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书店在新乡:始于1948,致敬爱书的你!

李文艳 相约新乡 2019-05-25

★新华书店,在新乡★

林清玄和新乡新华书店的读者在一起

   也许,我们并非生于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年代。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您,可能是一位老人,或是一位而立之年的青壮年,亦或是正在书山题海中奋斗的少年,但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与书店有关的共同记忆:红底白字的金字招牌——新华书店

  任何一座城市的繁华地带,都矗立着一家新华书店。


  有人将她比作港湾,伴我们的灵魂不再孤独;有人将她视为圣殿,教化我们的心灵不会狭隘。这个新中国的“老字号”,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起,就在为每位爱书人输送着精神食粮。



  1948年9月,新乡市第一家新华书店在新乡县小冀镇“出生”了,70年里,书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知识带着书香走进了百姓生活,她的拥趸者,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父辈到喜欢《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子孙,交织着几代新乡爱书人的温情记忆。


01

1948年9月,新华书店在新乡开张!

  昔年,新乡县小冀镇及其周边算是比较繁华的区域,当地生活的精华尽在于此,美食店、粮店、理发店、裁缝铺……热闹繁华莫过于此。


  1948年9月,是个让全市书友为之疯狂的日子,新华书店开张啦!



新乡新华书店“成长记”

 

1、成立及前身。


  1948年8月,太行新华书店派罗树松、袁泽华来到暂获解放的获嘉县,9月到达新乡县小冀镇,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建立了“太行新华书店新乡分店”。


2、变更阶段:


  1949年5月,“太行新华书店新乡分店”并入华北新华书店,建立了“华北新华书店新乡分店”;

  1949年8月,成立“新华书店华北总分店平原省分店”,属华北总分店与平原省委宣传部双重领导;

  1952年10月,由原平原省分店中下设机构服务科改建的新华书店新乡支店成立;

  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新乡支店负责整个豫北地区新华书店系统的业务领导;

  1958年5月,省店决定将新华书店财权交由地方管理。新乡支店更名为“新乡市新华书店”;

  1961年8月,新乡、安阳分治,新乡市新华书店下属店变为14个县店和焦作市店;

  1963年1月,新乡市新华书店改为河南省新华书店新乡市店;

  1963年4月,将新乡市公私合营的亚兴书店并入市新华书店;

  1968年,新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网点成立,由卫北门市部迁入,改名为北干道门市部;

  1975年1月,建立新乡地区新华书店;

  1985年,外文书店并入市新华书店;

  1986年2月,新乡地区店撤销,并于6月并入市新华书店;

  2000年10月,在原平原路门市部的原址上,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正式奠基;

  2002年8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紧张施工,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正式开业运营;

  2007年7月16日,全省新华书店人、财、物划转归河南出版集团(现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2009年6月15日,河南省新华书店新乡市店变更为“河南省新乡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崭新的书店、整洁的书架和“新华书店”的大招牌吸引了许多市民,书店的规模虽不及街道上的其他商号,但店堂内壁上的年画、展台上摊满的小册子,还有连环画,令读者每日踏破门槛。在此细细消磨一个下午,成为新乡人流年岁月中的一份情结。


詹耀福摄于1973年健康幼儿园


  凡是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新乡人,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建国、新国、新华等字样。家住我市南区的张新华,就因为名字跟新华书店一样,所以对位于家附近的新华书店更是别有一番感情。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天少不了要往邻街的新华书店“报到”,“那时候觉得,新华书店一定是书最多的地方,特别神圣。”


  每周六,父母也会带着兄弟姐妹几个一起上书店看书,“大人看大人的,我们就看连环画,很多人买不起书,都窝在一起看,看完了要翻页,却总有人凑在你的肩头说,‘等等,我还没看完’。”许多人看书一直看到书店打烊,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个年代的读书氛围也深深印在爱书人的美好回忆里。


《支撑》   摄影:王子予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买书虽是件奢侈的事情,可旧时的书店门口仍是一副读者们摩肩接踵的景象。《毛泽东选集》、《青年修养》、《新华字典》都成为承销不衰的经典读物。人们透过一排排整齐而有序的精神食粮来窥见远方的诗意,各自的精神乐园和柴米油盐互不打扰却又能相互满足。


