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Tekuma合伙人钱坤:以自然手法实现城市双碳发展
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将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已成为当今很多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今年,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在沧州举办,这是城市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特别是本次大赛的一项重要内容——沧州站城融合规划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有幸邀请到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大师团队,对沧州老火车站和高铁西站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共同探讨站城融合发展的新策略、新方法。参赛的六家国际大师团队代表进行了汇报交流,为沧州以站城融合来提升城市品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提供专业智慧。MIT丹尼斯·法兰奇曼团队Tekuma塔科玛城市设计管理合伙人钱坤做了成果汇报,并接受采访。
-独家专访-
问题1
请问,对于这次沧州站城融合规划设计大赛中,关于您参与设计的区域,从设计的角度能够为沧州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对未来发展有哪些考虑?
钱坤:对于老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和站城融合来说,我们认为这个片区是沧州时空上的焦点。它既传承着沧州千年的历史,从运河文化到铁路文化,也开启着沧州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打通整个沧州的东西的大动脉,去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所以我们认为沧州老火车站片区的更新设计,它最大的机遇也就来源于它的使命,如何在这样一个连接沧州东西南北城市发展的空间节点,去创造一个属于未来的空间。
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空间首先是要以人为本的,它可能不是像很多高铁站那样的一个宏大的空间,而是给沧州的市民提供可以休闲和享受的宜居空间 。
其次,它应该是一个尊重自然的。沧州老城区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然的绿色空间,所以我们希望借助这次站城融合更新的机会,让更多的市民可以接触并享受到沧州的自然空间。
最后,我们希望这个火车站能够在随着城市的进化也发展出新的功能。过去一个火车站对我们来说也许就是一个交通换乘的空间,但是在未来或许可以形成一个以火车站为核心的城市目的地型空间,人们可以来到火车站周围进行消费休闲和工作。而火车站周边本身也从一个杂乱无序的交通空间,而升级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那么现在全国上上下下几百个城市。在过去的十年中建设了大量的高铁站,但与此同时也有几百个传统的火车站需要面向未来进行它的升级与蜕变,我们也希望沧州火车站这样一个更新改造的策略能给其他类似沧州老火车站这样小规模的火车站树立一个典范,或者说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沧州老火车站,来源:Mapio
问题2
这次的城市更新是以现代交通枢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它如何体现沧州的地域性、时代特色和传承沧州的文化?
钱坤:其实火车站是每一个现代城市现代化的起点,那对于沧州来说,它的老火车站片区也是这样的。我们通过项目的设计,做的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去发掘发现沧州的历史,其实我们发现沧州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的历史始终是和水有关的故事,从最早的沧海之州到未来的运河,到现在的融入海洋,它其实始终在和海和水发生关系。我们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是以和水的对话来作为出发点,通过水来为城市创造未来的新的空间,也能让火车站能和新的城市公园产生交融交互的关系,最后去创造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
这次的规划设计其实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沧州的运河文化。其实沧州这座城市也正处于一个历史向未来转变的过程,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消失和黄骅岗的落成,沧州也正在从一个运河城市转向一个高铁和海洋城市。而火车站片区正处于沧州东西连接的一个中心部分,西街运河,而向东就一直会像渤海打开它的怀抱,所以在思考地域和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这个地方,能够体现它作为运河和海洋文明之间的一种对话。
这其实也是对于时代的一个回应。
问题3
现在大家都在提“双碳”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城市设计师的身份,怎么从设计的层面去为生态建设出一份力?
