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茹振钢:中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

刚红 李靖 胜利 相约新乡 2021-08-02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外宣微信公众号

昨天,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播出的《麦爸和菜妈》迅速刷爆了朋友圈。网友们纷纷被这一对儿为中国人饭碗殚精竭虑的农业专家伉俪情深的夫妻圈粉。



你知道吗?“麦爸”茹振钢“菜妈”原连庄的故事就在咱们新乡!


“麦爸”茹振钢和“菜妈”原连庄,这对农业育种界的夫妻档,两人是大学同学。茹振钢是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矮抗58”;原连庄是著名的白菜育种专家,中原地区百姓吃的每2棵大白菜,就有1棵是她培育的“新乡小包23”。


如今,正值麦收时节,咱们好好认识一下麦爸茹振钢


△《面对面》视频:麦爸和菜妈


小 麦 之 父

让百姓吃得饱吃得好


茹振钢,1958年生,小麦育种专家。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

被誉为“小麦之父”。



茹振钢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挨过饿,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怀着让“百姓吃得饱、吃得好”的初心,1978参加高考的茹振钢选择了农业专业。但真正让他在小麦育种道路坚持下来的,是群众对丰收的渴望。

茹振钢“我考察一个一个地方,小麦种得再好,到最后,临收时候,一场大雨,一场大风都倒伏了,这让老百姓很无奈。我必须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要培育安安全全的品种,让老百姓安安全全生产,有好的收益。”

1981年,茹振钢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现在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百泉农专,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在那里,茹振钢遇到了恩师,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黄光正安排茹振钢做他的助手,为茹振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年春节,黄光正专门请茹振钢到他家,亲自下厨,并请茹振钢喝酒。席间,黄光正对茹振钢说:我们搞科研要有点傻子精神

茹振钢:“我一晕乎,傻子精神,你说我有点不聪明吗?黄教授紧接着说,好多人不是因为不聪明,是因为太聪明了。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他不持久。搞科研的人要持之以恒,盯住一个科学命题就要把它干到底干到完美,干到把自己聪明才智全部用尽了。他这样一讲,我说我能行,我不怕吃苦,我能坚持到底。”

1988年,黄光正临终前告诫茹振钢,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把小麦科研事业继承下来。谨遵恩师教诲,茹振钢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 

与田野为伴,与小麦为友,茹振钢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春节泡在实验田里观察和鉴定小麦抗冻性、抗旱性,“五一”到大田里研究小麦杂交授粉,国庆节又忙着小麦的播种......

“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小麦育种虽然劳累,但茹振钢把它变成了享受。

茹振钢:“有时候甚至晚上觉得那棵麦子我还没观察够,我得去看看观察观察。夜静了,其他的杂音都没了,能听到麦子一节一节在拔高的声音,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说不定还有小昆虫配着音乐,那是多好的享受。

每次遇到风霜雨雪极端天气的时候,茹振钢都会坚持前往实验田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成为麦田中的逆行者。他说和麦子一起经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能发现小麦不受冻的奥妙、培育出抗冻的品种。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培育出的“百农矮抗58”成了家喻户晓的小麦新品种,成为河南及黄淮南部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

2013年,他因在小麦育种上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茹振钢希望,让中国的小麦和小麦制品像中国的文化一样丰富世界的餐桌。



藏 粮 于 技

创育高水平亲本高品质品种


每年麦收临近,都是茹振钢教授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这不,在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的河南科技学院千亩杂交小麦实验基地,茹振钢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员,又顶着烈日骄阳,下田工作,现场查看最新培育的杂交小麦。


微风轻抚,千亩麦浪摇曳出一曲美妙的丰收乐章。站在浸满麦香的千亩试验田里,头带草帽、手拿竹竿拨动着小麦的茹振钢幸福得如同眼望丰收的农家老汉。



穗子很大、杆子很高、潜力很大!茹振钢发自内心赞美的就是他目前最为中意的小麦新品种“中智-2”号杂交小麦。“中智-2”号是他2004年赴智利考察时引进的标本,经过15年无数次的改造,已经成为培育高产、稳产、优质小麦的骨干亲本,具有极高的产量潜力。



对小麦的细致认真,成就了茹振钢的育种科研。传统的小麦品种,往往都是耐高温的不耐寒,耐干旱的不耐涝,耐瘠薄的不耐肥,怎样让小麦协调统一这些矛盾,达到一个完美而理想的状态?


茹振钢教授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长穗偃麦草与百农矮抗58等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系)杂交,培育集抗旱、抗虫多种抗性为一体新品种,有效拓宽了小麦的基因库


茹振钢:我们把这个草和小麦结合,把草上耐旱的基因、耐瘠薄的基因和抗病抗虫的基因转到小麦当中来,现在就培育出了这个(品种),一丁点病害都没有,(是)非常耐旱耐瘠薄又高产的品种。



为 国 出 力

科技“组合拳”助力国家粮食生产


“藏粮于技”又一季,牧野大地景象新。“科技感”饱满的无垠麦田,让人感受到的是蓬勃的生机、丰收在望的喜悦。深谙小麦的茹振钢教授就像是麦田里的指挥家,麦子随着他的指挥棒变化生长。他坚信: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科技,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关键在种子技术。中国人必须牢牢掌握住小麦的话语权,藏粮于技,为祖国的未来储备。


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小麦产量增长因素中,新品种的贡献率超过30%。


近年来,茹振钢教授主持选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百农418和百农4199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亿多亩。特别是矮抗58小麦新品种,截至到2018年累计种植面积3亿多亩,增产小麦140多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



一系列“藏粮于技”的组合拳,助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茹振钢教授始终用坚守书写着小麦育种史上的传奇。他设计建造的人工气候室,使小麦实现了“一年四熟”,大大缩短了小麦育种的周期。



茹振钢教授带领它的团队,用科技创新坚实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新品种创育的加速度让农业现代化的脚步铿锵有力。目前,他们正在选育更新更好的小麦新品种,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占领国际种业竞争的制高点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



“为国出力,匹夫之责;为党奉献,党员之任!”作为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的“总工程师”,茹振钢教授正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科研团队、培养一支农技推广队伍,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通过一系列“藏粮于技”的组合拳,助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让土地生金,让祖国的粮仓更加丰盈”,

茹振钢做到了。

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孩子,

有了粮食,干啥,都安心!



【注】图文综合《新乡广播电视台》、《央视新闻》、《三农中国》。

往期回顾

辉县“盘上”: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新乡一朵花,一年卖20亿元……

五月份,新乡成了中央电视台眼中的“红人儿”!

新乡市区这片湖,比西湖还要大……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王高峰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王嘉俊 杨 杨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