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潮·忆新乡(百年变迁):粗布衣、的确良、文化衫、牛仔裤,你最爱的青春记忆是哪样?

文艳 相约新乡 2023-01-15
部分图文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从母亲在寒冬夜里纺出的粗布衣,到引领一个时代的“的确良”;

从蓝、灰、黑的单调工装,到五彩斑斓、款式各异的潮款;

从风靡大街小巷的健美裤到衣橱经典单品牛仔裤;

从上世纪之初新乡卫河畔的第一家纺织厂,到今天遍布大街小巷的衣服专卖店……

百年来,新乡人穿在身上的衣服,就是一部写在不同年代的变迁史。


根据新乡《文史资料》一书记载,清末民初期间,新乡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三等小县,没有织布工业。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新乡人主要使用的都是家庭自织的土棉布,所穿的衣服也都是手工缝制。


卫河对岸的面粉厂

直到1920年,新乡通丰面粉公司建成投产,亟需大量装面粉用的口袋布,这时候才有延津县小店乡的村民开始筹集资金,在北关街以北临卫河南岸,租用了一处民房,创办了新乡市首家织布厂,生意十分兴隆。


1921年正式生产的卫辉纱厂,成为中国北方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华新纱厂大门

进入三十年代后,新乡织布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年不少人说:织布机一转,大米洋面吃不完。


1950年,无锡公泰纱厂与上海诚德纺织厂一起内迁到新乡,和华北军区后勤生产部合并建成河南省中原棉纺织厂。


这就是咱们新乡人一直爱称的中原纱厂,中原纱厂及后来的新乡棉织厂 都是从上海等南方城市迁至新乡的。


当时新乡成为当之无愧的纺织城。


到了1956年,新乡私营棉布业全部纳入了公私合营企业。


这之后家庭纺织的布匹大多是用来补贴家人穿衣用的。


但是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虽然衣服是纯手工的居多,衣服款式却在悄悄的变化着: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大多人的服装以短袄、夹裤、对襟短褂等为主,颜色主要是黑或者灰,经济较为充裕的很小一部分人则更喜欢绫罗绸缎的锦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山装、解放装的日子

到了六七十年代,衣服的款式相对来说工装居多,这个时候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尤其是在城市里,放眼望去,统一的灰色中山装和蓝色解放装。



家住原阳县、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王阿姨,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她还是一个刚刚记事的女孩。


在她的印象里,那个时候到商店买衣或者扯布是需要用公家发的布票的,但每人每年大概也只能领到三尺的布票,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一家六口人的穿衣用布问题,所以王阿姨勤劳能干的母亲,便在寒冷冬天的晚上,经常一个人坐在织布机前吱吱喳喳的织出一匹又一匹的粗布,来补贴家用。



因为白天母亲要去生产队挣工分,所以只能在晚上织布。


而这些织布用的棉花是父亲用家里其他东西到县城换来的。换来的棉花由奶奶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用纺车纺出一根根轻柔但结实的棉线。


妈妈再把这些线装在织布机的梭子里,这样就可以抽空坐下来织布了。


不仅是冬天的棉衣,夏天的单衣,还有春秋的夹衣全是母亲织的土布,就连盖的被褥的里子、面子都是妈妈织的粗布。



粗布衣来家常饭,吃不俗来穿不烂。


在王阿姨的印象里,妈妈织的粗布是那个年代里,凝聚着全家为这个家庭一起努力的幸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补丁衣服是常见的,不管大人小孩穿的衣服几乎都是补丁摞补丁,谁也不会笑话谁,从这补丁能看出哪家女主人针线活更好一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的确良”,假领子,喇叭裤

“绿蓝黑灰”的帷幕落下后,一种纤纺织品——的确良,风靡全国。


的确良是一种合成纤维纺织物,源自英文dacron的音译。面料光滑,不易起皱,多用来制作衬衫和连衣裙。


对于习惯了粗布、棉布的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的确良”衬衫一时成为洋气、时髦的代名词。但那时大家也买不起几件“的确良”衬衫,只能购买“的确良”做的假领子。


影视剧中人们买假领子的情景

牧野区赵先生

那时,能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那才真叫时髦。


我们这些农村娃真是做梦也不敢想。


1983年,我的母亲去外婆家探亲,亲戚送给母亲一块的确良布料。回来后,母亲不舍得给自己做衣服用,就给我做了一件半截袖的衬衫,天蓝色的格格衬衫,穿着又好看又舒服。


走在大街上还总有人问我在哪里买的衣服,甭提多高兴了。后来缝缝补补穿了6年也不舍得扔掉。

关于的确良还有一段小故事:


毛主席一次去上海视察,一位女工作人员回来较晩,毛主席问她为什么回来晚了?她说,今天遇到百货商店卖的确良裤子,她排队买了一条,买的人多,所以回来晚了。


毛主席问,的确良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买?

