了从室内看出去的景象,一张是毛坯房,大家都很熟悉;另一张是海景房,截取自王家豪一朋友发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的风景,当然也不属于室内画——这是一种处于与临界地带的观看感受。空旷而简陋的内景无法给出关于时段、区位、阶级等附加的属性;窗外惨淡而飘渺的景色也绝不指向唯美或崇高的感官愉悦,画中无论内与外都是没有明确所指的,除了空窗观众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内景的残骸也无法提供比它本身更多的意义。《毛坯房》中明亮而含混的窗像是银幕,而《海景房》中能看到海的窗则像是链接到“所向往的生活”的“视窗”。无论如何,窗都是目光或思绪通向他处的通道。大风景-89方 Great Scenery-89㎡《大风景-89方》是这一阶段的第二张全景式风景。和第一张《路边野餐》一样,也属于针对身处环境(320国道沿线)的创作。画中地平线被尽可能压低,天空统治了绝大部分画面。整幅画控制在清冷的灰绿色调,左侧红色的广告牌打破了和谐。“89方”字样勾起了观众的敏感神经,与之对比的是广袤的空间和视线尽头的写字楼。画面远看有一种类似新客观主义摄影的真实感,但看局部却是以果断、肆意、流淌的笔法表现的。这种指向绘画身份属性的语言和整体上摄影视角之间构成了另一重冲突。在野风景 Transitional Landscape《在野风景》是王家豪酝酿已久的地景装置项目,根据此次展览空间特地设计,并首次以实物形式呈现。这件作品可以串联起他近期的创作思路和该展厅的诸多作品。“在野”是一个政治学词汇,即不在位,边缘、被排挤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些像模像样的、标准化的景观。这件作品的素材来自于真实环境,城市建设进程中会有一个漫长的过度期,旧的东西被拆,但新的东西还没建起来,中间这一段就叫做废墟,废墟被盖上了防尘网,时间久了野草长了出来,先将网顶起来,顶出一个个小坡,远看如同千里江山图,慢慢穿过网,长成一片一片草丛,其间还有妖艳的野花,如同罂粟。在王家豪看来这些风景比起花坛里的“标准”风景更生猛、美丽。这种美是带有对抗性、实效性的。消亡的归宿就摆在那里,是向死而生。风景即政治。临时风景-洞 Temporary Landscape-Hole《在野风景》中的一些元素出现在了《临时风景-洞》里。在野草丛中有一块裸露的土地,中间有一个黑洞,这可能是勘探的痕迹,也许是通向未知的入口。要是再走近一点,视线再高一点或许就能一窥究竟,但艺术家就此止步。水从野草下漫出来,流入洞中,在夕阳一般的光线下星星点点,犹如灵泉,为压抑的画面增添一丝娇弱、短暂的愉悦感与亲和力。
《龙井虾仁》是王家豪少有的静物题材,也是此次个展上尺寸最小的作品。灵感来自于一次朋友的饭局,上菜时浮夸的摆盘吸引了艺术家的注意。全世界的高级餐厅都注重事物的色香味,但像这样“徐喷以烟”动静结合的非中国江南莫属。干冰升华的雾气盖过了虾仁成了那道菜的关键,也成了艺术家笔下的主角。角落里露出了两个几何状的易拉罐,这是最近在网络上被誉为最超前设计的椰树椰汁。虽是静物,却是充满动感的。自然的、工业的,缥缈的、坚实的被编织在同一个画面中,相互映衬、咬合,构成了画面内在的稳固。
银湖1(蓝色) Silver Lake Ⅰ
展览艺术家王家豪、十文与策展人张韵女士坐在《在地风景》前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9月1日
王家豪,生于九十年代,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油画系研究生,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从事出版编辑、艺术创作和写作等。
欢迎关注公众号
长按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