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传》⑩ | 人生怎么过,才不算后悔

辛峰 十点人物志
2024-11-26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宸声 朗读



领读 | 辛峰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名人传》。


昨天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理论与渊源,还有音乐对他创作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让他不得不屈服于一种伟大的艺术力量对自身所产生的震慑。由此,我们也发现托尔斯泰在性格上的刚愎。


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在托尔斯泰的晚年,他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文字收获呢?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关于《复活》



《复活》与《科勒策奏鸣曲》的创作时间之间相隔了十年,这十年是托尔斯泰日益专心致力于道德宣传的十年。《复活》与其所渴望的永恒生命所期盼的终极也被十年所分隔。


可以说,《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同《战争与和平》一样,标志着他艺术创作的成熟时期。《复活》是他暮年最大的成就,也是最高峰的作品,也许是最高的高峰——若排除最雄伟的话,是那在云雾中消失的巅峰。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是古稀之年。他着眼于世界、自己的人生、昔日的错误、信仰,以及圣洁的愤怒。他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它们。这思想同以往的作品中表述的思想一样,反对虚伪、嫉恶如仇。


但是艺术家的精神表达与《战争与和平》中的一样,都是凌驾于自己的主题之上。


在《科勒策奏鸣曲》和《伊万伊里奇之死》的阴沉嘲讽、骚动浮躁的心情之外,还加入了一种宗教式的静谧——这是发自内心确切地反映世俗,从现实世界分离出来的一份明净。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成为了基督徒式的歌德。


我们在托尔斯泰后期的作品中所发现的艺术特征,在这儿又有所表现了,尤其是凝练的叙述,在一部长篇小说中要比在一部短篇小说里显得更加突出。《复活》十分完整统一,这一点同《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截然不同。


书中基本没有穿插小故事,只有一个情节在作品中十分紧凑地进展,其他细枝末节都围绕着这一主线。与《科勒策奏鸣曲》一样,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一种逐渐清晰、坚实、毫无顾忌的写作性观察,使他看到了人类的兽性——“人类那顽强可怕的兽性,越是未被发现,越深邃于所谓的诗意的外表之下,也就越让人感到可怕。”


▲ 电影《复活》剧照


虽然《复活》中没有他年轻时创作的那些作品那么和谐完满,尽管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战争与和平》,但是,《复活》仍不失为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或许也是最真实的诗篇。


在这本书中,我能够看到其他任何作品里都看不到的托尔斯泰那明亮的目光,淡灰色的眼睛无比深邃,“那种直透人心的目光”,能够令每个心灵看到上帝的存在。



信仰与现实的交战



托尔斯泰的相貌具有一定的特征,因此其形象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宽阔的额头上深深地刻着两道重重的皱纹,雪白浓厚的眉毛丛生,长老似的胡须不禁让人联想起第戎城中的摩西。


苍老的面容很温和、慈祥,但往日的那份病患、忧伤的印迹依然存在。


从二十岁兽性的粗野到塞瓦斯托波尔当兵时的严肃、僵硬,再到现在,他的变化有多大啊!但是,他那双清亮的眼睛仍旧深邃敏锐,显示着无限的坦白,他不隐瞒一切,而又能洞察一切。


在托尔斯泰去世九年前,他给圣教会议的回信中写道:“多亏了我的信仰,我才能平静欢乐地生活,并能够在平静欢乐中走向死亡。”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古时候的一句谚语:“我们不该在人临死前称其为幸福的人。”


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当你一辈子都在期盼着爱的世界的到来,你看到的却是地狱般的景象,因为惶恐而不得不闭上眼睛。另外,即使你具有和托尔斯泰一样的真切意识,也无法确保你的生活与你的原则完全一致。


在此,我们触及到了他的暮年时——是不是可以说是他最后三十年最大的痛处呢。对这一痛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虔诚而胆怯的手轻轻触摸它,因为托尔斯泰在尽可能地将它隐藏。它不单属于死者,也同样属于他爱过、并爱着他的其他人。


他一直都没法把自己的信念传达给他最爱的人,他的妻子和儿女。我们看到,他的忠实伴侣能够勇敢地分担他在生活及艺术创作上的重担,对于他放弃艺术而改奉她所不了解的一种道德信仰时,她感到十分痛苦。


▲ 托尔斯泰的妻子与小女儿


当自己不再为最好的女友理解时,托尔斯泰痛苦万分。他曾给丹纳罗莫写信说:


