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成就中国健康未来的关键
《柳叶刀》最近发表的中国哮喘流行病学研究的论文及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柳叶刀一直关注中国人口健康的发展,曾于2016年与清华大学成立特邀重大报告委员会研究中国健康城市。报告指出,必须将健康融入所有城市政策之中。“城市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
”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
到2030年,世界上每八个人中就将有一个人生活在中国的城市。随着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其居民的健康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关键影响。因而,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成为第十一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回应中国学者对柳叶刀(The Lancet)关于城市在改善人口健康方面有未实现的责任和机遇的建议,柳叶刀与清华大学在2016年共同成立了“清华大学-柳叶刀特邀重大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中国学者组成,他们代表着与城市环境的健康影响相关的不同领域,委员会由宫鹏教授领导。“清华大学-柳叶刀中国健康城市特邀重大报告”《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The Tsinghua-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Cities in China: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ities for a healthy China)[1] 包括了科学证据和当代中国的生活经验。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经济发展所推动,大致始于1978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还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当下,中国每年约有600万农民背井离乡,前往城市追求更好的前途,这形成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2]。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10亿,并分布在221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中[3]。届时,这些城市将为中国贡献高达95%的财富,同时推进经济的持续增长。相比之下,欧洲仅有35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3]。
中国于1989年率先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运动,设立了100余项改善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指标,以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促进人民健康。卫生城市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方面取得的成绩引人瞩目[1]。1994年,卫生城市运动与国际上的健康城市运动接轨,但仍保有中国特色,如建设健康社会、弘扬健康文化等[1]。通过这些工作及其他努力,城市在健康方面享有优势,城市的高人口密度使得其在提供水、卫生、教育、医疗保健和能源方面更高效。城市在健康方面享有的优势的一个结果即是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期望寿命更长[3]。
但并非所有城市人口都能享受到健康城市的红利。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城市人口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及其他服务均与户口挂钩。尽管在增加服务的覆盖范围上有诸多努力,农村移民仍然无法享有和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同等程度的产前护理和其他预防保健服务[4],而且也更可能居住和工作在安全和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如今,外来人口占中国城市人口的15%以上,户籍制度造成的隔离是和良好的公共卫生的实践背道而驰的。[5]
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强调经济繁荣向社会繁荣转变,城市将面临更多健康挑战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成本。中国城市地区存在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道路不安全、明显的经济不平等等问题。要调和不平等问题,城市必须确保项目惠及所有居民,同时保证建成的环境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此外,城市生活通常和运动、饮食、吸烟、和酒精等方面的不良健康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且面临更高的精神疾病风险。如若中国想减轻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等疾病负担[6],战胜肥胖和糖尿病,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城市面临着气候变化和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城市的高建筑密度引发城市热岛效应,硬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更易受到内涝灾害。但是,变化也已悄然起步。曾几何时,中国的超大型城市是空气污染的代名词,而如今这些城市中蓝天频现。但进步需要更迅速、更可靠、更均衡。
另一个挑战在于减少国家三套医保方案之间的差别,这些方案给予城市居民更多财务保障。同样,基层医疗保健体系也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城市三甲医院的门诊部常常人满为患,而很多排队患者只是来看小病,为他们服务的却是专业水平很高的医生。
在有足够的动力时,中国的城市在应对这些健康挑战和改善健康后果方面时居于有利位置。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逾十亿,届时,城市健康方面的干预措施的影响范围也将空前广泛。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下放使得各城市自行负责70%的财政预算。在这种形式下,充分利用当地力量来满足当地需求,将健康融入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规划中是解决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健康不均衡问题的更有效方法。
“清华大学-柳叶刀健康城市特邀重大报告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不但论证了做出改变的必要性,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将健康融入所有城市政策之中,具体的措施包括:扩大公众的参与度、考虑所有决策对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健康设立结果可以衡量的目标,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即开展科学研究。这一方案若经采用,将预示着人们很可能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健康时代,并为城市健康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学科提供动力。专家组呼应了Jaime Lerner的观点,即“城市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END
We declare no competing interests.
参考文献
[1] Yang J, Siri JG, Remais JV, et al. The Tsinghua–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Cities in China: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ities for a healthy China. Lancet 201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7. http://dx.doi.org/10.1016/ S0140-6736(18)30486-0.
[2] Gong P, Liang S, Carlton EJ, et al. Urbanis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 Lancet 2012; 379: 843–52.
[3] Woetzel J, Mendonca L, Devan J, et al. Preparing for China’s urban billion.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09. https://www.mckinsey.com/global-themes/ urbanization/preparing-for-chinas-urban-billion (accessed Feb 19, 2018).
[4] Zhao Q, Huang ZJ, Yang S, Pan J, Smith B, Xu B. The utilization of antenatal care among rural-to-urban migrant women in Shanghai: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 1012.
[5] The Lancet. Migrants’ health in China. Lancet 2014; 384: 1902.
[6] GBD 2016 DALYs and HAL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 for 333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LE)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7; 390: 1260–344.
推荐阅读
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
中国哮喘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疾病管理研究
什么是“全球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