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经的渔船少年,如何成为香港房地产教父?

雪地 十点人物志 2019-04-28

本文字数 4096 字  |  阅读时间 11 分钟


提起香港的家族势力,大家有很多熟悉的,比如李嘉诚、邵逸夫和霍英东这样的家族代表。


而提起“霍家”,可能大家更为熟悉的还是他的孙子霍启刚和孙媳郭晶晶的爱情故事,之前两人在综艺节目上恩爱表现,也让人们津津乐道。



而关于爷爷霍英东的故事,大家也许并不是很了解。


从落魄少年到家财万贯,开启房地产的时代,究竟他有怎样的个人能力?作为商人,是如何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又如何为国家体育的事业,竭尽全力?


今天,是霍英东逝世的十二周年。在他逝世十二年后,为什么依旧被我们怀念?


他的一生,可能就意味着香港的一个时代。


01


那个时候,他还是落魄少年。

 

1923年,香港的某艘荒破渔船上,霍英东出生了。


 

童年的经历,于他没有任何的美好。船上人家都是很卑微的,往往不允许上岸,为了生存,很多上岸的人家都投奔了黑帮。

 

七岁的时候,两位捕鱼的哥哥在深海处被海浪打翻,全部溺水,无一生还。霍英东和父母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母亲哭晕了过去,父亲也身患重病,半年后就去世了。

 

不过即使丧父后,母亲仍然坚持要送霍英东上学读书,因为母亲认为,这才是他们离开水上的唯一出路。

 

霍英东也天资聪颖,在考高中时,成功考上了当时香港最好的香港皇仁学院。

 

考上皇仁学院的霍英东,更加地发奋读书,每一次考试都占据第一名,唯一的一次第三名,让他藏在教室的角落,痛哭了整夜。

 

也许因为出身寒门,在香港的殖民社会中,看到了太多的社会不公,霍英东将自己原来的名字霍官泰改名,霍英东的名字意为:“英姿勃发于东方世界。”

 

刚读书到第三年,二战的战火就蔓延到了香港。

 

日本的轰炸机在香港的上空轰鸣着,霍英东的学生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那段时间,战乱的情况下,霍英东只能以打零工以维持生计,其中大部分都是苦力活,他当过铲煤工、机场苦力等等,甚至被重物压断了根手指,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日本人的离开,霍英东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他无意中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新闻,英方要拍卖日军留下的剩余物资。

 

适时的香港百废待兴,急需重建,肯定需要这批物资作为支持,霍英东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但当霍英东准备和别人交流自己想法的时候,却发现绝大多是人对此一无所知。原来这则新闻是以英文刊登,而英文授课的皇仁学院,为霍英东建立了足够的知识保护。

 

霍英东执行得非常快,他借来了100元参加投标,拍中一套1.8万元的机器,立刻以4万的价格转手,通过不断地买进卖出,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全面禁运”,英国则也不例外。

 

这时的内陆,急需对外的窗口,霍英东紧紧地抓住了这一机会。

 

他冒着被港英当局缉私和管制的危险从事海上运输,以快速、安全、守信,赢得了包括华润在内的多家商行的信赖。

 

不久之后,在香港专门运往大陆的物资船队中,霍英东的公司便排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只是后来这一段历史被传得神乎其神,认为霍英东是依靠转卖军火生意而发家,不过晚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最早是从柴油开始的,也做过药片、胶管什么的,但绝对没有做军火生意。”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但能够像霍英东如此,在及其危险的处境下,仍以爱国的意义来看待贸易活动,确实也是少之又少。

 

后来无数的表现,更体现了这位企业家不一般的民族情怀。


02


50年代,香港的移民成倍式地增长。

 

人口从50万暴增至200多万,居住问题十分严峻。

 

用霍英东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很多人只能睡在楼梯上”,居住环境十分糟糕。



而当时的西方社会中,住宅大楼一般是由财阀修建,不动产交易是以整栋楼为基础的,而收益则是直接来自于出租,回报周期非常长,所以很多的大公司并不愿意进入房地产业。

 

但霍英东不平凡的一面就此显现出来了。

 

首先他咨询律师,是否可以分层出售,法律是否允许?获得肯定的回答后,他很快就开始了执行,将自己所建的大楼进行分层出售。

 

一时间,车水马龙的场景就出现了,无数的人在公司门口排队,等待着购买房屋。

 

房地产历史上的第一份售楼说明书,就此诞生了。

 

不过霍英东认为仅此根本不够,他还有有更大胆的想法。

 

他首先招来了律师和公司高层,询问是否有更好的售楼方式,大家都很奇怪,“分层出售”已经如此前卫了,还怎样会有更好的呢?


