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时代:浩劫or重生? |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
世界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巴西 JardimGramacho -- 拾荒者
巴西以什么出名?除了桑巴和美女,那里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JardimGramacho。它的故事可以用数字来讲述:1978年是这片土地首次成为垃圾天堂的一年;13000是捡垃圾的拾荒者的数量;每天有900辆巴西卡车倾倒货物;每天丢弃7000至9000吨。
横看竖看,这个垃圾填埋场,都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直至一位艺术家的到来。
LucyWalker执导的《垃圾场》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纪录了把垃圾变身艺术品的巴西裔美国艺术家VikMuniz在JardimGramacho里的经历,Muniz选中了垃圾工人塞巴斯蒂昂当他的模特儿,精心地制作一幅拾荒者在一个被丢弃的洗澡浴缸休息的绘画作品,从这个世界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里,诞生出了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同样地,在这个地方,也诞生出了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生活。
艺术的意义,不应如此吗?一起变得有趣,因为有趣,垃圾可以成为艺术品!
因为有趣,平凡人也能战斗力Max!
英国电影《垃圾场》正式海报 ©www.wastelandmovie.com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早期人们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大多是通过填埋的方式掩埋于地下,如今许多生活垃圾填埋场已达到使用年限并关闭,遗留下大量废弃的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严重损害着城市的环境,“垃圾围城”现象愈发严重,如何对已关闭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景观重建和场地的再利用,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类型,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国外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再利用的研究跟我国比相对较早,大多是通过景观化改造的途径实现场地的再利用,并将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的理论运用于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的实践中。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缺少系统性的理论,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改造与生态修复进行整理分析,并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场地安全,生态修复,建筑设备资源化利用,场地文脉传承及合作运营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探索以垃圾填埋场为主体的城市综合污染场地景观改造,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棕地”治理和“城市双修”提供参考。
不同类型的工业废弃用地
小编将在“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系列专题下继续为大家介绍五种工业废弃用地的第四个章节:垃圾填埋用地。今天就带着大家从规划、建筑、景观、产业多角度看一看垃圾填埋用地改造再利用的优秀案例,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华丽变身”吧!
01 CopenHill 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滑雪场
©Laurian Ghinitoiu
建筑设计:BIG
项目位置:丹麦哥本哈根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41000平方米
项目前身:老式垃圾处理场
CopenHill,是一个于最近开放的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设计师还在其顶部设计了一个滑雪斜坡、徒步走道以及一面攀爬墙,试图以轻松幽默的休闲娱乐形式,来表达项目所蕴含的可持续性,并同时服务于哥本哈根试图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城市的发展目标。ARC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立,配备了最新的垃圾处理和能源生产技术,以取代一个存在50年之久的老式垃圾处理厂。CopenHill项目占地41000平方米,除了承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职能之外,其还是城市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的中心所在,以在作为城市基建设施的同时,扮演地标建筑的角色。
©Justin Hummerston
©Laurian Ghinitoiu
©Rasmus Hjortshoj
©BIG
02 大阪舞洲垃圾处理厂
©Wikipedia
建筑设计: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
项目位置:日本大阪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
项目前身:垃圾填埋场
舞洲原本是一个由垃圾填埋出来的人工岛,岛上没有任何住宅区,距离市中心有着30分钟的车程。当时,当地民众都认为一座梦幻且富有意义的垃圾处理厂也许会成为大阪的一张奥运名片,帮助吸引更多的游人。经过四年多的建设,耗资高达609亿日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
舞洲垃圾处理厂建于2001年,目的是处理城市日益增加的垃圾,并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质量。因此,环保主义者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受邀设计工厂的外墙,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著称,并具有有机形状。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900吨的普通垃圾和100多吨的大型垃圾,24小时持续运转,而烟囱顶部却从不冒烟。
