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OVID-19 |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到了什么?

Richard Horton 柳叶刀TheLancet 2021-04-25


新冠没给我们什么时间来反思和吸取教训。这种冠状病毒激怒我们,将我们动员起来,让我们分身乏术。但随着疫苗的出现,也许是时候暂停一下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上周,我们在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Lancet - CAMS Health Conference),为这些思考提供了一个契机。
 


梁卓伟着重提出了“东亚例外”(East Asian exceptionalism)的现象。为什么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等国在抗疫中的表现比西方国家好得多?他的回答是“社会学印记”(Sociological imprinting)。这一区域是许多新发传染病的首次发现地,因此当地居民已经准备好行动和接受政府的命令。冯录召展示了中国“零新冠”(zero-COVID-19)战略的运作方式。初期快速控制,随后注意抑制。目前的主要威胁是输入病例,边境管控和筛查是重中之重。
 
Till Bärnighausen阐释了经典公共卫生功能(监测、隔离和健康促进)在疫情期间的新含义和人们的再创造。监测不再需要直接接触;隔离由方舱庇护医院(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s)实现;健康促进则为非文字的干预措施,比如寓教于乐的视频。Holger Schünemann强调了对不确定性保持透明的重要性。例如,戴口罩。综合证据表明,口罩可以降低14%的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但这一证据的确定性很低。戴口罩的潜在作用也与病毒暴露有关:在低暴露区域,可能不需要口罩;而在高暴露区域,口罩则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预防措施。
 
乔杰探讨了新冠对儿童健康的启示。她得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新生儿要与母亲分离一个多月,新冠对婴儿运动、认知、个体和情绪发展的潜在影响是十分严峻的。曹彬认为新冠的长期后果(包括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真实存在且十分重要。“新冠长期症状”的存在对于这种影响多器官的病毒来说并不奇怪。
 


Roy Anderson展望了疫苗的分配问题。群体免疫是指已免疫人群对病毒传播速度的影响。他估计我们需要达到60-70%的免疫率才能安全,同时建议我们应该从城市开始接种疫苗,而彻底“消灭”病毒需要2-3年时间。哪些群体应该先接种疫苗取决于具体情况:在高收入国家,优先考虑老年人合乎情理;但在肯尼亚这样的国家,也可能要从年轻人开始接种。
 
寸韡讨论了第二代新冠疫苗的设计方式。即将审批的疫苗与未来几年将要使用的疫苗不太可能相同。陈思邈明确表示,即使有了疫苗,我们仍然需要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保持物理距离的措施;有效的检测、追踪和隔离系统;使用设施隔离,这种方式目前在亚洲广泛使用,但在西方国家完全没有;以及明确的沟通和教育。
 
许文波警示了隐藏在冷链产品中的新冠病毒再次输入的风险。叶志敏提醒人们注意老年人的持续风险。在养老院,保持身体距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且隔离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甚至部分封锁也会中断必要的照护模式。翟振国强调提高新冠患者临床照护质量的重要性。临床指南的迅速发展和实施能挽救生命。刘忠说明了疫情期间的研究可以为改善临床照护提供即时的信息,他研究的恢复期血浆有效性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会议最后,《柳叶刀》新冠委员会主席Jeff Sachs重申了遏止疫情和理解其人道挑战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同样紧迫的问题,包括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创伤和如何为复苏开辟道路。我们从这次中西合作中收获了经验和教训,这只是一个开始。除了这种交流外,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理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已经开始了。
 

Richard Horton

richard.horton@lancet.com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荐阅读

聚焦新冠 | 加强全球团结,基于科学证据共同抗疫

嘉宾发表文章重点回顾 | 2020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柳叶刀 COVID-19 资源中心更多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