“我深切地感受到下面几句话的真切道理:丈夫和妻子不是分离的两种生灵,他们应该是合二为一的……我强烈希望能够把那种让我超脱人生苦恼的宗教意识传递给我的妻子,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好。我期盼着能够将这种意识传递——不是由我,而是由上帝——给她,虽然这种意识不易被女性所接受。”


他与家人思想上的距离使他苦恼;他为无法逃避的世俗交际而苦恼,他为来自世界各地令人厌恶的客人而苦恼;他为那些疲于应付的美国人和时尚人物的来访而苦恼;他为家中强迫他过的那种“奢侈”生活而苦恼。


但是,根据曾经到过他那简朴的屋子里的人的叙述,他所指的“奢侈”其实只是最低的生活标准。


几件朴素的家具,一张铁床,几把破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这份舒适的“奢侈”竟会让他难堪,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苦恼。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刊登的他的第二篇短篇作品中,他就自家的豪华景象与身边的苦涩贫困惨状作了对比。


他为此写道:我的活动,不管在其他人眼中是多么有意义,它都在逐渐丧失,因为我的生活无法同我宣扬的东西完全一致。



逃离与死亡



托尔斯泰在1879年6月8日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中,暴露了他晚年思想深处的痛苦:


我亲爱的索菲亚,很长时间,我都因为生活与信仰的不一致而感到痛苦。我不强迫你们改变自己的生活和习惯。而且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疏远你们,因为我想,如果我离开,我将带给你和年幼的孩子们一定的影响,并且给大家造成极大的痛苦。


可是,我实在无法再像过去的这十六年那样,继续生活下去,不能偶尔与你们抗争,让你们感到不快,偶尔屈服于我那早已习惯了的围绕在我身边的影响和诱惑。


现在,我决心实施我思考了许久的计划:我要离开……就像印度老人那样,到了六十岁便隐居山林,犹如信教的老人,自愿将自己的残年奉献给上帝,而不是通过说笑打趣、胡闹、玩球之类的事情消磨时间。


我也一样,已经年届古稀,我一直想获得宁静与孤独,而且,如果得不到一致的话,那至少也不要在我的生活与良心之间出现不一致。假如我离开,你们必然会哀求,在经过一番争辩后,我势必心软,或许当我本应将决定付诸实施时,反而会放弃。



我的做法若令你们伤心难过,那么请你们原谅我。尤其是你,索菲亚,请你离开我吧,不要找我,也不要恨我,更不要责怪我。我虽然要离开你,但并不表示我对你有什么怨恨……


我知道你不会,你也无法像我那样去观察和思考。所以你根本无法改变你的生活,无法为那些你并不认为的东西牺牲。对此,我没有丝毫怪你的意思,相反的是,我会满怀爱意与感激地回忆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段漫长的三十五年,尤其是前半段时间。


你用你那天赋般的坚定与忠诚,勇敢地承担起你所认为的一切使命。你不仅给了我,还给这个世界你所能给予的。你付出了巨大的爱,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却要分道扬镳。


我难以相信,我自己竟是罪魁祸首。我很清楚,假如我因此而改变,那并非是为了我的快乐,也不是为了世界,而是因为我不得不这样做。我无法指责你丝毫不听我的,我反而要感谢你,我会永远心怀爱意地去回味你所带给我的一切。


别了,我的索菲亚,我爱你。


在最后的逃离途中,他四处流浪。他曾投宿到一所修道院,然后又上路,最终病倒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的托尔斯泰痛哭流涕,他的泪不是为自己流,而是为那些不幸的人。他哽咽地说道:


“大地上有千百万生灵正在忍受煎熬,但你们为何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呢”?


1910年11月20日早上六点多,他所提到的“解脱”终于到来了,“死亡,是一种幸福的死亡……”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以及他的晚年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的挣扎,还有最后的逃离与死亡。到这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就读完了。





《名人传》⑨ |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喜欢贝多芬?
《名人传》⑧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名人传》⑦ | 苦难,一门人生必修课



-领读-
辛峰,青年作家,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十点课堂邀约作者。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文学评论集《文字的风度》。微信公众号:西漂十年(ID:xipiaoshinian),个人微信xinfengshanghai,现居西安。
-主播-
宸声,电台主播。有一种对白是文字幻化声音后的遇见。微信:宸声(chen-voice)。



 戳这里,经典人物传记免费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