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脸上的小小螨虫,居然能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北京科学中心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2021-01-06

审核专家:张玉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似乎已经没有了寄生虫的踪影,但是在肉眼可见的范围之外,有一种寄生虫却从未离开过我们身边,那就是让许多人“闻之色变”的螨虫。

 

研究表明,螨虫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有螨虫。那么,螨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对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螨虫”不是虫?

螨虫是一类体型微小的生物,身体大小一般在0.5毫米左右,有的甚至不超过0.1毫米。对于螨虫,其实许多人都存在认识误区,往往听了名字,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一种昆虫,事实却并非如此。

 

螨虫,即螨(Mite)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Arachnida)广腹亚纲的蜱螨目(Acarina),与昆虫分属节肢动物门下的两个不同类类群,螨虫只是它们的一个俗称。实际上,根据生物学分类,螨虫与蜘蛛的亲缘关系要比昆虫近得多。(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有人把蜘蛛误认为是昆虫的情况)

螨与昆虫的生物学分类

另外,二者在外形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典型的昆虫纲(上)与蛛形纲(下)身体结构对比示意图

2

“无孔不入”的螨虫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螨虫有5万多种,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就生存有40余种,其中有10多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包括尘螨、粉螨、蠕螨、疥螨等。接下来,小编就选取常见的几种,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尘螨

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的电镜照片

属于尘螨科尘螨属,常见于地毯、沙发、毛绒玩具、床单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处,以人的汗液,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皮屑为食,其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人类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重要过敏原。


>>>>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光镜照片,上为雄性,下为雌性

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光镜照片

这两种螨是人脸上普遍存在的两种螨虫,属真螨目蠕形螨科,主要寄生在人的鼻、耳、头皮、前胸、后背、耳道等地方。人类被寄生后,通常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当它们在人脸部过度繁殖时,虫体及代谢产物就可能导致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一系列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皮脂蠕形螨的基因与狗身上的螨较为接近,人类最初很有可能就是在驯化狗的过程中,意外与这类螨虫相遇的。


>>>>疥螨

疥螨Sarcoptes scabiei电镜照片

疥螨又名疥虫,属于真螨目疥螨科,只要与它接触,它就会永久地寄生在人体的皮肤表皮,多见于人体皮肤的柔嫩部,并引起一种伴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疥疮。疥疮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通过握手、同床睡眠等途径就能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防范。


除此之外,螨虫家族中还有在食品和粮食中繁殖的粉螨,危害农业种植作物的叶螨,寄生在家禽体表的鸡螨……螨虫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身影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

听螨虫“讲”那过去的故事
与人类“形影不离”地从远古代走到现代,螨虫似乎一直“乐此不疲”地给人类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但与此同时,它们也通过一种“另类”的方式,为科学研究贡献了价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科学家Michael Palopoli及其同事,通过对70位生活在美国,但分属不同族裔的志愿者脸部的毛囊蠕形螨进行采集,并对其线粒体DNA进行测序分析。
研究显示,采集到的螨虫根据DNA测序结果,可以分为A,B,C,D四组,其中欧洲裔志愿者脸部的螨虫几乎全部来自D组,亚裔志愿者的脸上存在A,B,D三组螨虫,而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志愿者则被检测出有全部的4组螨虫。
不同族裔志愿者脸部的螨虫分组

而在此之前,就已经有研究者注意到,人脸上的螨虫种类不仅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且在迁移到新的居住环境数年后依然能够保持不变,甚至在新的地点生活数代之后,相同分组的螨虫还会在其后代脸上出现。

人类走出非洲后的迁徙路线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主要由不同人种的皮肤形态差异导致。一个合理的推测是,4组螨虫跟随人类一同走出非洲,在之后漫长岁月中,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皮肤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某些分组的螨虫因为不能适应新的人类皮肤环境而被淘汰。因此,人脸上的螨虫也随着人类的迁徙分歧出现了不同。

 

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人类种群的分化,甚至有可能对我们探寻人类走出非洲之后的迁移路线提供帮助。

 

对于所有人而言,螨虫都不算陌生,但是针对这种与人类共处了几万年的小小生物,我们现有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在这里,小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位陪人类走过了漫长历史的“忠实”小伙伴,给我们制造的麻烦越来越少,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多。




点击图片查看:蒜香来袭,蒜头、蒜苗、蒜薹都是什么关系?

点击图片查看:闹钟响了N遍仍不清醒?当心慢性疲劳!

点击图片查看:引无数科学家竞折腰的“三体问题”到底有多难?


温馨提醒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目前北京市已经调整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最大限度保障观众身体健康,自2020年1月27日(初三)起,北京科学中心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请关注北京科学中心官网(www.bjsc.net.cn)、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想成为北京科学中心志愿者吗?点击“报名”即可了解详情,并参与报名~

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