  而在用“克扣”自己口粮积攒下的几块钱买了本书后,收银员会在书本的最后一页盖上新华书店的章子,像一枚给予爱书人的奖章,那时的满足与欣慰,恐怕只有当时的人们才能体会了。



02

一座牧野城 处处读书声

  新华书店在这里,度过了书荒的60年代、书禁的70年代,也见证了80年代的黄金阅读期。


  这里,有恢复高考后,有志青年连夜排队,只为购买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激情与抱负;


  这里,有无数醉心文学的人们为购买到一本《一千零一夜》或者《基督山伯爵》而傲娇;


  这里,还有当年几乎人手一本的经典畅销读物《新华字典》……


  彼时的人们,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从书籍中饥渴地吸收人类文明的财富。外界再纷繁的社会,也无法改变他们对彼时渴求知识、追求梦想的留念。


摄影:郑敏锐


  70年来,新华书店始终以自己的节奏默默发展着,不骄不躁、不快不慢,就这样遗世而独立地成为那个静美的存在。


  70年,人们已经无法看到那复古泛黄的招牌和小彩旗,也没有了那记忆中镌刻岁月婆娑的书架。如今的新华书店经营面临转型和改革,但读书人对新华书店的品牌、书籍、环境和氛围,就像认同自己走过的人生旅途般,不容置疑。



03

年年迎客,芳华依旧 

 岁岁怀念,日渐白头  

  今天,再来到新华书店,外面是热闹的车水马龙,里边是书香弥漫的温馨。犹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文化绿洲。无论任何时代,这里永远不缺爱她的人们:与新华书店同年代的白发老者轻轻翻阅看着一本回忆录;穿校服的小学生坐在石阶上荡着两条腿看绘本;有些还是来自远方的游客,硕大的背囊随意散落在脚边。



  看到这依然然爱书的人们,我们会突然想起,小时候,一直渴望长大,这样就可以不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后来,渐渐长大,内心越来越浮躁,外界也越来越嘈杂,我们也很少能够再为偶得的好句而欢欣雀跃,更难得在书海中捕捉到瞬间的怦然心动。


  

  但是,新华书店却在这个时候,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再次致敬每一位爱书的人们。


十中校园里的“漂流书屋”


  于是,颜色鲜艳、样式可爱的漂流书屋开始出现在小区、校园及每一个大家几乎触手可及的角落;



  用《石榴花开》展示新乡孩子们绽放的文学梦想;


  用《琅琅书声》的全民阅读计划,为每一位爱读书的人献礼……


大手拉小手  摄影:杨惠玲


  从1948年到2018年,一路走来,新华书店七十年里,从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到跟随解放大军南下,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到八十年代的读书热,从改革开放后的大繁荣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对文化阵地的坚守……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都可以看到新华书店的影子。


书香进军营——“琅琅书声”读书会暨飞机场社区漂流书屋启动仪式


  始终与时代同步,并见证了整个民族传承文化、追求新知的历程。这一金字招牌和它背后传承的精神不仅是新华书店,也是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如今,新华书店依旧年年大门敞开,芳华依旧;而爱书的人却岁岁怀念、日渐白头……


  参加“琅琅书声”的小读者  

摄影:杨惠玲


  我们寻找和记录这座城里的爱书者,他们是喧嚣浮世中,耐得住寂寞的人……


相约新乡&新华书店




【本期编辑】王嘉俊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注】本文图片源于新华书店,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点击图片↓↓↓观看新乡大片


从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当时年纪太小,不明白其中包含的感情,直到观看《心想是城 相约新乡 》,才明白:你爱的这片土地上,有你的回忆、你的脚步、你的未来!


往期回顾

河南新乡:左手欧洲,右手海洋,铿锵迈向“下一站”!

新乡和平桥头:金龙庙里供的谁?藏的记忆这么苦……

新乡一塔曰“玲珑”,中原“望见”意大利!

新乡人为何被称“牧野儿女”?这应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河南新乡最震撼“大片”刷屏,“心想是城”惊艳全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