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福利!小熊猫、浣熊、貉,哪个才是真正的“干脆面君”?
这是我们“神奇动植物”系列的第66篇文章
说到小浣熊干脆面,想必又能引起一场回忆杀,毕竟这是我们儿时爱吃的零食之一。
但是吃了这么多年的干脆面,你分清楚这位“封面人物”到底是谁了吗?看看下面的几幅图,你认得出谁才是我们的干脆面君吗?
其实和小浣熊长得像的“兄弟”还真不少,有我们熟悉的小熊猫,还有乡野间出没的貉(狸猫)。
不过,虽然这三位看起来长得很像,在生物学上的关系却并不相近,甚至都不是一个科的动物。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又要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1
首先我们来看看浣熊。浣熊(Procyon lotor)是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属动物,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区。
浣熊是一个绝对的吃货,食谱横跨动植物两界,基本上没有什么忌口的,昆虫、鱼类、蛋类、植物根果等,都是它的最爱。
这么会吃的浣熊,少不了一双灵巧的双手。它们的手很特别:前爪上遍布着大量触觉接收器和神经纤维,这使得它们能感知和测量到食物的大小、重量、材质、温度等。
除此之外,浣熊的前爪上有一层角质层,浸在水中可以使角质层软化并提高其灵敏度。所以浣熊在确认食物是不是能吃之前,总要先洗洗手,看起来好像很爱干净一样。
也正是这个好习惯,为它赢得了“浣熊”这个名字(大概是喜欢浣洗的熊)。
不过,在亚洲想看到浣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般只有在动物园才可以见到。因此,要是在野外看到和浣熊长相很类似的,那就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动物——貉。
2
亚洲野外最常见的——貉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犬科貉属的动物,这一点在它的英文名直译“浣熊狗”上也有所体现。如果按照日本的罗马音翻译,翻译过来叫作“狸猫”(对,就是狸猫换太子的那个狸猫)。
貉在日本的数量比较多,因此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动漫当中,人气非常高。
首先可以看它们身上的毛:貉身上的毛特别蓬松,看起来比较肥;而浣熊的毛相对较少,看起来瘦一些。
浣熊(左)和貉(右)
当然,最容易区分的还是它们的尾巴:浣熊的尾巴上会有黑白交错的环纹,与身上的毛发颜色有明显的差别;貉的尾巴掺杂着黑色和灰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斑纹。
因此在野外发现这类动物,看脸分不清是谁,只要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就可以成功判断是不是“干脆面君”啦。
3
除了貉之外,还有一种动物很容易和它们混淆,那就是小熊猫。
说到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我们可能最先要想到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它们的名字虽然相似,但小熊猫却属于单独的一个科——小熊猫科。小熊猫属于鼬亚科的一个基础血统的独立物种,既不是猫或者熊,也不是浣熊。
和大熊猫一样,小熊猫最喜欢的食物也是竹子,但有时候它们也会吃一点水果、蛋类等,所以小熊猫并不是完全的食草主义者。
不过,由于它们吃的食物整体热量不高,这些小家伙们平时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就很少做其他事情了……
除了吃草,小熊猫还有一项不得了的技能,那就是喜欢吃糖(研究人员发现,小熊猫喜欢三种糖:新曲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到目前为止,小熊猫是已知的除了猴子和人类之外,唯一一种可以感受到阿斯巴甜的非灵长类动物。
小熊猫和浣熊也很好区分。虽然小熊猫的尾巴和浣熊一样,也是成环纹状的,但它们的颜色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且,小熊猫的尾巴明显更加膨大,甚至基本占到了身体的一半,而浣熊的尾巴就显得短小很多。
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小熊猫和浣熊的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勤快又爱干净的浣熊拥有一双小巧的手,而小熊猫的手则更像熊掌,肥肥大大、毛茸茸的十分可爱。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看手就能区分出“懒人”和“勤快人”吧。
讲了这么多,可能信息量有点大,最后再给大家整体梳理一下关键点:
• 看毛的颜色
首先就可以区分出小熊猫,小熊猫的毛为红褐色。
• 看尾巴
貉的尾巴没有环纹,另两种都有交错的环纹。
• 看四肢、手掌
浣熊四肢、手掌细长,另两种短粗。
• 看会不会洗手
浣熊会洗手,其它两种不会。
往期文章:
一张图带你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
温馨提醒
北京科学中心试运营期间开馆时间:
主场馆:每周三至周日。上下午各一场,上午9:30-12:00,下午13:00-17:00,16:00停止检票入场。
儿童乐园:每周三至周日,上下午各一场,上午9:30-12:00,下午13:30-16:00。
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号,点击底部菜单“酷馆”-“免费订票”,即可在线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