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万没想到】睡觉时突然抽搐一下,是在长高吗?

爱健康的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2020-09-10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了晚上,好不容易快要睡着了,迷迷糊糊中身体突然抽动一下,像触电一样抖动,或者不由自主地一个猛踢,也有可能是那种从高处摔落的失重感,整个人就会突然清醒。

 

对于这种现象,网上也流传着种种说法:有人说这是猝死或者大病的前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缺钙或者长身体,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大脑发出的窗口抖动……其实这种睡觉时肌肉突然抽动,或者猛踢一下的现象,是肌抽跃的表现,在专业领域又被称为“入睡抽搐”。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预示着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个“入睡抽搐”的神秘面纱。


1

什么是入睡抽搐? 

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动,在打嗝、疲劳或紧张时都有可能出现。入睡抽搐是发生在入睡后的肌抽跃,有时还伴有自由坠落感和模糊的梦境,往往会突然使人惊醒。

 

关于入睡抽搐的原因,一直有很多种解释。


一种理论认为,人在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时,会出现呼吸放缓、心跳减慢、肌肉松弛、体温下降等变化。这一转化过程由位于脑干腹侧中心部位的网状激活系统负责调解控制,网状调节系统偶尔会发出错误的神经冲动,导致入睡时的肌肉抖动。

 

另一种理论则认为入睡抽动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小故障,入睡时,全身肌肉放松导致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中枢缺少反馈信号,使它误以为这种肌肉放松是身体处于下落状态的危险信号,所以开始调动运动系统保护自己,身体的肌肉产生抽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加有趣的说法。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人脑是在爬行动物大脑的基础上进化而来,因此还残存了一小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通过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作出判断,认为身体正在自由坠落。


在爬行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下,大脑会调动全身的肌肉运动,试图抓住什么东西来使下落的过程停止。因此,原本已经完全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搐的产生。

 

2

入睡抽搐预示着什么? 

严重且频繁的肌抽跃现象的确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而包括入睡抽搐在内的生理性肌抽跃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时常发生,与身体健康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数据显示,70%以上的人都出现过入睡时的抽动现象。

 

然而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在白天用脑过度或者身体疲惫时,入睡抽搐往往比平时更容易发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科学家专门给出过解释:白天人体要进行各种活动,大脑也处于较高的活动水平,如果在入睡前过度用脑,入睡时大脑的活动强度突然减弱,容易产生错误的神经信号诱发肌肉抽动。


而我们平时的入睡过程都比较缓慢,与身体相比,大脑通常会较快地进入睡眠阶段,但是在疲劳的状态下身体会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大脑更容易产生上文提到的错误判断,触发防御机制,引起肌肉抽动。

 

3

解决入睡抽搐的办法 

入睡抽搐虽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发生得过于频繁就会使人变成临床所说的“抽搐人”,有可能导致严重睡眠障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减少入睡抽搐的发生呢?

 

>>>>多做伸展运动

睡前伸展腿部的腓肠肌和足底肌肉,可以使身体更好地适应肌肉的放松状态,减少入睡时的肌肉抽动。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咖啡因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甚至引发神经过敏、焦虑失调等症状,减少摄入可以使大脑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然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劳累、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缺钙等情况都有可能增加肌抽跃现象发生的频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饮食作息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抽跃的发生。

但是如果在睡觉时,身体频繁抖动的现象长时间未得到改善,就有可能是身体在对你亮红灯了,这时切忌疏忽大意,应该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啦!

往期文章:

【科观新鲜事】又到了做头发的高峰期,你的新发型做得健康吗?

【春节系列回顾】这10个健康知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万万没想到】喝酒脸红到底是过敏还是酒量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