©Wikipedia
03 邯郸园博会“清渠如许”
©土人设计
建筑设计:土人设计
项目位置:河北邯郸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10.4公顷
项目前身:垃圾场
一个城市垃圾场被改造为一个基于自然的水生态修复实验性景观。设计通过将几种不同的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沉浸式的生活景观,且在项目中还可以观察并量化设计与生态系统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提供探索和教育的功能。该项目展示了基于自然的途径如何净化废水和修复棕地,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科学研究,及审美启智功能。
“清渠如许”的设计属于邯郸园博会的设计亮点,占地10.4公顷的梯田旨在展示基于自然的途径在废水净化和固体废物回收方面的潜在力量。该场地原本为城市垃圾和污染物堆成的20米高的小山,毗邻20公顷的退化湿地。万幸的是,设计前调查表明,现场没有有害物质对未来游客没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土人设计
04 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
©TurfDesign Studio
景观设计:TurfDesign Studio
项目位置:澳大利亚悉尼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44公顷
项目前身:垃圾填埋场
悉尼公园的基地曾经是工业用地和垃圾填埋场,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经过了许多努力,终于将其转变成了占地44公顷的公园,对促进悉尼东南部的社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项目是2012-2030年悉尼城分散水资源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旨在2030年前减少10%的城市饮用水需求。这是城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水回收项目,澳大利亚政府也参与其中。设计师借这千载难逢的基础设施建造项目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圣地,为公园带去了新生。
©TurfDesign Studio
03 札幌Moerenuma公园
©Isamu Noguchi
规划、雕塑设计:野口勇
项目位置:日本札幌市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400英亩
项目前身:垃圾填埋场
Moerenuma公园位于札幌市郊,占地400英亩。公园内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极具特色的玻璃钢金字塔与三个巨大的不锈钢柱状雕塑,让整个公园看上去像是一个地下碟状卫星天线。鸟瞰整个公园,与其说是公园,更像是秘鲁纳斯卡沙漠中的古老线条画。1988年3月,举世闻名的雕塑家野口勇第一次访问札幌。札幌市建议了几个候选地点来安装他的雕塑作品,但野口却对已经在建设中的Moerenuma公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加入Moerenuma公园的规划。于是,这片深埋270万吨不可燃垃圾的掩埋场,就成了野口用艺术创造来拯救人类破坏的土地的场所。
©Isamu Noguchi
04 苏州真山公园
©土人设计
景观设计:土人设计
项目位置:江苏苏州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43公顷
项目前身:垃圾填埋场
苏州真山公园地处高新区通安镇,距苏州市中心10公里,对外交通便利,设计规模为43公顷。设计尊重场地自然现状,在构建“海绵公园”和建设“生产性的低维护景观”两大策略的指引下,将一个垃圾填埋场摇身转变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公园,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真山公园整体以一条长约1公里的慢行系统贯穿南北两大片区,联系着各功能区;慢行系统由钢格栅栈道及红色玻璃钢座椅组成,提供集游客漫步、观光、休憩、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带状功能体验。
©土人设计
05 以色列特拉维夫阿里尔·沙龙公园
©Latz+ Partner
景观设计:Latz+ Partner
项目位置:以色列特拉维夫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公顷
项目前身:垃圾场
阿里尔·沙龙公园(ArielSharon Park)是计划建在特拉维夫大都会区南部,在阿亚隆河的一些洪泛区周围的一个大型公园。Azor河和Kofer河连接到公园区的河流。1号公路和44号公路贯穿公园的规划区域。
该公园的部分土地以前是赫里亚(Hiriya)垃圾场,在1952年至1998年之间运作。2002年,以色列政府决定修复这个地点,在这个垃圾场周围建立一个大型公园。当时任总理的阿里尔·沙龙支持此计划。2004年,德国景观建筑师彼得·拉兹(英语:PeterLatz)赢得了该项目的新设计工作。2007年,生态研究中心在回收园开业。2010年,再生园获得了欧洲建筑中心在“风景园林”类别中的最佳绿色设计奖。
©Latz+ Partner
-有关园冶杯-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13届园冶杯学生奖报奖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专业奖
电话:+86 (0) 10 88365361
邮箱:business1@chla.com.cn
Contact for Professionals
Tel: +86 (0) 10 88365361
Email: business1@chla.com.cn
学生奖
电话:+86 (0) 10 88360800
邮箱:yyb@chla.com.cn
参赛学生QQ群:717323796
参赛高校联络员QQ群:255900300
官方微信公众号:@园冶杯组委会
Contact for StudentsTel: +86(0)10-88360800Email: yyb@chla.com.cnQQ Group: 786025723; 255900300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D: YUANYEAWARDS
小国同学已上线,欢迎来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