 

霍英东缓缓地说:“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新楼正式动工兴建前,我们公司先收取买家的一部分订金,用买家的钱来盖楼。余款分期支付,第一期先交订金50%,第二期落妥二楼楼面交10%……第六期余款10%于领到入伙纸时清缴。”

 

这就是“分层出售,分期付款。”

 

后来,霍英东将这种方式起名为“卖楼花”,而这也是全世界分期贷款买房的雏形。

 

后来霍英东又将首付调整为10%-30%,只要新楼盘一开售,很可能一天内就全部售罄,连他自己都说“收钱收到怕了”。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霍英东就在四方街地盘建起100多栋、共600多层、折合约50多万平方英尺的楼宇,蔚为壮观。

 

在霍英东的自传中,关于“卖楼花”,他写道:


“多年来,有不少人问过我‘卖楼花’的灵感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办工厂的,不可能自己做好许多现货放在那里等买家来买,一般都是接到订单后才生产。有了订单和订金,厂方就可以启动,销路也有保障。而搞地产也是一样,说得好听一些,我们就是将地产工业化。”

 

不过,这个产业却如同一支魔幻棒,对全世界都影响颇深。

 

受房地产的红利,香港无数的公司和个人因此而受益,比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郭得胜的新鸿基、郑裕彤的新世界等等,一时间,香港诞生了一批巨富。

 

短短二三十年,香港便因为房地产产业,发生了剧变。


 

香港以房地产业迅速扩大了内需,推动了建筑业、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随后旅游、零售都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壮大,香港也很快跻身“亚洲四小龙”,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明珠”。

 

甚至后来中国大陆启动的住房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香港的房地产发展轨迹。

 

不过更不为人知的是,其实霍英东在很长时间还是,澳门“赌王”何鸿燊背后的最大股东。


霍英东与何鸿燊虽是相识许久,但两人的商业理念却相差甚远,晚年的分歧则越来越大。


霍英东尽管支持何鸿燊,也支持通过博彩业,帮助澳门实现发展,但始终对博彩业有看法,不断增长的利润和收入,无法让他产生自我的成就感。



特别是后来何鸿燊准备香港上市,霍英东认为这违反了之前的非牟利性原则,霍英东渐渐准备退出博彩业。

 

而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当时的股权价值迅速攀升,然而霍英东却在澳门赌权开放后,将所有股权全部变现,并成立基金,全部用用来建设澳门。

 

从哪里来的,就让它回到哪里去吧。

 

03


据说在霍英东的晚年,很喜欢听黄霑所写的《沧海一声笑》。

 

大家都知道,这首曲子婉转动听,声色悠扬,颇具中国古曲风韵。

 

这也许就是他一直以来,对民族和国家的怀念。

 

1964年,霍英东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庆典,受到邓小平的接见,而这是许多外国贵宾都未曾有的最高待遇。


 

回去香港前,他还带回去了大批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后来他曾回忆说:“其实自己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他只是想通过消费,表达对大陆的支持。”

 

1971年,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却遇到了其他的问题,比如很多体育协会的合法席位,得不到承认。

 

霍英东则是一位体育迷,尤其喜欢足球。在这一年他遇到自己的偶像球王贝利,就在思考: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出现自己的体育明星。



1974年,霍英东成功当选亚洲足球联合会的副主席,就开始了为中国重返各联合会而奔走,后来的几年间,中国获得国际羽联、足联、篮联席位的背后,都有霍英东的身影。

 

这其中的压力巨大,甚至有传闻,台湾方面有特工有可能随时准备暗杀他。但是对国家的感情,又怎么能轻易退却?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霍英东不顾各方劝阻,前往观赛。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时,远远处可以看到霍英东眼眶湿润,情难自已。

 

后来他回忆,那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同年,霍英东参加建国35周年庆典,当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祖国强大繁盛的景象时,这位坚强的男儿又一次落泪了,他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此以后,他期待着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国家举办一届奥运会。

 

为此,他多次以个人身份宴请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帮助北京申办奥运;又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在瑞典洛桑捐建了奥利匹克博物馆。


▲ 霍英东(左二) 


当北京在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中,以一票之差惜败悉尼时,霍英东颇感失望。

 

不过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当晚,现场的儿子霍震霆打电话给他,说北京申奥成功了,霍英东也只是缓缓地回复了一句:“很好”。


▲ 霍英东之子霍震霆

 

但据传当晚,霍英东彻夜不眠,整晚都在游泳,难掩兴奋之情。

 

当然除了体育,霍英东对家乡的建设,也是不遗余力。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州番禺的南沙岛,支持南沙岛的建设。

 

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在依靠外国资本无望的情况下,港澳华人企业家,扮演了改革的先锋。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在内地建设了中山温泉宾馆,而这是中国第一个外商投资项目。


▲ 霍英东与邓小平在中山温泉宾馆


但肯定还是会有所顾虑和担心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北京机场挂了一幅裸体少女的艺术画,霍英东每次路过时,一定要看看那幅画是否还存在。“如果在,我心里就比较踏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三角同港澳的联系愈发地紧密,霍英东希望开发建设自己家乡番禺的南沙岛。


此前的南沙是一片荒地,人迹罕至。霍英东希望将南沙建设成一座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现代新型城市,哪怕不求经济回报,也希望看到自己家乡的不断富强。



可惜霍英东还是遭遇了一些不该有的“小插曲”,遭遇了不少地方官的“吃拿卡要”。

 

但这些事情后期被一一揭露时,霍英东却自己评价道:“别人负我,我也是漠然处之、逆来顺受,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愿吃亏。”

 

所以直到今天,霍英东家族依旧孜孜不断地建设者南沙,从二代接班人到三代子孙,始终奉献在这篇家乡的土地上,从未离开。

 

霍英东的晚年,确实有很多缺憾,比如没有看到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没有等到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揭牌。

 

但也许正是这些缺憾,才让他的人生更显丰满。逝世前,霍英东曾总结自己的人生,称“回首往事,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拳拳赤子心,耿耿桑梓情。

 

互 动 话 题

你的家乡在哪里,现在的你又在哪里?如果有机会,你还愿意回到家乡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荐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