她说,的确良洗了不发皱,裤缝不用熨就有,还耐磨耐穿。


毛主席回到北京后找周恩来总理说,听说有一种的确良的衣服,老百姓都喜欢买,为什么不多生产点?


周总理回答,我们国家还不会生产。毛主席问,买人家技术和设备来生产行不行?周总理说,那可以。


后来,国家集中了当时十分宝贵的外汇,进口了生产维尼龙化纤的设备,1972年我国才开始了自己的化纤生产。


在的确良专柜买衣服

备受宠爱的的确良,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没落,可以说“的确良”是短缺时尚中的特殊记忆。


同时八十年代作为改革开放最精彩的时期,一些外来文化传入新乡,人们的生活越发多姿多彩,服装也从单一的绿蓝黑灰转变成了五彩缤纷,我市通行了30多年的布票彻底废止。


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喇叭裤,红裙子,运动套装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喇叭裤成为继的确良之后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女装一种贴身、弹力的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占了整个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文化衫、皮夹克和港风时尚

每当谈起 90 年代,总是绕不过这个时期的着装风格及流行元素。


回头看那时候的街拍时尚,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这也是当下复古和复刻潮流的开端。


01文化衫

 90年代初,家住中同街附近的小赵,十四五岁,正好赶上新乡文化衫盛行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小赵说身边的小伙伴们都穿上了无领半袖的白色T恤。


穿过最多的是各种摇滚T恤,

前几年复古风潮,买了件儿印有大红80后之类

白晒儿的红蓝边t恤

穿出去过几回,回头率那是相当高…

貌似是从98年抗洪抢险,买了一件印着红字“风雨同舟”的白色文化衫,后来还出现了“别理我,烦着呢“等等一系列的所谓“文化衫”,哎呀 居然二十多年了。




印象最深的文化衫就是上面印着“别理我,烦着呢”,92年小学毕业,那时候流行的是里面文化衫外面西服底下大裤衩,一毕业脱了校服,记得班里男生几个人就这么穿,我们女生是文化衫,卡通人物的,下面是配裙裤。

回想以前还是很搞笑的。

直到今天,我们很多人青睐的印有各种LOGO的T恤,也是由90年代文化衫发展而来的。

02皮夹克

90年代,新乡人对皮革制品的狂热追捧达到了顶峰。


各式各样的皮夹克,在文化衫盛行的九十年代,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


众人用又酷又飒的打扮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宣告:我也是穿得起皮的人了!


03牛仔裤

中国第一个牛仔裤品牌——苹果牌牛仔裤源于1979年,这在当时物资贫乏的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直到八十年代传入新乡,九十年代开始盛行。此后至今,一直是众人衣柜的一件经典单品。


04味时尚

这时期不得说,香港电视剧给新乡人指引了一股港味时装潮流。



女孩穿衣喜欢把上衣扎进裤子里,男孩子也开始流行穿西装,穿皮鞋,流一头中分、四六分发型,感觉这样既时尚又很有洋气。


不管男孩女孩,垫肩成为了当时服装潮流标志。


之后陆续的潮流来袭,国人在对潮流的追逐中,逐渐开始重视品牌、价格和款式。

 

二十一世纪至今:

与世界无缝对接

21世纪的后20年,每一位新乡人的时尚意识全面觉醒,大家不仅追求时尚,更崇尚个性与意境。


所以现在我们很难再找到统一的流行风格,也很难用一种色彩来概括今天的穿衣自由。

我们敞开大门欢迎外来品牌,而“中国设计”的风潮也在国内外市场日渐崛起。



如果说专卖店里珍贵的绸衣是众人的新宠,可一个世纪前就开始热爱的粗布又一次悄然流行;


如果说时尚洋气的新款更加受人瞩目,可一股强大的复古风再次席卷整个城市;


如果说日韩风更加可爱清新,可民族风也不甘示弱,成为众人心头好……


正装、晚装、休闲装、运动装、家居服等若干门类,复古风、萝莉风、职业风、民族风、日韩风各类风格服装出现在不同的橱窗,这正印证了那句哲理: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新乡人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观念,以前是穿得暖和,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审美,更加追求个性。现在还讲究搭配,一身衣服还要和包、鞋子、发型等搭配。


结语


从计划经济的定量布票,到改革开放后的成品衣店,从单一的蓝绿灰到现在个性化的款式追求,从避寒取暖的必需品到今天纺织服装产业高峰论坛在新乡举办,纺织服装产业既是新乡市传统优势产业,更是目前新乡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图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园


今年,新乡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培育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0—30家,到2035年力争形成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图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基于5G网络打造的纺织智能产业链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


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新乡人从朴素走向华丽的将不仅仅是衣着,更有步步为营的璀璨未来。


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了解新乡


资料来源】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藏在封丘地名里的“浪漫”

新乡:和国球一起荣耀

长垣的“著名之地”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夏宝莲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