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关大街:新乡市的“王府井”和“南京路”!

王嘉俊 曹路 相约新乡 2021-08-02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外宣微信公众号


20世纪初的新乡北关街,相当于如今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是一城繁华之所在。

——《卫河记忆》(主编:李宝琴)


民国时期的民乐桥(也称北关大桥等),该桥距今有900余年历史,在清代以前,是卫河上仅有的一座南北通行的石拱大桥。 图片来源:《卫河记忆》

1

卫河之滨,豫北“汴梁”


在今劳动桥北不远处,即新乡旧城的北门所在地。


北门里东侧曾有一座桥,由当时知县邵博于宋政和元年(1111)所建,人民感念其德,称之为“邵公桥”。


彼时,桥下卫水轻漾,桥上车马辐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每每行至此处,必纷纷赞叹:此乃新乡版的“清明上河图”


邵公桥曾有过很多名字,比如“北关桥”。在卫河南岸有条东西走向的街,叫北关大街。劳动桥南,是该街的西入口。


劳动桥头北关大街西入口 摄影:王嘉俊


在清代,北关大街每天都有集市,街东头的大王庙香火很旺,每月初一、十五,以及农历时令都有相关的庙会。


 金龙四大王庙   来源:平原晚报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北关大街从西向东,路南排列有银行、刘家鞋店、老叶小卖铺、小酒馆、烟糖店、熊家肉店、老郑饭店、糕点店门市、张家白铁铺、老耿干果店、老刘五金土产商店、布庄;


路北是一段靠近卫河的码头,以卖蒸馍、丸子汤等为主的地摊,再向东是个卖粮油的地方、裁缝铺和现存的百年药店。


每当夜幕降临,北关街各商业店铺和小摊贩都点起电石灯和汽灯,也有一些蜡烛和马灯,高灯下亮,行人光影,加上招徕客人的吆喝声,好一派繁华气象!


这里货物齐全,堆积如山,任凭顾客自由挑选,直到满意而去。当时人说:“北关是新乡最热闹的繁华街,比哪条街的货色都齐全,就像一幅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摄影:王嘉俊


自明代以来,北关就成为达官显贵置业兴家之地。卫水两岸有亭台、别墅13处,如曲水园、竹园、依水园、钓台、鹤园等。


解放初期的北关街和卫、游家的门楼。

   摄影:李西良


北关大街上的各大行号都是前门设店,后门建有泊位,供货船停靠装卸货物。特别是游、卫两家的豪宅大院,一连数院,建筑近半条街。还有南边的李家,楼房均为砖木结构,多为四合院,三合楼,楹柱出檐,木格走廊,雕梁画栋,十分考究。


李家大院门楼   摄影:王嘉俊


李家大院内部   摄影:王嘉俊


北关大街的东头因临近饮马口,是新乡东码头,每天北关大街多有从天津运入的食盐、海味、布匹、糖果;从怀庆府运来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从道口转运来的南方特产,再通过码头运出当地的农副产品,包括赵村的熏枣、小冀的白布、孟营的麻刀纸、潞王坟的石灰、西南的毡帽,以及鸡蛋、油料、小麦、杂粮等,街上遍布商贩售卖小麦、棉花、红花、花生、红薯、蓝靛、甘蔗、西瓜、土盐、石灰、绸缎、大麦糖等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基本满足新乡地区人口的日常生活需要。


白帆倒影  摄影:李西良 



2

那年夏至,两个洋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是甲午战败后的第三年,那年的6月21日是夏至,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北关大街的商家最喜欢夏至,日长夜短,天不黑透不关门。


今天,守在街边老商铺过活的人    摄影:李佳豪


就在这天,有两个洋人出现在街上。他们身穿朝廷官服,站在卫府门前,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片刻后就被请进卫府,看热闹的路人纷纷挤进了卫家。


原来,这二人一个叫海沙地、一个叫博嘉甫,都是比利时的工程师,奉湖广总督张之洞之命来新乡城勘定卢汉铁路的路线。


当时卫府坐镇的是卫少裕,其父是卫荣光。


卫荣光,历任安徽按察使、山西代巡抚、江苏巡抚、浙江巡抚,官从二品。这样一个相当于副部长级的官员,过六十大寿时仅以油条招待客人,清廉之风被称为“三根油条”以至于后来新乡城里的老百姓对卫家很是尊敬,纷纷去石榴园祭奠卫荣光。(石榴园在北关大街西一里,当年卫大人在卫河南岸堤坡上开辟出三四亩大小的花园,栽种了从京津两地带来的石榴树苗。几年后,这里形成了大面积的石榴树林,人们称这一带为石榴园。)