钱坤:我们现在所说的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虽然被设立为一个目标,但它更本质的是人类实现更好的生活状态的一个手段。我们之所以希望能双碳发展,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高品质的生活。
我是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给定的空间范围中,通过设计为这一片的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行为从定义上来说也是符合我们双碳发展的价值观和目标的。
对于城市来说,实现双碳发展无非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考虑,一个是开源,另外一个是节流。那么作为开源就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传统的能源供给变为清洁能源的供给,那在城市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储能的设施,来以一个新的基础设施的体系去实现我们的开源。而所谓节流,就是将一些不必要的城市能耗进行削减,比如如果我们可以每天步行的去工作和休闲,那就减少了交通的能源消耗。这样一方面是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城市的活力。
城市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能量聚集的地方,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创新就是为城市去植入面向未来的绿色基础设施,可以让城市在运行中降低它的能耗,通过一些自然的手段去解决一些,我们传统上需要用很多能量才能实现的城市功能,这样去完成我们对于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思考。
其实这里还有一点,就是更重要的是“双碳”是要减少碳排放,但它的本质还是希望能促进城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只是说这样一个新的未来的活力,是建立在清洁能源、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基础上,但是它最后的目的还是要去激发城市空间的活力,通过这种绿色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公园、更多的绿地,去为城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这样去实现我们“双碳”的目标。
-项目介绍-
东台康养基地位于东台市东部的沿海经济开发区,紧邻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湿地。总开发面积17.1平方公里的康养基地将成为未来15万人的新家园。它也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康养服务一体化的示范区和跨行政区康养政策协同试验区。
“生息之树”作为项目的核心理念,涵盖了设计对健康城生态,业态和产品的思考。并在社区、组团和城市三个尺度上,建构起一个面向未来、诗意美好的自然城市生态系统。
约400公顷的启动区是整个东台康养城的开发核心。这里是新的健康咨询传播的起点,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实验中心,是自然和人居相融的高地,也是科技和未来技术应用的场所。通过会议中心和康养旅游度假中心作为启动的引爆项目,形成一个面向整个三角乃至全中国的康养旅游目的地。这里将是未来全球湿地保护,健康生活方式探索和候鸟观测的重要基地。
团队:
钱坤 主创设计师
Dennis Frenchman 总顾问
刘腾加、Naomi Hebert 城市设计负责人
杨文驰 城市设计负责人
Jiwon Jun、汤景秋、Thomas King
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在“双区” 建设等国家战略中被赋予新定位新使命。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是以深圳为主阵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明科学城未来将是一个以源头创新为导向的城区,服务于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城区,最重要的是,它要让文化、创意、休闲、自然与智慧元素共生,为每一个人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
设计团队创造性的提出了“耦合城市”理念。“耦合” 是一个科学术语,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相互作用而生成一种更高能级的状态。耦合城市,是指让自然与城市的各个元素相融相生,既符合科学城的内涵,又能恰当地描述这一设计方案的特征。
作为公共空间体系的创新,设计团队于是开创性地提出1%的思想(idea)空间政策,将科学城内建筑1%的空间分享出来,成为科学家和公众随时随处交流碰撞的场所。
团队:
钱坤 主创设计师
Dennis Frenchman 负责人
刘腾加 城市设计负责人
Naomi Hebert、Jiwon Jun、Marwan Aboudib、郭澍
03 深圳海洋新城
深圳市海洋新城(大空港半岛区)是继前海之后深圳获得的又一个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为充分实现海洋新城战略价值,高标准建设海洋新城。
方案以城与水共生为本,秉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营造高品质空间环境的原则,并且提出可实施性的科学填海和分期开发策略,将方案的概念创新与后期落地整合充分结合。为深圳7.44平方公里海洋新城提供战略定位、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未来发展定位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合作平台,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标杆,粵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科创高地。
设计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个方面:通过一个21世纪的海岸将防洪策略与红树林复兴计划相结合,既恢复海岸生态,又促进海岸的安全发展;通过多层次的街道网络,将BRT、货运和物流车辆与行人通过一个抬高的中央脊柱分隔开来,外围形成一个自然向水面倾斜的环;提出“超级码头”的设想,让海岸与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相连,包含娱乐和展览场所、办公室、餐馆和一个渡轮码头。
团队:
钱坤 主创设计师
Dennis Frenchman 项目负责人
Naomi Hebert 城市设计负责人
Jiwon Jun、Marwan Aboudib、郭澍
-有关园冶杯-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13届园冶杯学生奖报奖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专业奖
电话:+86 (0) 10 88365361
邮箱:business1@chla.com.cn
Contact for Professionals
Tel: +86 (0) 10 88365361
Email: business1@chla.com.cn
学生奖
电话:+86 (0) 10 88360800
邮箱:yyb@chla.com.cn
参赛学生QQ群:717323796
参赛高校联络员QQ群:255900300
官方微信公众号:@园冶杯组委会
Contact for StudentsTel: +86(0)10-88360800Email: yyb@chla.com.cnQQ Group: 786025723; 255900300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D: YUANYEAWARDS
小国同学已上线,欢迎来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
新晋2022普奖得主Kéré还参与过中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