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跋涉路——我的阅读教室故事(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题解:
对于建一间阅读教室,对于我较为漫长的教育人生来说,只是“一段路,一段旅程”而已。但是走上这条路之后,已经无法回头,无论如何只能往前走,往前走……甘苦自知,酸甜苦辣不时交织,真是人生好滋味!
或许在我建这样一间教室之前,国内没有一间教室直接叫“阅读教室”。如今,已经有很多很多,他们也为了区别,在其前面加了很多颜色,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七种颜色。
之所以建一间教室,最早是出自于自己的私心——为自己40岁之后的教育生涯寻找一个好玩的事情,让自己可以每天有不同的挑战与新鲜感。
2012年5月,基于自己多方面、多次的考量,向学校提出了建立阅读教室的申请,当时的设想是这样的:
教室文化是最近一两年才提出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文化,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具体物化体现。
从美国雷夫的56号教室到香港台湾的教室专有文化,都延伸出特色的教室文化。因此,基于我自己对教室的理解与教学现场的实际需要,目前教室的设置与变化已经不能够达到我的教学要求。
教室的文化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传承功能,有着自主教育的成分。如果专有教室能够固定,能够为某位教师所专有,可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传承。每一届的学生都可以从上一届或者上几届的学生留下的学习历程记录中获得学习的传承,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延伸的教学目的。
而“阅读教室”是基于阅读的需要,基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的目的而设置。使教室文化更具指向性与目标性。
1.关于教室的面积
需要突破目前常规教室的面积,需要腾出相关的展示板、阅读区、书包等学具的摆放区的空间。
2.教室的硬件配置
(1)需要有多于常规教室的电脑等电子阅读设施,初步设定为除了常规的电脑设备外,需要另配电脑3-5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设置为教室局域网络为最佳,为后来的掌中电脑阅读做铺垫。同时,教室的投影设备建议为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为佳。
(2)教室阅读区的配置。需要在教室除黑板区域外,都能够依墙做简易书架,颜色尽可能为淡绿色为佳。
(3)教室展示区的配置。这个区域为教学历程记录做准备,既会为教师的学习布置留下空间,也为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与成果记录做准备,需要大量的展示板,既要有固定的,又要有活动的小型展示板。这个部分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4)教室的固定与方位的调整。因为教室的布置,需要一间固定的教室,不会因年级的调整而更换。为了便于实际的教学,目前的教室朝向——窄向位置为黑板的位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黑板的位置调整为长向位置。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暂时不作调整。
(5)教室的桌椅要有别于常规教室的一人一桌,要利于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讨论分享。日常呈现的方式为“小组式”围桌方式。所以课桌要利于合并与拆分。椅子如果能够设计为随时转动方向为最佳。
(6)因为未来教室的不少课程是自主开发课程,如果能够配备相应的打印与复印设备为最佳,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忽略。
3.教室的软件配置
(1)教室的课程设置:通用教材与自主开发教材的相结合,四年级以通用教材为主,自主开发教材为辅;五年级通用教材与自主开发教材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六年级通用教材为辅,自主开发教材为主。
(2)课程设置理念初设计:通用教材以单元统整教学方式为主(非目前流行的单元主题和单元整体教学);自主开发教材以“文学圈”模式教学。
(3)班级管理理念:以“班干部轮换制”为表征的“尊重平等”教育为理念。
(4)课型设置理念:遵循国际流行的专有课型设计为表征:背默课、表达课、阅读课(分阅读技能课、阅读统整课、班级读书会、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等)
(5)阅读区软件配置:A.图书配置:一部分希望学校能够专有配置(大概一次性投入价值2-3万的图书量);一部分来自于往届学生捐书;一部分来自于使用学生的捐书;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自愿捐书;一部分来自于各个出版社在教室设置“出版社阅读专区”。B.阅读分享卡,需要专门设计与配置。C.电子图书的准备:一部分来自于学校的投入;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自我开发;一部分来自于出版社的捐赠。
(6)作业的设置:个性化设计,针对性布置,以“工作纸”模式。
以上只是初步思考与考量,未尽之处,实施过程中再进行补充。
从这张申请计划书到现在的教学现场实际状况来说,差别不是特别的大。
我想,这一切都源于赵镜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童书如何进入教学现场》中提到“阅读环境的营造”。先生在文章中如此叙述:
阅读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对提升阅读的兴趣是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故,如何善用班级教室有限的空间,规划出舒适而又方便的阅读环境,考验教师空间规划的能力与根本的教学理念。
阅读环境的营造可分为两个方向来思考:空间的规划与书籍的陈设。关于空间的规划,班级教室可以区隔出若干不同功能的角落,透过适当的动线安排与美化(如插一朵花、铺上桌巾),将使原本呆板的教室呈现出具多功能而又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是有关书籍的陈设,书籍陈设应以为方便学生取用为原则,并可依不同的目的、功能将书籍做适当分类,吸引读者选取阅读。
准此原则,有关阅读环境的营造,可做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班级图书来源
教师自己长期的搜集
学生每月提供班级共用的书
图书馆借用的书
(2)出版书讯及电脑网路的建置
推荐学生优良读物或新书资讯
(3)主题区的设置
除一般书的陈设外,又可依作家、画家或配合教学主题、概念设置主题区,陈列图书、录音带,或新书介绍。
(4)读者剧场的设立
为提供阅读者有发表、对谈的机会,可不定时的设立读者剧场,让读者以各种方式呈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5)学生作品展示区
建立教室是学生表演舞台的观念,充分利用教室空间,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创作成果。(不必要整齐划一,避免家徒四壁的空旷。)
我想我的阅读教室的硬件设置需求,应该潜意识的受到先生的指引的。两厢对比,是有着特别多的相似点的。但或许是先生是根据台湾的教室现状提出的命题。而我则根据大陆的教学现状做了适合我自己的设置,使教室在原有的常态状况下有了较大的变化,甚至有了一些“革命化”的转变。
对于名为“阅读教室”的教室,在硬件配备上一定会与常规的教室有所不同,它的显著特质在于:有众多依墙而建的书架(阅读区)、有做为展示分享之用的展示区、有方便讨论交流的围坐式桌椅(小组式组成)、有独立摆放书包工具的私人物品区以及有方便电子阅读的电子阅览区等等。
当时的“阅读教室”现场是这样的:
这也是我现在称之为“阅读教室1.0版”。
“诗歌的阅读”与“诗歌的教学” ——我对诗歌教学的一些“胡思乱想”
每一种语文要素都需要持续的积累,重要的阅读方法也需要教师在导读中反复地训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