2019年5月初的石榴园   摄影:洪雪


进入卫府后,海沙地对卫少裕说,张之洞大人奉慈禧皇太后之命修建卢汉铁路,卢汉铁路北通京城,南抵汉口,途径新乡,对卫家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博嘉甫十分赞同,卫家在卫河河畔,水陆方便,如若加上铁路之功,更是方便转运。建议路线经过北关大街,就设在卫家门前。


卫少裕却勃然大怒,坚决不同意铁路路过家门。当年慈禧太后说铁路是不祥之物,如今铁路横跨卫河,会破坏卫家风水。


洋人走后,卫少裕立马给张之洞写了一封书信,大意如下:


张大人和先祖卫荣光都曾治理山西,百姓对张大人很爱戴,先父生前最后任职山西巡抚,为大清朝呕心沥血。而今得知张大人督办卢汉铁路,途径新乡,是念先祖旧情,理应感激,但考虑田宅风水,建议勘测专家将铁路线路更改一小段,让先祖福德能继续福荫当地百姓云云。


张之洞看信后,就让卢汉铁路新乡段线路重新规划,新乡车站另选其址。




1904年,道(口)清(化)铁路通车,新乡城内有了第一条铁路。


1905年,1月卢汉铁路通达新乡,8月,全线通车,新乡车站位于建国路西侧,离卫家所在的北关大街足足远了四公里。


卢汉、道清铁路交汇,只要买一张车票,不论南下北上,皆可免去周转之苦。况且车站离北关不过四五里,商贸转运有卫河码头也着实方便。


现在的北关街   摄影:王嘉俊


卫少裕看到自己能使火车改线,神气得不行。通车之日,他把卫家大院的门上重置匾额,上书“太史第”三个馏金大字。还把当年的两位洋人又请到家中,令家丁在门口锣鼓齐奏、鞭炮齐鸣,庆祝卫家的生意从此越做越大。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卫少裕费劲力气改变的铁路,竟是卫家衰落的开始。


铁路通车以后,沿北关大街经石榴园、姜庄街、中山大街(新华街)至火车站,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然北关大街依旧人来人往,槽子船、大煤船仍然日行百里往返天津,但是道清铁路已然取代了部分航船的功能,天津的洋货海货先到车站,再运到北关,北关市集已经成了二道贩子聚集之地了。新乡最繁华的区域,开始向火车站周边转移。


北关街老石阶   摄影:王嘉俊


卫少裕第一次忧心忡忡,他不知道资本该流向哪里,是随这沉沉的卫河一路向北,还是搭上呼啸的列车由北向南?……



3

繁华成昨,云烟成雨


在岁月长河中,北关大街曾承载了新乡的一城繁华,如今,不仅繁华成昨,随着地面上的老砖和屋顶上的旧瓦越来越少,这里藏着的记忆也正在慢慢消散。


在西头,“908岁”的邵公桥于1984年机械船进行卫河清淤时被拆除了中孔,仅剩几座桥墩,在去冬的雪色下像一位垂垂老者。


邵公桥残存的桥墩   摄影:李佳豪


在中间,始建于明代的奶奶庙,在历经500多年的风雨后被修葺一新,但在朱门之后,貌似并没把当年的烟火气重新聚拢住。


奶奶庙   摄影:王嘉俊


在东头,听着卫水流淌,在通向和平桥的北关街东段,两侧密集停放的汽车仿似堵住了人们对那些旧时光的念想。


北关大街东段   摄影:王嘉俊


曾经,街边的卫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一脉,是有世界声誉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她自新乡蜿蜒北上,直达京津,曾运载过皇帝的龙舟,曾润泽过百姓的生活!


而与北关街渊源颇深的两条铁路,则在近代中国发展格局中,把新乡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今天,金龙四大王庙后面,历史老墙与现代广厦隔卫河相望。   摄影:王嘉俊


如今,新乡已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京广、郑济、郑太三大高铁汇集地。她虽不沿边,却搭上中欧班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虽不靠海,却画上米字形高铁的东北一撇。还有新日韩铁海联运国际班列,直达山东半岛,拥抱蓝色海洋……新乡依然挺立在时代潮头。


然而,历史酿造的记忆总让人敬重与启思,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先辈们蹒跚而坚定的身影中,朝着理想,奋而前行。


今天的游家书屋    摄影:王嘉俊


新乡需要再努力一把,一起把北关大街管好护好,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珍惜历史的砖瓦,让人们在奔梦路上,随时找到给心灵“放假”的地方。


摄影:洪雪


请看,北关的石榴花已化累累果,芳香四溢,等你来嗅……






往期回顾

茹振钢:中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

新乡:“中国第一麦”是怎样“炼成”的?

辉县“盘上”: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王高峰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王嘉俊 杨 杨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